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聯媒體
-
2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在臺灣健康管理中心體檢的過程中,你會見到標記著各類儀器的檢查室,比如X光、CT室、B超室、核磁室、胃鏡室……
這些檢查有什麼不同?
又都是用來檢查什麼的呢?
X光:
人體不同部位吸收射線的程度不同,X光可以穿透全身,把身體各部位的立體影象,照在一張二維的圖上,就像把麵包壓扁了一樣。
比如說骨頭的X光片。實際上人的腿骨是圓的,但在X光片上是扁平
有時因為人體組織深淺的不同,影像會出現重疊或者隱藏,需要多次、多角度的拍攝X光片才能看清楚。
CT: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透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塊麵包切成片,可以分層檢視,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資訊。
缺點:CT檢查的輻射劑量通常高於單次X光照射。
B超:
B超檢查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不同的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透過計算反射波實時成像,多方向觀察病灶。
超聲受氣體干擾很大,對於腸道等含氣較多的器官,超聲診斷準確率會降低,所以一般腸道檢查使用腸鏡 。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訊號而重建影象的成像技術,就是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的氫質子振動起來,磁場消失後,氫質子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多次重複這個過程,得到充分的資料並運算後成像。
簡單來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果粒飲料,讓果粒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觀察果粒沉底的過程。
不同部位檢查手段大不同:
骨頭有問題——粗看X光攝影、細看CT
頸、腰、胸椎——最佳選核磁共振成像、次選CT
胸部——粗看X光平片,細看CT
腹部盆腔——腸道以外,一般B超都能查
心臟——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聲,檢查心肌病變用核磁共振
腸胃不好——腸鏡、胃鏡是佳選
這張圖儲存好,以後做檢查就可以對號入座了:
臺灣高階健檢,做好健康管理與疾病預防,讓您更好地追求高質量健康生活。
瑞庚臺醫關注您的健康!
回覆列表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到醫院去看醫生,醫生往往會開單子讓我們先去做各種的檢查,比如說磁共振(MRI)、CT、B超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對於疾病的確診有很大的幫助,那麼CT、磁共振(MRI)、B超,有什麼區別?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下。
1、B超:超聲檢查的範圍很廣,常用於腹部,泌尿系統,婦產科的檢查。B超是臨床上檢查膽道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可用於膽囊結石、膽囊炎症、膽囊腫瘤等的診斷檢查,而且,B超對肝硬化、脂肪肝、脾腫大、肝癌、腸道病變準確率也較高。此外,孕期做B超檢查的目的是判斷胎兒生長是否符合孕周,判斷胎兒有否畸形,瞭解胎兒在子宮內是否安全。
2、CT: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透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來看,其優點是可以分層看,而且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資訊。但如果病變部位太小,尤其是小於6毫米的病變,CT則難查出。
3、MRI:磁共振不像X光或者CT那樣是向人體發射電磁波,而是透過磁場來檢查人體內自身的氫原子變化。最常用來檢查的就是各種肌肉,血管等軟組織,但是因為MRI檢查比較昂貴,而且也並不能完全代替CT的檢查專案,所以臨床上需要透過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做。
4、X線:X線是一種電磁波,它的特點是,可以均勻地在各項同性的介質中,直線傳播。X線不會受外界磁場或電場的干擾影響。X線還具有很強的穿透性,某些物質被X線照射後,可見熒光。X線現在主要用於一些骨方面的檢查。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各種成像技術和檢查方法都有它的優勢與不足,並非一種成像技術可以適用於人體所有器官的檢查和疾病診斷,也不是一種成像技術能取代另一種成像技術,而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和印證。
指導專家:李龍,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放射科主任。專長:從事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專業20多年,擅長於腫瘤和血管疾病的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