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逸林迎月

    人死如燈滅。

    一流君主如玄燁,一旦撒手人寰,也只能聽任後世子孫的擺佈。

    籍籍無名的敏妃,生前少沐天恩,卻不想死後竟會永伴夫君。

    康熙是皇帝,駕崩後自然是和四個皇后合葬,眾妃子們都是被安放在專門設定的妃園寢。

    敏妃在成為敏妃以前,只是連封號都沒有的庶妃,地位低下,死後才被康熙追封敏妃,而且也是被葬在妃園寢的。

    但是敏妃有一個兒子,就是十三爺胤祥。

    偏偏十三爺和雍正的關係又是最鐵。

    所以雍正登基後,為了顯示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威,順便也對十三爺表示一下厚愛,大筆一揮,就將敏妃提拔為僅次於皇后的“敏貴妃”。而且也不在乎康熙的感受,就特賜敏貴妃從妃園寢遷入景嶺,與康熙合葬。

    這就是為何一代普通妃子死後卻能和康熙合葬景陵的原因。

  • 2 # 紅袖添香夜讀史

    謝邀!康熙皇帝死後葬在景陵,長伴在他身邊的有五個女人,其中四位是他的皇后:孝誠皇后赫舍裡,是康熙的元配,康熙十三年生下太子允礽後不久去世。孝昭皇后鈕祜祿氏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康熙十七年去世,康熙二十年和孝誠皇后一起入葬景陵,並在那裡苦苦等待了康熙四十年。第三個入葬的是孝懿皇后佟佳氏,她是康熙的表妹,冊立為皇后第二天就崩逝了。第四個是雍正的生母孝恭皇后烏雅氏,雍正繼位後尊為皇太后,雍正元年九月和康熙一起入葬。除了這四個皇后,同葬景陵的還有一個特殊的女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說她特殊,是因為清代早期喪葬制度嚴格,只有皇后才可以和皇帝 “生同衾,死同穴”,她是第一個以妃的身份葬入帝陵的,但她的入葬並不是康熙的意願,而是雍正帝的旨意。章佳氏生前並不受康熙皇帝寵愛。她的家族是滿洲鑲黃旗包衣,屬於貴族階層的奴才,和其他出身顯赫的嬪妃相比,她的出身可謂卑微。而康熙十分看重后妃的出身,包衣這樣低微出身的很難獲得封號,即使受到冊封,也得按照制度逐步晉升。比如雍正的生母孝恭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她很受康熙寵幸,一共生育了六個子女,但她也是先封為嬪,而後又晉升的妃。

    章佳氏卻沒有得到這樣的聖寵。康熙一共六次冊封后宮,其中有兩次是在章佳氏去世後。在前四次中,凡是生育了皇子的,基本都得到了封號,位分最低的也封為嬪,但章佳氏又成為一個特例。翻遍史料,我們也找不到關於她受冊封的隻言片語,她死時的身份也還是康熙的庶妃,位分最高也不過是個貴人。只是在她死後才被追封為“敏妃”,還是看在她生育子女有功的份上,不過是一種帶有安慰性質的例行公事罷了。

    雍正剛一上臺,就對敏妃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抬籍,免除了敏妃親族的包衣奴才身份,專門編為一佐領,成了名符其實的貴族,享受了和太后烏雅氏一樣的待遇。第二件是追封,按照慣例,新皇帝繼位後要對先帝的部分嬪妃進行尊封,一般都是晉升一級,然後稱皇考XX。比如康熙的和妃,雍正尊封她為貴妃,稱皇考貴妃,乾隆繼位又尊封一級,稱皇祖皇貴太妃。雍正不僅尊封康熙在世的嬪妃,早已死去的敏妃也受到尊封,而且是直接跳過貴妃,一下連升兩級,尊為皇貴妃,這在清代是絕無僅有的。第三件事是雍正元年九月,康熙和孝恭皇太后下葬,雍正下旨將敏妃的棺槨從妃園寢中移出,一併葬入了景陵,這又開創了一個先例,也是給敏妃的又一個榮耀。

    敏妃之所以受到雍正的諸般特殊禮遇,並不是她和雍正有什麼特殊的關係,而是因為她生了一個好兒子——怡親王允祥。稍微瞭解清史的都知道允祥和雍正的關係,在此我再贅述一下。允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他和雍正的關係最為親密,也是雍正的鐵桿政治盟友。允祥年輕時和其他兄弟相比,並不受康熙的寵愛,相反在康熙五十二年二廢太子時,他也受到了圈禁的處罰。他被圈禁的原因在所有史料中都語焉不詳,至今還是一個謎團。我個人認為當時太子二度被廢,允祥參與了密謀奪嫡的活動,觸怒了康熙,而且很有可能是替雍正背了黑鍋,所以雍正掌權以後才會將這段不光彩的歷史人為地淡化。

    毋庸置疑的是,允祥在雍正繼位這件事上做出過巨大貢獻,雍正對他的封賞既是投桃報李,也是一種利益的分享。同時雍正也需要允祥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援自己的統治,他在封賞允祥的同時,也給了敏妃特殊的禮遇,說到底還是看的允祥的面子。因此,《清史稿》也說“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

    參考資料:《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欽定八旗通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麗穎演的《明蘭傳》會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