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李一般般

    孫傳庭自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至崇禎十六年(1643年)兵敗身亡的25年間,他由永城知縣,逐步升至兵部尚書,統領七省軍務,先後參與並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鎮壓活動,深得明廷賞識。不論是在“四正六隅”的聯合圍剿中,還是在“汛守要隘”的單獨行動中,他都以其獨有的狡黠、多謀、果斷,使農民起義軍多次處境艱險,成為明廷手中一張不可多得的王牌。故此,《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

  • 2 # 小王的趣生活

    末路英雄,忠臣良將,執著地為捍衛帝國的榮譽做最後的一番努力、肝腦塗地、在所不借。初證討

    逆,以少勝多,闖賊僅攜十八騎逃逸、有和這個帝國一樣剛烈的性格、得罪同僚、鋃鐺入猶。

    守衛帝國的最後一座大神,赤誠十片,在三年後出獄,想再次挽大廈於將傾、卻發現已救國乏為。但他必須完成他心中光榮而艱鉅的使命。柿園一戰,大雨滂沱,先勝後敗,天命使然?

    退守道關,糧草不足,思宗請其出關迎戰,兵力單薄,以身入賊軍,馬革裹屍還、,完成了死而後已的心願。

    而後,帝國失去了殘存的最後一絲希望。

    思宗疑其詐死,無溢號、無追封。

    青山依舊,幾度春秋,功過自由後人修。

    這位帝國最危險時刻挺身而出的兵部待郎得到了足夠公正的評價:傳庭死而明亡矣。

  • 3 # 透明小溪看歷史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生於明神宗21年,卒於崇禎16年。年僅51歲,任兵部尚書,帶兵鎮壓李自成,戰死潼關。

    崇禎9年,任陝西巡撫,專剿農民軍。民軍首領闖王高迎祥欲自漢中進攻西安,孫傳庭領兵駐守。高迎祥無法攻破,想從子午谷入西安,不料讓孫傳庭料中。在子午谷埋下伏兵,激戰四天,高迎祥被俘,送往北京處死,李自成繼任闖王!

    崇禎十年,孫傳庭率部擊敗起義軍的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等部,使關中以南地區變得平定。

    崇禎十一年,孫傳庭率部擊殺過天星,混天星起義軍於楊家嶺,黃龍山一帶。又採取分兵牆截,機動設伏的方式打退了前來弛援的馬進忠,馬光玉所部。並和洪承疇在潼關設重伏,打得李自成差點命喪於此,僅帶12騎突圍跑掉。陝西境內起義軍基本鎮壓下去了,後因清軍攻入長城,孫傳庭被調回京防禦,農民軍得到喘息機會。

    後因與楊嗣昌意見不合,楊在崇禎面前進讒言,崇禎將孫傳庭貶為平民,下了三年大獄。三年期間,李自成在河南又發展農民軍10萬餘人。

    崇禎讓孫傳庭復出,和李自成打了決定明朝命運的二次大戰:柿園之役,郟縣之戰。期間官軍還是有機會打勝民軍,但因種種原因導致失敗。潼關失守,孫傳庭死於亂軍之中。

    孫傳庭任職期間:主持陝西軍務,擒殺高迎祥,鎮壓陝西,河南起義軍,死守潼關。指揮作戰以狡黠,多謀,果斷著稱。打得起義軍喘不過氣來,是明王朝不可多得鎮壓起義軍的一把利刃。

  • 4 # 我們的愛2094

    孫傳庭,1593年生,二十多歲後中進士,中進士後十幾年只在野廷混一口飯吃。

    可是,1636年,當第一任闖王高迎祥迎來他的人生巔峰之時,孫傳庭主動請纓,就職陝西巡撫。

    四個月後,他帶領本身切身提拔操練的秦兵,在子午谷黑水裕以逸待勞一舉擊潰弱小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的高迎祥並活捉。

    然後的兩年,孫傳庭與洪承疇協作,垂垂擊潰掃平陝西各地農平易近軍,還把李自成打成18騎逃入深山。

    總結一下,此人既能在短時候內練兵治軍,又知曉兵法,胸有經營,在明末實是第一等的帥才。

    所以孫傳庭一旦掉落落落敗,會令京師和各地勤王軍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掉落落落所望,從此聞李自成而喪膽。

    加倍首要的是,孫傳庭的掉落落落敗,直接啟事是崇禎的催戰。事前孫傳庭剛從監牢中被啟用,剛才達到潼關,兵糧皆未濟的狀況下,崇禎心急火燎地催他救濟開封,這是一個笨拙到不克不及再笨拙的計謀運營。事前西北城防還算可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假若給孫傳庭以喘氣之機,足以操練出第二隻“秦軍”(第一隻曾被楊嗣昌敗光),而假定能守住西北門戶,李自成是很難長途奔襲京師的。但崇禎執意在不克不及供給足夠軍糧的狀況下,硬逼孫傳庭出戰,結果繼續兩次禁止,孫傳庭戰去世。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悲情英雄啊!

    大明王朝從來不缺乏悲情英雄,從於謙到袁崇煥,從盧象升到孫傳庭。

    鎮壓農業起義軍,孫傳庭絕對是沒的挑,打得那叫一個順手,所向披靡,百戰百勝。

    高迎祥被打得落花流水,李自成都是被幹得落荒而逃,張獻忠更是走投無路,歸降了朝廷。孫傳庭準備帶兵徹底滅了他,朝廷上就出來保了張獻忠,如果沒有這一保,張獻忠是肯定要上西天了,就不需要後來上西川了。

    初步平了農民軍之亂,孫傳庭上書朝廷,他認為邊疆事務敗壞到如此地步,原因是決策失誤,請求崇禎召見,共商大政方略。企圖阻止把陝西精兵調離亂區,以防不測。但崇禎明顯沒把他個渣渣當回事。

    後來,果然出事了。

    雖然李自成、張獻忠打不過孫傳庭,但是李自成上面有人,誰?就是崇禎。

    於是,朝廷裡的大喇叭向崇禎大帝說孫傳庭裝病。這是欺君之罪啊!崇禎立即就把孫傳庭送到監獄裡吃了牢飯。誰敢為孫傳庭辯護,一齊下獄。沒人敢替他說話了。

    孫傳庭進監獄裡不久,張獻忠、李自成就馬上重新起兵反明。前面說的那部分明軍主力正好都被崇禎派到遼東給後金軍送了人頭,境內的大好局勢就此糜爛,乃至一發不可收拾。

    三年以後,李自成、張獻忠已經再也沒人能摁住了。

    於是,崇禎再次把孫傳庭從監獄裡揪出來。沒有錢,沒有糧,也沒有兵,讓孫傳庭去剿匪農。

    孫傳庭還是有本事,東鼓搗,西拉扯,重新又拉起了一支大軍。

    但是,這支軍隊是新軍,必須要一定的時間去訓練和整合,才能上陣。

    關鍵時刻,崇禎再次出手了(他剛剛出手滅了洪承疇),他不斷下旨逼迫孫傳庭帶著這群菜鳥進攻李自成。按中國足球的說法,這就叫以戰代練。

    打吧!於是,孫傳庭就帶著一幫菜鳥上了戰場。

    開始先贏了一把,然後很快就敗了回來,退守潼關。

    沒死?這肯定不行,崇禎再次下旨逼迫孫傳庭進攻。

    孫傳庭不想死,兵部侍郎張鳳翔也勸崇禎保持冷靜,“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但崇禎嗤之以鼻,堅決下令孫傳庭出關去死。

    最後回頭望了一眼潼關巍峨的城牆,孫傳庭出關決戰。

    全軍覆沒,戰死疆場。

    這個錯誤肯定不能讓英明的崇禎來背。於是,孫傳庭就成了“詐死潛逃”導致大軍覆滅的罪魁禍首,連撫卹金不給。

    孫傳庭的太太也自殺了。

    這就是大明王朝的帝王心術:領導永遠正確,都是手下無能。

    唉,時衰上下皆無力,勢去英雄不自由!

    大明亡徵矣。

  • 6 # 低調與責任

    明史有曰:傳庭死,則明亡矣!可見後世史官對其的評價之高、追捧之甚!但這又是公允的,末世帥才孫傳庭擔得起這個評價!

    孫傳庭(1593--1643),字白谷,另字伯雅,明朝代州鎮武衛人(今山西代縣)。生平及主要成就如下:

    一、中進入仕、一路升遷、誓報朝廷:於萬曆47年(1619年)中進士,初任河南永城知縣,天啟初年升吏部主事,後升任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曾棄官回鄉,後崇禎八年(1635年)復出官至順天府丞(北京副市長)。

    二、棄筆從戎、主動請纓、生擒闖王高迎祥:崇禎九年,孫傳庭請任陝西巡撫,在榆林招兵建成勁旅“秦軍”,在子午谷設伏大破時任闖王高迎祥部,並生擒之押解進京處死。

    三、大破新闖軍致李自成18騎逃生:崇禎十一年(1638年),孫傳庭在連克數路義軍後,在潼關南原設伏全殲新任闖王李自成部(有洪承疇配合),李自成僅18騎兵逃出生天,卻因接崇禎急令入京拱衛京師抵禦滿清進犯,未能對李自成斬草除根,留下大患!

    四、因怒請辭、蒙冤下獄、李闖坐大:孫傳庭領兵抵達京師後,與主和的楊嗣昌意見相左:堅持不與滿清和議,堅持秦兵回軍剿滅起義軍,且因愛不公正對待怒而請辭,在楊嗣昌的彈核下被崇禎逮捕入獄直至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再次坐大無法收拾!

    五、臨危受命、數戰不利、血染沙場:因楊嗣昌剿匪失敗,崇禎不得已復又起用孫傳庭,執掌當時明朝除關寧鐵騎外的唯一勁旅,馳授開封。孫傳庭接任後先是智殺悍將賀人龍,收編其部,掃除指揮障礙,可是當時溫疫流行、所部兵員不足糧草彈藥短缺,雖督師各路兵馬堅持奮戰卻一敗襄城、二敗柿園、三敗郟縣、四敗潼關,終馬革裹屍、英雄落幕。山河嗚咽、倉天落淚!這幾次慘敗皆因入獄期間兵事糜爛造成李自成坐大,攻守易位、無力迴天!

    可惜,孫傳庭這個悲情英雄為國捐軀卻未受到崇禎的撫卹,更沒有表彰!無疑,孫傳庭雖數受委屈,但其對大明王朝之忠誠日月可鑑,雖最終屍橫疆場但其愛國之誠、戰果之豐足以彪炳史冊,為萬世敬仰!後來,清乾隆帝感其忠義,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追諡其“忠靖”。

    孫傳庭遺有《白谷集》六卷,《鑑勞錄》一卷收入《四庫全書》。

    想要更多的瞭解孫傳庭,除查閱相關資料,建議觀看電影《大明劫》!

  • 7 # 風林火山

    明史曰:傳庭死而明亡矣。

    孫傳庭是明末大帥之一,國之柱石,以狡黠多謀著稱,萬曆四十七年就已經中了進士,但是天啟年間因不滿魏忠賢而辭官,崇禎年間又再度復出,崇禎九年主動請纓當陝西巡撫。值到此時孫傳庭才開始發揮出自己的軍事才能。

    首先孫傳庭會練兵,本著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孫傳庭在朝廷一不給錢,二不給兵的情況下拉出了一隻王牌部隊--秦軍,而且這些秦軍不是想象中的裹個大頭巾,拿個紅纓槍,大刀片那種苦哈哈的冷兵器部隊,秦軍是具有相當程度火藥武器的,這就要說孫傳庭的第二個本事,兵器。

    孫傳庭最出名的是炮車,主要是打騎兵用的,而且確實很管用,這種炮車跟戚繼光的車營還不太一樣,戚繼光以及明末武將都習慣結車營防備騎兵突擊,在透過火槍火銃對敵人進行殺傷,這個打法理論上解決了當時火藥武器的弊端,但實際操作時多兵種協同作戰難倒了不少名將,比如杜松就帶著這麼一隻火藥時代的部隊跟努爾哈赤打了一場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結果全軍覆沒。雖然孫傳庭的炮車可能從屬性上各方面不如大炮和軍營,但是指揮難度肯定要小很多,同時和明末大多數將領一樣,孫傳庭也很喜歡火器。火器需要錢養,於是孫傳庭第三個本事就是種地。

    饑荒年代,有糧就有錢,有糧食的秦軍的軍餉比普通士兵高很多,而且還能按月發放,在別的士兵被拖欠四年軍餉的時候,秦軍還能該吃吃,該喝喝,該打仗打仗,該睡覺睡覺,完全不亂,餘出的錢還能買點武器,這是秦軍戰鬥力的基本保證。

    有了兵以後,孫傳庭老先生一出山就幹掉了有著數萬裝甲重騎兵的老闖王高迎祥,接著又滅了無數流寇,還把李自成打的只剩了十八人,可謂居功至偉,不過對於當時的大明朝來說,打贏多少仗都是沒用的,你得會做官。

    崇禎十一年,清兵入關,秦軍進潼關勤王,朝中實權派楊嗣昌力主議和,遭到孫傳庭反對,楊嗣昌因為私冤竟慫恿崇禎將孫傳庭下獄,於是孫傳庭在大牢裡呆了三年。而秦軍則被抽調到遼東,劃給洪承疇。後來洪承疇在松錦戰場被皇太極擊敗,再後來在剿滅李自成的作戰中秦軍被徹底消滅,明末的王牌軍隊所剩無幾。

    三年後,楊嗣昌加徵三餉的弊端顯現出來,一時天下皆反,大明局勢岌岌可危,李自成以坐擁百萬大軍,麾下謀臣勇將無數,攻城略地無人能敵,三開啟封府,併兼陝,晉,豫之眾,大明以無可與一戰之人。

    此時崇禎從獄中請出孫傳庭,一腳把他踢到西北平叛,孫傳庭剛剛拉起一支隊伍,籠絡了幾個軍頭,還未來得及訓練,就被崇禎逼著出戰,兩次都是先勝後敗,最後無奈戰死潼關,馬革裹屍。

    孫傳庭之死非戰之罪,亦非不能勝任其職,只是朝廷無道,已非一干忠臣良將所能救,如遇得明主,應是國之柱石之列,豈能死的如此草率!

  • 8 # 柳隨風

    張廷玉編的《明史孫傳庭傳》:孫傳庭是山西代縣人,他家基因好,學習能力超強,家裡出了好幾個大學生。他本人二十四歲考中進士,但中央沒有什麼門路,就被下放到基層單位做縣級官吏,初任河南永城知縣,後有才幹又被調往商丘。不到三十歲升任吏部驗封主事(正六品),幾次升遷後又升郎中(正五品)。

    我認為孫傳庭的仕途是從此時真正起步的,組織部的權利非常大,主要在於:文選和考功,也就是招聘官吏(五品以下)和績效考核(京察)。孫的職業生涯可以說坐火箭一樣,上級的極度認可是一定的,個人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孫傳庭在任驗封郎中之前,還在同一個機關裡做過稽勛郎中,孫這個人原則性強,超級看不上魏忠賢,對阿諛奉承那一套厭煩至極,為此寧可告假回家。從此處我們看孫傳庭有一種文人不向強權低頭的風骨,不敷衍,以此表達對魏不屑一顧的態度。孫傳庭的職業生涯轉折是在順天知撫任上,由於陝西巡撫甘學闊剿賊不力,當地的一些退休老幹部把此問題反饋到了朝廷,有陝西的高層人士舉薦了在順天任知府的孫傳庭,就這樣孫慢慢的走到了臺前擢升為陝西巡撫。此時高迎祥這個風一樣的男子,正在陝北撒歡兒,並不知有人拿著套馬索向他走來。

    孫到陝西后,面對的局面非常艱難,軍隊都是新招募計程車兵,訓練不足,後勤保障措施無力,要啥沒啥。他也知道這個局面得由他來打破,朝廷困難,問題必須自己解決。當然,一個空降幹部沒點雷霆手段根本治不住滿山的野猴子,所以他籌兵措餉實行配給制,先軍政治。在政務上雷厲風行,懲貪肅奸,軍務上殺雞儆猴立威,充分展現了他勇於擔責敢打硬仗的卓越能力。孫傳庭的領導力水平甩同時期的同事幾條大街,沒多久的時間陝西在他用心經營下有聲有色,並且訓練出一支強兵:秦軍。孫用這支強兵縱橫三秦之地俘殺高迎祥,多次擊敗李自成、張獻忠。

    正當孫傳庭歡樂十分的時候,楊嗣昌上臺當了國防部長。此人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敗,紙上談兵的主。有人說他:嗣昌雖有才,然好自用,躬親簿書,過於繁碎。軍行必自裁進止,千里待報,坐失機會。他給崇禎皇帝上了一道用兵方略的條陳: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召集十二萬官兵,限定時限一百天,消滅全國賊寇,陝西作為一處防區的任務是招募一萬士兵。孫傳庭之前寫過一封長信給楊嗣昌,痛陳利弊不同意上面這麼瞎搞,楊就很不高興。當各地巡撫彙報募兵名單時孫傳庭壓根就沒按國防部的要求辦,沒鳥他。孫給的理由很硬氣:無需另行申報,兵員以滿額滿足國防部的要求現在正在加以操練,我的防區賊兵來了沒擋住,那是我的責任,如果我守住防區可一百天超越期限消滅不了賊寇不能算我老孫頭上。這下把楊嗣昌給得罪狠了,不僅孫傳庭加升官級被壓下連帶著他手下的將領都吃了鍋烙兒。看看史書如何說的:闖王李自成者,為洪承疇所逐,盡亡其卒,以十八騎潰圍遁。關中群盜悉平,是為崇禎之十一年春也。捷聞,大喜,先敘澄城之捷,命加傳庭部銜。嗣昌仍格不奏。

    有個這樣的上司幹起活來,不憋屈才怪。還有一件事使兩人的矛盾進一步升級。孫傳庭入衛京師時,楊嗣昌要把增援京師的部隊留下來守護薊門、遼東。孫自然不同意,兩人爭執不下,一股急火,耳朵就聾了。孫也預感到中間隔個棒槌,總在老大的耳邊嘚啵嘚不是個事,就想找個機會和老大當面鑼背面鼓的嘮嘮,把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看法說說。楊聽到訊息後嚇一跳,以為孫要去告他的黑狀,就彈劾孫傳庭,讒言他假裝耳聾。孫傳庭大怒,上書稱病撂挑子。然而寧得罪君子不可罪小人,楊嗣昌不斷上眼藥,崇禎把孫傳庭關進了監獄,等候處理。

    這一關就是三年,等到賊匪漫天不可治時,老大想起了他,在文華殿詢問剿賊安民之策。老大問:幾何人可破賊?孫答:五千精兵足矣。與袁崇煥“五年平遼”何其像也。三年大牢,老孫根本就不知道當年被他攆的跟兔子似的李自成部隊如今已經讓朝廷養成了群狼。

    潼關死戰之時孫傳庭對部下說過這樣一句話: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他是知道結果的,只是無力改變而已,其悲哀心境可窺見一般。盧象昇、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熊廷弼等等這些如流星般劃過晚明夜空的群將們不可謂不勇,不可謂不仁,可惜已經腐爛的肌體,打幾劑強心針,體現的只是一時的迴光返照,這些個體的命運在歷史的大潮中,都是飄著的一葉孤舟,不能被自己所左右。

    悲乎,孫傳庭!

  • 9 # 一枚明粉

    要是看過《大明劫》的朋友都會記得“孫傳庭之問”:為什麼李自成他可以輸個十回八回,我孫傳庭一回都輸不起。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就是明朝如何明亡?

    “傳庭死,而明亡矣”,把孫傳庭的生死上升到國運的高度。

    有人解釋為郟縣軍事失敗。

    我解釋為總體戰戰略失敗,也解釋為對大明的自我革命失敗。

    孫傳庭是明末少有的軍事大才,在居鄉期間,1635年清軍進入山西,孫傳庭“遣王承嗣等,用飛炮擊賊,賊以遠遁,又遣孫劍等設伏奪獲馬騾”(《柴庵疏集》)。

    在這年秋,進京任驗封司郎中,很快就越級為順天府府丞。第二年就任陝西巡撫,上任兩月即擒獲高迎祥。之後兩年裡,多次打敗農民軍,並訓練一萬五千人的精銳部隊。

    (孫傳庭的軍事能力在明末首屈一指,但這並不是最關鍵的)

    但軍事勝利並不能真正救大明,大明全面的社會危機在人。

    孫傳庭的《清屯示》中這麼寫道:

    一任權貴豪強、衙蠧學劣與各項奸徒百計阻撓,本院已誓之天日斷無調停人情,為若輩轉移之理,想若輩亦各有良心。當此內外空虛,腹心交訌,兵單餉匱,人民日見殺擄,城郭所在破殘,五位宵旰,勞心群工上下束手之日,即不能捐貲効義,戮力佐公,乃猶忍佔朝廷之軍屯,貽國家以單弱此,其為人毒猶逾於流賊,而奸更甚於細作,無論明有人非,抑且幽有鬼謫,本院叨茲鎮撫,若使此法不伸,此志不行,尚可羞茲簡命,汗顏於三秦士民之上哉。

    (地方豪強把持了國家財產)

    權貴豪強、衙蠧學劣與各項奸徒就是大明這個肌體上的瘟疫,國家虛弱就是他們造成的。

    在衛所,他們侵吞屯田;

    在江南,他們侵吞官田;

    大明開國屬於國家的財產,他們佔據;屬於百姓的權益,他們拿走。

    所以說他們對大明的毒害比農民軍更嚴重。

    (權貴豪強、衙蠧學劣,他們還手眼通天)

    在非常時期,需要鐵腕清屯,經過一年的清屯,清出士兵12000員名,清出銀子16萬兩。達到“金盈於帑,粟充於庾”。

    屬於明末唯一一個深層次解決問題的,基本上不用加派糧餉可以解決兵、糧問題。

    如果這個推廣開來,比如襄陽諸衛“餘軍每衛不下萬人”(《盧象升疏牘》),明朝將會至少獲得30-40萬兵源,會挖出400-600萬兩白銀。

    如果再把這推廣到官田、民田,甚至商業中。大明或許可以重新強盛。這是解決明朝危機的根本之法。

    (出關的決戰)

    到了督師陝西的時候,孫傳庭實行總體作戰。“募勇士,開屯田,繕器,積粟,三家出壯丁一”(《孫傳庭疏牘》)。得罪了陝西計程車紳,在郟縣會戰中後勤線被切斷,全軍覆滅。

    其實作為對手的李自成,也發現大明這個弊病。直接讓地主土豪“捐資助餉”。

    “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就是當時的寫照。當然他也得罪了整個權貴豪強、衙蠧學劣群體。

    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

    孫傳庭清屯完成了一點,就有兵有餉;

    李自成全面推開,軍力短時間就強大起來。

    明王朝徵兵徵餉,導致百姓三空四盡,是為了士紳。這就是“朝廷為誰而戰”。

    李自成的再次出山,對待民眾上不納糧,對待地主上捐資犒餉,並開始了政權建設。自然會突飛猛進。

    而孫傳庭卻舉步維艱。

    這就是明亡的深層次原因,也是孫傳庭的宿命結局。生在了一個實現不了報復的末世或也是一種悲哀吧。

  • 10 # 徒步說史

    喪鐘為誰而鳴?

    大明王朝的皇帝崇禎就像我們現在的足協領導一樣,國家也不是沒有糧草輜重,不是沒有可用的兵源。而是糧草輜重徵集不上來,兵源皆畏戰,把打仗當劃考勤。來過了,亮相了,踢兩三腳球,便觀望許久。稍微一遇強敵,便做鳥獸散之。這樣的隊伍,如何不敗?

    大明朝崇禎有多少能臣良將可用?滿桂、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毛文龍、回良玉等等,真可以說是良將濟濟,這些將官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說是勇冠三軍,獨當一面。

    大明滅亡之時,有多少人為大明盡忠?可以說是無計其數,李自成攻破城門之時,光是與農民軍決戰而死的宦官就有1000多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滿清軍隊南下平定中原的每一步都遭到明軍和百姓的拼死抵抗。如此有血性的拼爭,為什麼都不能挽救大明朝於不亡呢?原因非常簡單,大明是皇帝與士大夫豪紳地主階層的大明,不是大明百姓的大明。大明,在百姓的眼裡早就亡了。

    崇禎二年(1630年)十二月,後金軍隊攻擊北京,北京保衛戰打響。武經略滿桂領銜明軍勤王,在北京城下死戰清兵。滿桂以敵軍勢重為由,建議守城待援。宦官不許,持續催戰。滿桂無奈,與黑雲龍、麻登雲、孫祖壽等出戰,後金軍勢猛,齊壓過來。滿桂等死戰敵軍,崇禎卻怕敵軍趁機入城,不敢出城救援。最後,滿桂和孫祖壽力戰不敵,活活累死在城下。後金兵退去後,崇禎命令厚葬滿桂等人,但是崇禎的見死不救已經讓人心寒不已。

    崇禎就像一個無能的教練一樣,慢慢地用完了自己手裡大將。洪承疇降清、袁崇煥凌遲、盧象升陣亡......最後能用的只有孫傳庭了。萬般無奈之下,崇禎只好把下在大獄中的孫傳庭給放出來,讓他去上陣殺敵。

    孫傳庭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一介文儒。臨死前做到了兵部尚書,這是一個要命的大官。孫傳庭的威名在陝西關中一帶的名聲遠比刀客要響亮,他是一個真正的高手。高迎祥、李自成都不是他的對手,農民起義軍在他的眼裡就如草芥一般。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孫傳庭兵分五路,在陝西楊家嶺襲擊過境農民起義軍滿天星、過天星部隊後,又在鄜州以西、合水以東擊敗前來馳援的起義軍馬進忠、馬光玉部。又與洪承疇部在潼關南原重兵伏擊李自成部,使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僅餘十八騎逃出重圍。孫傳庭只要再需時日,便可將陝西境內起義軍全部蕩平。但是崇禎沒有給他時間,急令孫傳庭與洪承疇回援京師,給了李自成的農民軍以重振旗鼓的機會。

    孫傳庭素來與朝廷“主和派”代表楊嗣昌不睦,孫傳庭平寇處處遭到楊嗣昌掣肘。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朝廷調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上疏請見崇禎遭楊嗣昌阻撓,憤而告休。楊嗣昌反誣孫傳庭託病推辭不肯就職,崇禎便將孫傳庭罷官下獄。

    孫傳庭是一個非常耿直的文人,也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他督師陝西時期,陝西農民軍沒有不敗於他手的,他本來有希望挽救大明於不亡,只可惜崇禎這個糟糕透頂的皇帝,不懂軍事卻屢屢催戰,不辨忠奸卻聽信讒言。孫傳庭為國盡忠丹心可表,崇禎卻屢屢聽信讒言,兩次將他下入大獄。就因為孫傳庭的下獄,李自成得以捲土重來,三年時間內積兵十萬,重新成為朝廷大患。崇禎只給孫傳庭旨意,卻不給糧草。兵源、糧草都靠孫傳庭自己解決,郟縣之戰和潼關之戰都是應該能夠取得勝利的,只是因為糧草不濟才導致官軍潰敗。錯不在孫傳庭,錯在崇禎和楊嗣昌。

    孫傳庭率領新軍退守潼關後,如果能夠得到休養和糧草補充,新軍戰力仍可回覆。急功近利的崇禎卻再次出手,催逼出戰。孫傳庭苦勸未果,連兵部侍郎張鳳翔都勸崇禎不可妄動,要保住這大明最後一副家當。可惜崇禎根本沒想以後的事情,只想現在殺出去打個痛快。結果,孫傳庭含淚出征,戰死疆場。崇禎剛愎自用,丟了大明江山,雖然連下了七道罪己詔,卻連自己錯在哪裡都不知道。

    袁崇煥、孫傳庭等朝廷肱骨之臣都有濟世良才,可惜都被崇禎所誤。袁崇煥凌遲於市,雖然慘不忍睹,總算沒有看到大明滅亡。孫傳庭風骨剛毅,只可惜已難挽大明滅亡命運。

    孫傳庭死後,崇禎仍說他詐死潛逃,將潼關之敗罪過記在他的身上。只有滿清朝廷尊重這個未曾交戰的對手,追諡“忠靖”。這就是滿清最終能夠在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取代明朝執掌中原的道理所在。

  • 11 # 菸酒閣小學士

    菸酒閣大學士古代名將系列一:大明兵部尚書、督師孫傳庭。明末天災不斷、金融閉塞(財政缺銀、流通缺銀)、流民四起,外部女真崛起,崇禎內憂外患,但是老天依然眷顧,一是大明東南依然是糧賦重地,足以支撐帝國內外戰爭;二是大明名將輩出: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崇禎只要用好一個,足以能平定天下。經過崇禎不停的折騰,前後更換、撤職、處死首輔達50人,更換兵部尚書14人(其中9人治罪),督師、總督處死者11人、巡撫被殺11人,可以不誇張的說,崇禎滿朝文武都被血洗了一遍。崇禎15年,崇禎手裡再也沒有大將可以用,只得釋放關在大牢三年的孫傳庭,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並封賞2萬兩銀子用以招兵,其餘自籌,次年加封兵部尚書、督師,總領七省軍務。孫傳庭在陝西募兵練兵,整肅部隊,而崇禎迫不及待命孫傳庭出潼關戰李自成,時孫部瘟疫流行、兵馬彈藥短缺,孫傳庭不得已領軍出關,先勝後敗,戰死沙場,時人嘆言: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1593-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山西代縣人。孫傳庭一表人才,足智多謀,萬曆47年進士,授永城知縣,天啟初年任吏部主事、後升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辭官回鄉。崇禎八年孫傳庭出任驗封郎中,後升為順天(北京)府丞。崇禎9年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農民軍。孫傳庭在榆林建軍,號秦軍。闖王高迎祥從子午谷入秦,被孫傳庭識破,領兵在谷口以逸待勞,一戰擒獲高迎祥。

    崇禎10年,孫傳庭與各路明軍接連打擊了農民軍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平定了關中以南地區。崇禎11年孫傳庭在鳳翔兵分5路攻擊農民軍過天星、混天星,殺2千餘人,又在富縣以西、合水以東3,4百里峽谷內設伏,打敗了馳援陝西的農民軍馬進忠、馬光裕部。之後與洪承疇合兵在潼關設伏,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帶18騎跑入商洛山中。因清兵入關,崇禎急調洪承疇、孫傳庭大軍勤王。崇禎11年,清多爾袞從牆子嶺、青山口入長城,總督勤王的盧象升在鉅鹿戰死。升孫傳庭為兵部右侍郎,指揮各路援軍。由於孫傳庭與楊嗣昌、高起潛素來不和,崇禎不許孫傳庭入朝覲見,同時又招犒賞洪承疇並准許覲見,孫傳庭大為不滿。崇禎封洪承疇為薊遼總督,楊嗣昌則建議將親兵全部留下抵抗後金,孫傳庭極力反對,說:秦兵不可留也,留著賊兵張,與邊無補。楊嗣昌充耳不聞,孫傳庭不甚憂鬱以至耳聾。崇禎12年,朝廷調孫傳庭負責保定、河南、山東軍務,孫傳庭上書求見皇帝,楊嗣昌百般阻撓,孫傳庭憤而請辭,楊嗣昌藉機向崇禎告狀,孫傳庭乃是裝病推託,崇禎大怒,下旨將孫傳庭廢為平民,將其下獄,以待判決。孫傳庭畫像

    1643年,大明王朝已經是內外交困、搖搖欲墜,在朝政上,由於崇禎急於求成、不願擔當的性格,使得崇禎與大臣離心離德;在經濟方面,頻繁更換首輔,使得崇禎朝沒有一套完整持久的經濟政策,國庫日益空虛,而崇禎個人極端愛財,如命孫傳庭建軍鎮壓農民軍,國庫已無銀子,崇禎從內帑拿出2萬兩銀子作為經費,並告知這是皇帝私房錢,皇太極第一次攻打北京,崇禎許諾居民上城牆禦敵者賞銀50兩,居民無不踴躍,登城牆者20萬,皇太極退兵後,崇禎找藉口,賴了這筆錢。某大臣提出國庫無銀,向皇帝借錢,崇禎勃然大怒,將其下獄。而崇禎死後,李自成在皇宮搜出的內庫銀子達幾千萬兩之多。

    薊遼總督袁崇煥畫像

    在軍事方面,大明、農民軍、後金形成三股勢力,從實力上說仍是大明最強,原因有三:1是大明以一敵二,仍互有攻守,後金雖強但是人口有限,可以贏一百次,但是輸一次就會滿盤皆輸;農民軍能到處流動作戰,是長期以來朝廷的政策主要是以撫代剿,一旦認真進剿(如洪承疇四正六隅征討),農民軍就無計可施。所以後金和農民軍最終想法,還是以戰求和,根本沒有想到會消滅大明,即使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也是派使者求封西北王,即立即退軍;而後金只求大明承認其政權,即願意講和。第2:對後金來說,明長城特別是山海關是過不去的坎,雖然可以繞道南下,那是欺負大明無人,一旦有明君登位,截斷金軍退路,或強攻後金老巢並非難事;而農民軍皆攜帶家眷流動作戰,補給時有時無,未經正規訓練,遇到曹文詔這樣3千關寧軍,10幾萬農民軍即潰逃。3是大明雖然殘破,其國力、人口、資源等戰爭潛力依然是巨無霸,後金懼怕大明剿滅農民軍,舉國之力滅金;農民軍懼怕明金議和,全力圍剿。不作不死,大明朝實際上是被崇禎作死的。崇禎最核心的根本缺點有兩條:一是不會理財,二是不會用人。古今帝皇凡成大事者,皆能抓住這2條。我們來看分析:一、不會理財:

    萬曆花光了大明國庫,明末所有的問題皆與銀子有關,崇禎最大的事物,當明確長期財政政策,任命有才能的首輔執行,然崇禎繼位17年,換50個首輔,怎麼能有效梳理財政?只能不斷增加稅負如遼餉、剿餉,百姓苦不堪言。造成西北農民軍四起,是西北天災缺糧,而東南糧食豐富,卻運不過去,原因是朝廷缺少支付運費的銀子(現銀,明末富裕家庭喜歡儲存現銀、打造銀器),幣制改革是明末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明末皇族的福利政策已成為巨大的財政負擔,特別是各地藩王,圈佔大量土地,動嬴幾十萬頃、百萬頃,這些土地都是最富饒之地,不向國家繳稅,而朝廷需要負擔的皇族人員,也達到了數十萬人。崇禎不但沒有削藩,減輕財政負擔,反而把救藩當作軍事要務,不惜代價,孫傳庭被逼出戰也是和救藩有關。由於巨大的軍務開支,崇禎直接干預作戰,如松山之戰,崇禎出於財政壓力,不斷下詔催促洪承疇出戰,斷送松山13萬明軍。而明軍戰敗又需要更多的銀子來組建、訓練新軍,同時官軍得不到餉銀,亦兵亦匪,朝廷已陷入惡性迴圈。崇禎內帑尚有數千萬銀子,足以支撐朝廷和軍隊數年用度,而崇禎一毛不拔。直到李自成兵臨城下,不惜發動所有官員捐款,也捨不得動用。財政問題如此漏洞百出,而不會用人則是崇禎致命傷:崇禎繼位後,做了一件大事,消滅了魏忠賢集團勢力,然而矯枉過正,破壞了朝廷多年的政治平衡。崇禎極端痛恨黨爭,如對於袁崇煥不能完成5年平遼、擅殺毛文龍以及私自通敵殺滿桂(誣陷)等罪名,仍捨不得處置,但一聽說袁崇煥曾私交(東林黨)大臣,即勃然大怒下詔凌遲處死。明末東林黨是確實存在的勢力,並不是說其一無用處,而是崇禎沒有制衡的手段。明末雖內有民軍造反、外有女真進犯,但還不是根本問題。明末根本問題是缺相,缺幫助崇禎制定長期國家財政稅收、解決官場腐敗、軍隊缺餉、百官浮誇空談的風氣的得力助手,崇禎即位17年,換50個首輔,首輔是百官之首、萬人之上,每個首輔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政治主張,崇禎的做法說明其不會識人用人。崇禎消除魏忠賢勢力後,其急迫、猜忌、不敢擔當的性格又發現無人可信,又重新啟用太監勢力,重用高起潛等監軍太監,這些監軍太監造成袁崇煥被殺、盧象升戰死、孫傳庭下獄。崇禎與文官集團不是君臣一心,而是長期處於對立。“聯非亡國之君,眾臣皆亡國之臣“,這句話就是崇禎與百官對立的心態描寫。崇禎重用楊嗣昌,是因為其能對抗、打擊百官。楊嗣昌只對崇禎一人出力,因私費公,與高起潛合謀逼死盧象升,將孫傳庭下獄。電影《大明劫》孫傳庭劇照。

    後人一直稱讚崇禎,其勤政節儉、不屈服異族。而與崇禎最相似的是趙構,兩個皇帝都是受命危難之時,同樣面對女真崛起,而崇禎的優勢比趙構大,至少國家還未殘破。但趙構振興經濟,不干預戰事(僅透過書信與前線將領溝通),面對金人強大軍力,選擇有限度議和,後人對趙構詬病,但趙構開創南宋百多年曆史,崇禎卻國破身亡。

    孫傳庭出獄時,正值楊嗣昌戰死,李自成第二次包圍河南重鎮開封,崇禎已無人可用,只好啟用入獄三年的孫傳庭,令其率軍救援開封,不料李自成打敗三邊總督汪喬年,汪喬年被俘身亡,崇禎下詔孫傳庭繼任三邊總督,赴陝西上任。上任即受命解開封之圍,並接密詔要孫傳庭設計殺賀人龍。崇禎13年楊嗣昌圍張獻忠時,賀人龍從開縣噪歸陝西,結果張獻忠從容進入四川。在項城戰役和襄城戰役時,賀人龍兩次率軍逃跑,致使兩位督師兵敗被殺。賀人龍與李自成、張獻忠皆為陝西米脂人,崇禎懷疑其通敵,故欲除之。五月初一,孫傳庭在西安召集各軍召開軍事會議,會上突然抓捕賀人龍,宣佈密詔將其處死,命副總兵高傑接任。楊嗣昌畫像。

    5月李自成第3次包圍開封,崇禎下詔孫傳庭領秦軍出戰,孫上書:兵新募,不堪用。崇禎不理會只是不斷催促,孫傳庭只得領軍出關,時逢大雨滂沱下了數十日,黃河水暴漲,李自成見攻不下開封,在馬家口撅開黃河,水淹開封,隨後領軍南進,孫傳庭逐南下追趕,直驅南陽。李自成與羅汝才合兵西進,與孫傳庭交戰,在郟縣打敗孫傳庭。孫傳庭兵敗後率殘部退至鞏縣,再退回陝西,決心死守潼關,以遏北京上游要地。制定了:不宜速戰、開墾屯田、修繕兵器、儲存糧食的策略。為對付李自成強大的騎兵,增加明軍的進攻和防護能力,特製了三萬輛裝載火炮的火車,火車行進時可以阻擋騎兵的突擊,駐守時可結成環形陣地。崇禎16年5月,崇禎下詔任命孫傳庭為兵部尚書,加督河南、四川、湖廣、貴州、江南、江北七省軍務,並令其出師潼關。

    此時李自成已佔領河南,殲滅數支明軍,兵強馬壯。孫傳庭知道出關凶多吉少,頓足說: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度對獄吏乎!表達了寧願戰死沙場的決心。八月十日,孫傳庭率大軍出師潼關,在汝州、靈寶、唐縣、郟縣連敗李自成,然在襄城遭受慘敗,他率敗軍逃回潼關,農民軍繳獲孫傳庭帥旗,士氣大振,乘勝攻入潼關,孫傳庭與監軍副使喬遷高策馬高呼,戰死軍中。崇禎帝吊死煤山,太監王承恩相伴。

    到崇禎16年,崇禎能幹的文臣武將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孫承宗、盧象升、楊嗣昌、滿桂、曹文詔戰死,袁崇煥被凌遲,洪承疇降敵,吳三桂守山海關不能動,左良玉擁兵自重。孫傳庭是崇禎唯一可以倚重的重臣,能力超群、足智多謀並且衷心不二,這樣的國家柱石,崇禎缺視為草芥,不給糧餉、不給修整時間。李自成出商洛山,其軍隊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以前是流民組成的農民軍,拖家帶口,遇到明軍精銳一觸即潰,在商洛山已經經過整頓和訓練,加上大量官軍投降,軍隊戰鬥力已經能與明軍主力抗衡。而孫傳庭據守的潼關是李自成的剋星,自古中國有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說法,秦軍自關中而出,首當其衝就是河南。自古關中與河南(中原)交鋒,均是關中得勝。如秦滅六國、漢劉邦擊項羽。只要孫傳庭守住潼關,李自成主力就無法南下襄陽或北上北京,否則將被截斷退路、端掉河南老巢。假以時日,孫傳庭恢復元氣,訓練出2、30萬秦軍並非難事,彼時鹿死誰手,也未可知。

    孫傳庭死後,陝西迅速被李自成佔領。李自成破城後,孫傳庭一家八口僅餘一八歲幼兒被人收養,其餘皆自殺。可悲的是,由於沒有找到孫傳庭屍體,猜忌的崇禎懷疑其投降李自成或詐死潛逃,一直未加封追諡,對其家人也未加恩。孫傳庭之死,並非死於李自成,而是死於崇禎的催命符,在孫傳庭沒有糧餉,空有總督、兵部尚書頭銜,想盡辦法自建新軍,在極度缺少兵員及訓練、糧草、武器的情況下,崇禎不停地逼迫孫傳庭出關,崇禎16年的最後一戰,正值瘟疫流行,孫傳庭軍病死者眾多,崇禎執意嚴令出兵潼關與李自成決戰,一個昏庸的君主如此“勤政”,焉有不敗之理!孫傳庭死後,李自成大軍再無阻擋,一路從陝西攻入山西,直逼北京城,崇禎抱著幾千萬白花花的銀子,繼續著不割地、不求和、不遷都的愚念,在煤山上吊自殺,終於斷送了大明三百年江山。

    只留下史書淡淡的一句:傳庭死,則明亡矣。

  • 12 # 司馬長史

    傳庭死而明亡矣——《明史》

    孫傳庭作為一個文人,在帝國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執著地為捍衛帝國的榮耀做最後的一番努力,肝腦塗地,在所不惜。給人一種末路英雄,忠誠良將的感覺。

    初征叛逆就以少勝多,初出茅廬就俘虜了闖王高迎祥,繼而又打得闖王李自成僅帶著十八騎逃跑,如果不是清軍叩關,孫傳庭就已經把李自成的頭砍了。

    作為文人,他有剛烈的性格,在正直面前不低頭,得罪了同僚,最後導致鋃鐺入獄。

    他雖然入獄了,但是這個帝國卻不能沒有他。三年之後,朝廷放了他,希望他能夠再次力挽狂瀾。

    但是這次他發現救國已經乏力了,叛賊的勢力比他想象的要大,朝廷的腐敗比他想象的要深。但他知道他必須要完成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使命。

    在柿園一戰中,大雨滂沱,他仍然奮力出擊,先勝後敗,官兵死亡4萬多人,損失兵器輜重數10萬,經此一役,明朝幾乎失去了最後一顆救命稻草。天命使然?

    隨後孫傳庭退守潼關,此時糧草不足,瘟疫流行,兵員彈藥不足,孫傳庭準備整頓之後再作戰,然崇禎帝逼其出關迎戰,結果可想而知,明軍大敗,孫傳庭馬革裹屍還。

    崇禎皇帝懷疑他是詐死,對其無追封,無諡號,後清廷追諡“忠靖”。

    自此,大明帝國失去了殘存的最後一絲機會,幾月後,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上吊自殺,明亡。

    功名馬上求,功過後人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賺到錢,春節回家被親戚冷眼相看,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