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柴墟子孫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大月氏屬於漢藏語系。說明漢族和大月氏沒有語言障礙,種族同源。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位傑出帝王對大月氏情有獨鍾。第一位是周朝第四位皇帝周穆王,根據〈竹書紀年〉記載:“穆天子西行時特意在大月氏小住數月,鄉音不改,共敘親情”。另一位是漢武帝,〈史記〉記載:“為了抗擊匈奴,漢武帝先後派多人(張騫)千方百計尋找聯絡大月氏,要與大月氏結盟抗匈”。為什麼兩位帝王對大月氏如此厚愛?不僅是帝王將相,還有諸子百家都對西方魂牽夢繞,為什麼商、周時期人們對西域、西方、西天戀戀不捨呢?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追溯夏朝究竟在那裡?,首先了解夏朝的一些特徵,夏朝根據〈史記〉起止470年和〈皇極經世〉記載夏朝存在458年。〈史記〉記載:夏朝有〈禹刑〉、〈政典〉,尚書〈洪範〉、〈五帝三墳〉,〈左傳〉記載:〈甘誓〉,說明夏朝具有文字系統的文明古國。文明古國還都包含青銅冶金業、高大雄偉的建築群、合理的城市功能佈局等幾個因素。然而現代考古在中國境內挖掘了上百年,沒有找到符合夏朝特徵的遺址。但是從秦漢以及更早古籍中我們尋找到答案,如〈詩經〉、〈山海經〉、〈淮南子.道原訓〉、〈拾遺記〉、〈竹書紀年〉、〈異神記〉等他們均把夏朝指向“崑崙山”、“西海”、“崑崙墟”、“夏墟”,也就是夏朝在崑崙山和西海附近。“西海”:泛指波斯灣至印度洋一線,即阿拉伯海夏朝人稱為西海。在喀拉崑崙山南麓印度河下游,考古發現有兩處典型的城市廢墟:哈拉帕、摩亨約.達羅城符合夏朝特徵。當然印度河中下游至大海仍有幾百個小型城市廢墟,符合〈離騷〉記載:……諸夏。首先,這些城市廢墟具有印章文字系統,其語言結構、造字原理和“甲骨文”、“水書”雷同。下圖為印章文字。第二、兩城青銅冶金器和安陽殷墟青銅器銅、錫、砷、鎳、鉛配比一致。第三、喪葬習俗一致,如死者佩玉飾、棺槨中放置印章表明身份。還有建築、五穀、六畜、六藝、水利等等一致。經碳十四測年,他們其青銅文明起止時間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760年,北宋大家邵雍著〈皇極經世〉記載:夏朝時間公元前2224年至1766年,正好吻合。公元前1766年後,印度河城市文明變成廢墟,人去樓空,然而在崑崙山北麓新疆地區發現多處始於公元前1760年後的青銅遺址,如莎車縣、孔雀河、溫泉縣,直至玉門火燒溝。這些遺址可以連線成一個夏朝人東遷路線圖。這條路線與後來的絲綢之路南線重合。大部分夏人離開新疆,或奔向中原、或留在河兩走廊、或進入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也有部分走向寒冷北極如芬蘭人。然而置留在新疆不走的夏朝人,他們建立了與商周同時期國家“西夏國”,這是商周人對他地理位置和夏朝遺民的稱謂,西夏國國民就是漢朝所稱為大月氏人。“西夏國”對商周帝王來說:大月氏人和商周人沒有語言障礙,他們和商、周人一樣都是夏朝遺民、炎黃子孫。大月氏於公元前50年至公元前450年建立了與羅馬帝國、東漢帝國、安息帝國一樣強大的貴霜帝國。貴霜帝國解體後,其後裔有印度賈特人。賈特人與漢族人長像相似,賈特人在印度自稱是華人。據此我們就能夠理解,周、漢兩位天子的舉動。幾年前因東突暴恐分子在烏魯木齊對漢維群眾製造恐怖襲擊,西方輿論一邊倒,“質疑漢族人在新疆的正當性”,“漢族是入侵者”。〈人民日報〉發表專家文章予以反擊:從西漢時期到西遼時期再到現在,漢族人在新疆經營2100年。我的上述觀點是:從夏朝人後裔建立西夏國,經商、周、秦、西漢、東漢、晉、隋唐、西遼、明代(哈密衛)、清,我們華夏人連綿不斷經營新疆達3750年。西方出於遏制中國目的,所謂中國侵略說:毫無歷史依據,恰恰相反華夏民族才是真正新疆原住民。

  • 2 # 桃花石雜談

    大月氏西遷與南遷路線圖

    而到公元1世紀初,貴霜部落首領丘就卻一舉消滅了其它幾個部落,統一了大月氏各部。之後丘就卻又打敗了波斯的安息,又南下阿富汗喀布林地區和克什米爾地區,定都於喀布林,建立了貴霜帝國。而丘就卻死後,他的兒子閻膏珍繼位後又繼續南下印度,佔領了恆河上游地區,但當時貴霜帝國的首都卻沒有立即遷到印度,其統治核心仍然留在了中亞地區。

    全盛時期的貴霜帝國

    但閻膏珍死後,他的兒子迦膩色迦一世又繼續南征印度,並遷都到了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其統治核心開始向印度次大陸轉移。不過期間迦膩色迦一世也曾經發兵與漢朝爭奪西域,但其軍隊最終敗於名將班超手下,自此貴霜也更堅定了向印度方向發展的國策,之後漸漸轉變成為了一個印度帝國。所以這個問題是沒有疑問的,貴霜就是大月氏貴霜部統一大月氏各部之後所建立的。

    大月氏究竟是什麼人?

    而至於大月氏的人種和他們與吐火羅的關係,就比較複雜,而且沒有定論了。首先還是說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大月氏和吐火羅人的關係。其實他們之間也是沒什麼關係的,而有人認為他們之間有關係其實也是因為誤會居多。

    大月氏被認為是吐火羅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在到了中亞和印度之後,當地居民中有一些人在古希臘古籍裡被稱為吐火羅(Tókharoi)人,所以貴霜人作為當地的統治者,後來在西方也曾經被稱為吐火羅人。所以可以說在後期這兩個民族因為生活在同一個地區,最終有過民族融合,但大月氏這個民族的族源其實和吐火羅人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他們和吐火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貴霜統治者頭像

    而大月氏的人種就更是複雜了。因為早期的中國史籍裡除了《後漢書·西羌傳》裡提到了一句“被服言語飲食略與羌同”之外,關於其人種和語言方面,就再也沒有任何相關資料了。從其語言和羌族相似來看,大月氏應該是說漢藏語系語言的民族,因此也應該有很大機率是黃種人。

    但在大月氏進入印度之後,從現在留下的貴霜帝國的大量國王肖像等遺物來看,到了貴霜的大月氏人卻已經是典型的印歐人長相了。而且其語言也是巴克特里亞語,是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的語言。所以這和中國古籍裡的記載確實是有衝突的。

    大月氏人生活想像圖

    而在大月氏從祁連山地區西遷到中亞之後,原來和其同一部族,但卻留在祁連山地區沒有西遷的部落在中國古籍裡被稱為了小月氏。關於這個小月氏的民族屬性,在中國古籍裡也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記載。比如一些古籍曾說小月氏和羌人一起參與了漢朝末期的涼州之亂,這樣似乎小月氏也和羌人有著很深的關係。但後來又有別的古籍說五胡亂華時期進入中原的羯族是小月氏的一支,而羯族恐怕大家都知道,古籍裡記載他們“高鼻多須”,有典型的白種人特徵,如果這樣說,似乎小月氏又有點像白人出身了。那如果小月氏是白人,原來和他們是一個族群的大月氏恐怕也有可能是白人了。

    所以關於大月氏的人種,現在確實是沒有定論,有可能他們很早就是黃白混血人,西遷之前黃種血統的比例還比較大,所以中國古籍裡記載他們和羌人差不多。但其西遷之後,因為和周邊民族的混血,其白種人血統佔了主流,同時受當地文化的影響,語言也發生了變化,後期就和當地的其它印歐民族比較接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德華的《冰雨》 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