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一葉楓流

    噴氣式戰鬥機的第一個發展階段是實現超音速飛行,突破音障。之前的戰鬥機都是第一代。突破音障後,受制於發動機技術的滯後,一直在追求速度更快的戰鬥機,直到出現熱障。突破熱障的飛機基本上沒有多少空戰能力。三倍音速時也很難發射空對空導彈。超音速戰鬥機在兩個不同時期側重兩種不同的效能。第一階段是速度,第二階段是機動性。第二階段戰鬥機的效能選擇是根據第一階段的實戰結果改變的。據此可以作為飛機劃代的依據。第二代戰鬥機是追求高速的,第三代是追求機動性的。這種差別是在設計之前的方案論證階段就明確下來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是在效能結果上的差別,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間是在效能選擇方面的差別。第四代就是效能上的飛躍。這已經不是戰鬥機的飛行效能了。相當於從螺旋槳到噴氣式的跨越。

    殲十在設計之初就以機動性為主要考量。一切設計都是圍繞機動性進行的。機動性是重中之重。其他的技術措施,如渦扇發動機,前緣襟翼,鴨式佈局,翼身融合體,腹部進氣道,電傳操縱,計算機放寬靜穩定性控制等等,都是圍繞提高機動性採用的。殲十不論在效能上還是技術上,都具備第三代戰鬥機的典型特徵。

    嚴格來說,不存在所謂三代半戰鬥機。所謂三代半(四代半)不過是三代機的技術升級,是說比三代機技術上有一點進步,原因是服役時間晚。裝有相控陣雷達的所謂三代半戰鬥機比機掃雷達在空戰中沒有顯著的優勢。當年的F111可以說是二代半戰鬥機,F14也應當屬於二代半戰鬥機。其作戰方式仍然和F4一樣,區別就是航程更遠,導彈射程更遠,導彈威力更大。本質上仍然屬於截擊型戰鬥機。二代機在部分效能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應對三代機,比如超視距作戰。

    三代半還是屬於三代機的範疇。加那個半字,只是為了內心的虛榮罷了。至於什麼3.75代就更是可笑了。只要你是初中生,初一初二和初三沒有本質不同。

    三代機就是三代機,怎麼升級也到不了四代機。還有一點,二代機不會透過技術升級變成三代機。如果二代機裝上相控陣雷達,武器平顯,能變成三代機嗎?就像三代機不論如何更新武器系統和電子裝置,永遠不會變成四代機一樣。

  • 2 # 軍哥說軍師

    【共享軍事知識,關注扶斬軍事】

    殲10是中國在1985年前後開始研製的,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殲1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這是按照俄羅斯的標準,按照美國標準是三代戰鬥機)。殲10戰機001

    中國剛開始研製殲10時,不論是從發動機、氣動佈局、雷達火控系統等等都要自己研製,但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軍方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名稱也從殲10變為殲10A。

  • 3 # 軍武資料庫

    妥妥的四代半啊。

    其實殲-10的問題真心不少,但依舊不防礙殲-10成為一架四代半戰鬥機。

    先簡單說下什麼是四代機:四代機和三代機很容易讓人弄混。四代機區別於三代機的一個特點就是大部分四代機採用了靜不安定佈局,使得四代機的敏捷性普遍提高。其次,由於電傳操縱在新一代戰機上的使用使得四代機的操縱效能更好容錯性也更高。

    對於很多人說的多用途作戰實際上在三代機上就已經普及。例如美國的F-4,三代機的典型。雖然是戰鬥機但可以達成多種作戰用途。

    另外從四代機的一個典型特徵來看——在氣動外形上的設計更主要的體現了翼身融合的特性。很難分出主翼和機身的明確分界線。從殲-10的線框圖來看讀者也能注意到這點。

    從殲-10的座艙來看,人機工程學的到了大量改善。三塊多功能顯示器取代了大量儀表。得益於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殲-10已經基本上實現了“玻璃”座艙。

    這是比傳統四代機先進的地方。

    到了殲-10c 高效能雷達的使用航電的進一步升級導致殲-10c的整體效能大幅度提高。

    在超機動和高度的資訊優勢上殲-10已經達到了五代機標準。

    因此妥妥的四代半了。

  • 4 # 0亂世佳人0

    哥們,圖發錯了,這張圖應該是NAVY的六代概念機殲十戰機長這樣

    殲十按西方戰機劃代是三代半機,但是按照俄羅斯劃代方法是四代半機,殲十戰機被譽為我大中華的“骨氣戰機”,基本中中國產化(發動機的事……你懂的啊),殲11殲15殲16都沿襲了蘇27的氣動佈局,但殲十的鴨翼佈局就是中國智慧了,好吧到此為止吧,我不想複製黏貼一大堆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練好腿力和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