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萬曆與張居正,劉禪與諸葛亮,其實還有唐朝的郭子儀,清朝的順治與多爾袞,康熙與鰲拜等。

    輔佐之才,只有諸葛亮和郭子儀贏得生前身後名了。

    原因肯定是各有各的的原因,比如,諸葛亮出師表,感人肺腑,郭子儀大開四門,不讓皇帝生疑心,而張居正對待皇帝太嚴,多爾袞與鰲拜專權,囂張跋扈。等等等等,基本,每兩個人之間的事情都能展開來說。

    但是,歷史應該在於尋找規律,而得出經驗教訓。

    諸葛亮與郭子儀,都生逢亂世,而主上智商堪憂,基於這點,必然需要曠世奇才來力挽狂瀾。三國時期,蜀國最弱,諸葛亮成為蜀國的核心人物,劉備甚至都說,如果我死了,你可取而代之。因此,即使諸葛亮專權,劉禪即使心裡不高興,也不敢說什麼。到唐朝中期以後,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唐朝盛極而衰,正是郭子儀這樣的護國柱石,收復失地,成為中興之臣,唐朝國祚才得以延續,唐朝恰恰需要郭子儀來震懾各路藩鎮。

    而萬曆與張居正也好,順治與多爾袞,康熙與鰲拜也罷,都處於國家政權穩定時期,是中央專制皇權不斷加強,達到頂峰的時代,任何威脅到皇權的勢力,都會逐漸被打倒或者清算。

    張居正時期,堪稱明朝最強內閣首輔,基本張居正的票擬都會透過,其基本就有了代行天子的權力,其拉攏馮保與太后,其實就是朝臣拉攏宦官集團與後宮,這樣的行為極大的威脅到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因此,張居正死後,必然遭到萬曆的清算。

    清朝時期,為了維持國家的大一統,中央必須加大集權,而皇權也必須加強,才是適應大一統的國家發展需要,因此,在清朝出現了軍機處,標誌封建王朝皇權達到巔峰的產物,多爾袞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的無上權力,因此,多爾袞死後,順治竟然將多爾袞挫骨揚灰,鰲拜雖然沒死,甚至說,還沒開始預謀篡位,但是,由於其結黨營私,遭到康熙猜忌,因此,直接收押。

    可見,伴君如伴虎啊!

    一句話,用到你的時候,給你捧上天,用不到你的時候,就給你摔地上,至於是臉著地,還是屁股著地,就看當事者是否識時務了。

  • 2 # 青言論史

    歷來對這個的解釋,大多都偏重於歷史學的解釋。作為一個愛好歷史的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我更願意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萬曆和劉禪這哥倆比較相似,他們都是少不更事就即位,並且頭上還有一個如父般的長者管著自己十幾年,最後國家也都被他們搞得一塌糊塗。但是有一點細微的差別,萬曆先死了爹,劉禪先死了媽。

    這有什麼不一樣呢?就是說萬曆是他媽帶大的,劉禪是他爹帶大的。這又有什麼不一樣呢?這個問題就大了去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叫“俄狄浦斯情結”的東西,就是指孩子會特別依戀自己的異性親輩。父親早逝的萬曆,自然對他的母親李太后更加依戀,也更聽他媽的話。這從無數個歷史細節中都能判斷出來。

    而張居正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是一個類似於父親的角色。具有濃烈俄狄浦斯情結的萬曆對這種不是自己爹卻比自己爹管自己還狠的人,其厭惡程度要比一般人更加強烈。更何況張居正據說還和他母親之間有著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這些話雖然只是流言,但足以讓一個孩子對張居正產生足夠的憤恨,尤其是這個孩子遲早要長大,遲早要執掌最高權力,而張居正遲早要死。

    然而劉禪就不太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劉禪的老孃早就在長坂坡撒手人寰了,後媽孫尚香差點拿他當人質。因此,和老爹一起在部隊長大的劉禪,反而對父親的好感更強。在劉備在外面打仗的時候,劉禪很有可能就是在諸葛亮身邊長大的。對於這麼個爸爸不在身邊就扮演老爸角色的相父,劉禪估計是很有好感的,至少在他品嚐到權力的滋味前是這樣。

    因此,即使在諸葛亮身後,劉禪對他的哀榮略顯單薄,但也沒有對他做什麼打擊報復。就連極力主張蜀漢投降曹魏的譙周,都主動跑到定軍山去哭陵。至於本來人格魅力就不如諸葛亮的張居正,又令小皇帝那麼不爽,死後的故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 3 # 幾葦渡

    諸葛亮對於劉嬋,與張居正對於萬曆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託孤,要求劉禪兄弟視丞相如父,所以劉禪稱其為相父。這層關係的存在,如何讓劉禪批判乾爹。張居正與馮保聯手,受李太后支援而取代高拱為首輔的。與萬曆為老師學生而已。

    第二,劉禪並非幼年繼位,與諸葛亮能夠很好的處理君權和相權的關係,其實也簡單,就是全聽相父的。萬曆繼位才十歲,被李太后和張居正管著,逆反心理積累了很久。加之蜀漢處於建國初期,面對曹魏東吳的外部壓力,內部必須團結。而大明已經“國泰民安”很多年,祖宗們都是一言九鼎,為啥自己說了不算,萬曆很不爽。

    第三,諸葛亮的道德方面無懈可擊。所有大事都給劉禪打報告,街亭失守還自貶三級,生活簡樸,不收賄賂,軍法嚴明,沒有違規的遺產,還遺囑薄葬。加九錫都不要。而張居正呢,生活奢侈一項,就夠批判的了。

    第四,諸葛亮沒有政敵。如果說一同受託孤的李嚴勉強算一個,輕描淡寫就被丞相給撤職了,還是一大堆官員聯合上表。諸葛亮死後,後繼者蔣琬、董允、費禕、姜維等都是丞相的粉絲,自然不會提出打到丞相。而張居正則不然,一大堆反對者推波助瀾。

    《明史》評價張居正:通識時變,勇於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濟才。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

    《三國志》評價諸葛亮: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蚯蚓釣鯽魚怎樣調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