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是花香
-
2 # 山村老師看教育
“孩子的教育不只有作業和考試,還有詩和遠方”。我個人認為一年級學生不宜留太多作業,因為一年級學生剛踏上學習知識的道路,過多的作業很可能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和牴觸心理。
每個孩子對學習的能力都有強有弱,凡事都應有個度,過多不好,過多的家庭作業對於學習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很是噩夢,花大量的時間來做作業,質量還不一定好,而且孩子的玩耍時間也會被過多的作業所替代。過少也不好,過少的家庭作業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強化性不強。我們在教學中經常講教學要因材施教,所以佈置家庭作業,應該根據孩子平時的學習能力來要求佈置,這樣既能照顧了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又能強化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全面得到照顧和發展。但往往很多時候老師們嫌麻煩,很少會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來佈置家庭作業。況且,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佈置遊戲作業,讓父母陪孩子做遊戲,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導師,切勿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和牴觸感。
-
3 # 悠然於心138
感謝你的誠邀!
如果是一個小短篇有五十來字抄寫十遍,作業是多是少呢?咱們先來分析一下它的份量,如上圖的這篇一年級課文(人之初),內容有四十八個字,也就相當於把這篇課文抄了十遍,如果一張紙抄寫一遍,十遍就寫了十張紙,大家說是多還是少呢?!
誠心來說,我覺得過多了,我也是一名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就比如上面這篇課文,我最多隻會讓學生抄寫兩遍,然後讓學生讀幾遍。如果作業過多就變成了一種負擔,演變而來的就是一種敷衍。一年級的孩子畢竟不同於高年級的孩子,他還不夠自覺,不夠認真,需要家長不停的督促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可如果家長忙呢,沒時間管呢,有些孩子就會草草完成,字型潦草到他自己都不知道寫的什麼字,這樣的孩子一個班總有那麼幾個。我認為留作業要兼顧到所學知識的鞏固,還要照顧到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如果作業真的過多,有些孩子就會應付完事。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愛學寫作業又快又足夠自覺的孩子十遍可能不算多,但對於寫作業磨磨蹭蹭對學習又沒習趣的孩子一遍他都會嫌多。
-
4 # 喀秋莎61589681
一年級小學生一般是不倡導留作業的,課堂上講的學的基本上就夠了。可現實是老師或多或少每天都給學生留作業,其實這無形地給家長增加了負擔孩子小還必須靠家長幫助和檢查。作業多的現象既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成長。我認為留作業老師也是出於好意,但過多就適得其反,效果會大打折扣,起反作用。這就是孩子受累,家長抱怨。我們一直提倡學生減負,一個是上學時間,另一個是作業,不能老停留在紙上口頭上的形式化,而應該研究解決改革這些存在的問題。作為學校和老師你們應該做個示範精簡作業,合理安排作業量,能在學校課堂完成的,絕不留課後作業,尤其是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個人觀點,歡迎評論一起討論。
-
5 # 睿心媽媽
說句老實話,我覺得這樣的作業量有點多。
按照教育部要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不應該佈置家庭作業的。我想教育部這樣要求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偏小,在學校已經學習了一天了,再加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量也不太多。所以,不要求孩子回家再做家庭作業。
聽這個家長的述說,一篇小短文叫孩子抄十遍,也就是大概五百來個字。這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可能的確有點多。
首先孩子年齡偏小,寫字速度比較慢。其次小孩子學習做作業專注的時間每次不夠長。再加上還有除了語文作業,還有三張數學試卷,這個作業量真的有點夠大了。
有時候老師要要求學生要按時完成作業,不完成作業又就要有所懲罰。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孩子雖然磨磨蹭蹭,但是還是會完成作業。所以,寫字可能寫的不夠好,馬馬虎虎,寥寥草草,語文寫字有多一畫少一畫的現象。數學題也有算錯的現象,或者沒有把題弄懂列錯算式的現象都有。這樣的作業雖然完成了,但是質量明顯不夠高。
與其這樣,還不如做到我們常說的精講精練。每次作業佈置應該有針對性,讓孩子能夠做到寫好字,組對詞,造好句,能夠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就行了。至於家庭作業能夠不佈置,就不佈置。如果實在在不放心孩子沒有把所學知識掌握好,那麼在家長群裡告訴家長,每天要把孩子所學新知識稍稍鞏固一下。比如說回家給孩子聽寫生字,對今天的老師教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抽查就可以了。不一定每一道題,都要一一的重新再做十遍,那樣太增加孩子的負擔了。
總之,我的意見就是佈置作業少而精,要有針對性,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能不佈置作業就不佈置作業。
-
6 # 此心安處是吾鄉
按照要求,一年級學生是不留家庭作業的。因為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學習目標性增強,老師要求變高,加之年齡又小,學生不適應,不少孩子感覺累。如果再佈置家庭作業,那是累上加累。如果作業要重複抄寫多次,學生會覺得十分枯燥,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厭學。一年級小朋友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作業過多,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就存在應付的現象,反而養成不少壞習慣。
但一年級教學任務重,就語文來說,拼音是個難點,有些老師要用半學期的時間來教拼音,個別小朋友都掌握不了,老師們叫苦不迭。再者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引導他們入門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時間。所以,我認為適時、適量、適度的家庭作業是有必要的。它能鞏固當天所學知識,老師能從作業中瞭解學生的不足與問題,便於及時對症下藥。同時,孩子回家就做作業,長期堅持,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家長該如何指導一年級小朋友完成家庭作業呢?
①要有固定舒適的場所。②固定做作業時間,比如放學回家一、二十分鐘後。③做作業前做好準備工作,比如上廁所、削筆、喝水等④引導孩子做作業前讀一遍當天學的內容。⑤看作業量的多少,規定作業時間。⑥做作業時,家長可離開,讓孩子獨立完成,實在不會的最後再引導完成。⑦注意孩子寫字姿勢,要求孩子書寫要工整,要愛惜書本。⑨作業做好後,裝好書本和文具。⑩適量閱讀。
-
7 # 指尖教育天下
我覺得一年級學生的作業量應該定位為零。所有小學老師應該嚴格按照這個作業量來佈置作業,一旦超出,必須給予懲戒。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上完了小學,還能對學習保持興趣,還能喜歡學校,這就是小學教育最大的成功。
我們的小學老師想一想,我們的家長把孩子剛送到小學的時候,哪個不是活蹦亂跳,哪個不是對未來的求學生涯充滿了好奇?可是等他們上完了小學,變成了什麼樣子呢?他們變得萎靡不振,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已經蕩然無存,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這裡面不能說全是作業惹的禍,但作業肯定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起決定作用的是留作業的老師。如果老師不改變教育理念,繼續依靠大量作業和灌輸的做法,學生成績就是再好,也會埋下很多隱患。說不定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就會爆發,留下一地雞毛。
回覆列表
一年級學生規定不能留書面作業,可以留其他形式的作業。但在實際執行中這樣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想想看,一二年級不寫作業,三年級突然增加了兩門課,無論是速度和學習都難以銜接,適當的佈置一些作業還是可以的,不要多,要循序漸進地佈置,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