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一詞源自公元3世紀的日本政權所在地的大和地區。是日本國的主體民族,約佔當前日本人口總數的99%(其餘為阿伊努人與琉球人),主要分佈於整個日本列島。有時成為“日本”的代稱,例如“大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日本帝國時代,大和人是指不同於阿伊努民族、琉球民族、北韓民族的民族,同時也指不同於“高山族”與“漢族”的民族。
大和民族是主要由原居住於東北亞大陸的日本海沿岸居民和太平洋海島居民融合演變而成,其族是在古墳文化才完全形成,自身文化長期受到來自東亞大陸的影響,但由於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又自成一派。
日本民族自稱大和民族。但若問日本民族為何以大和民族自稱?“大和”二字卻仍讀作“亞馬託(やまと) ?
恐怕能給以回答的日本人不過十之一,
”支吾不清。據在現今大和之地實際體驗,
“牙麻託(やまと)之便讀,
古代倭人即“山下”“山麓”之人。
聖德太子(公元 574—622 年)在《憲法十七、條》中引用了《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有子的話:“禮之用,和為貴”,說明古代日本的統治者深知“和”的重要性。“和”乃和平、和睦、和諧之總義,亦可視為有小和、中和、大和之別。和平乃為小和,和睦可稱中和,唯和諧方為大和。
在天平寶字元年(757 年)始定用“大和”二字取代“倭”或“大倭”官考工記》
年)始定用“大和”二字取代“倭”或“大倭”,但讀音仍用“牙麻託”。
《周禮·冬官·考工記》“大和無灂” 賈公彥疏:雲。“大和謂九和之弓,
《老子中經》之第七神仙為“太和者,天之魄也,自然之君也。常侍道君在右方。
《易經》第一卦則為“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有(始於唐武德貞觀,盛於開元天寶,即 713—756 年
“大和篇”“大和”做出了另一種解釋:“大人無親無 ,疏無愛無惡,
顯然,無論哪一種解釋,
“大和”都是上好的詞彙,寓意著一種超凡脫俗的理想境界。
日本統治者以“大和”代“倭”,實為美化自身也。
摘自第9頁第二段 序章 古代東亞世界中的中日關係 蔣立峰、嚴紹璗、張雅軍、丁莉
大和撫子(日文:大和撫子 やまとなでしこ)
指代日本女性,本意是瞿麥。用來指代日本女性體現出其溫柔而堅強的特點。
大和一詞源自公元3世紀的日本政權所在地的大和地區。是日本國的主體民族,約佔當前日本人口總數的99%(其餘為阿伊努人與琉球人),主要分佈於整個日本列島。有時成為“日本”的代稱,例如“大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日本帝國時代,大和人是指不同於阿伊努民族、琉球民族、北韓民族的民族,同時也指不同於“高山族”與“漢族”的民族。
大和民族是主要由原居住於東北亞大陸的日本海沿岸居民和太平洋海島居民融合演變而成,其族是在古墳文化才完全形成,自身文化長期受到來自東亞大陸的影響,但由於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又自成一派。
日本民族自稱大和民族。但若問日本民族為何以大和民族自稱?“大和”二字卻仍讀作“亞馬託(やまと) ?
恐怕能給以回答的日本人不過十之一,
”支吾不清。據在現今大和之地實際體驗,
“牙麻託(やまと)之便讀,
古代倭人即“山下”“山麓”之人。
聖德太子(公元 574—622 年)在《憲法十七、條》中引用了《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有子的話:“禮之用,和為貴”,說明古代日本的統治者深知“和”的重要性。“和”乃和平、和睦、和諧之總義,亦可視為有小和、中和、大和之別。和平乃為小和,和睦可稱中和,唯和諧方為大和。
在天平寶字元年(757 年)始定用“大和”二字取代“倭”或“大倭”官考工記》
年)始定用“大和”二字取代“倭”或“大倭”,但讀音仍用“牙麻託”。
《周禮·冬官·考工記》“大和無灂” 賈公彥疏:雲。“大和謂九和之弓,
《老子中經》之第七神仙為“太和者,天之魄也,自然之君也。常侍道君在右方。
《易經》第一卦則為“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有(始於唐武德貞觀,盛於開元天寶,即 713—756 年
“大和篇”“大和”做出了另一種解釋:“大人無親無 ,疏無愛無惡,
顯然,無論哪一種解釋,
“大和”都是上好的詞彙,寓意著一種超凡脫俗的理想境界。
日本統治者以“大和”代“倭”,實為美化自身也。
摘自第9頁第二段 序章 古代東亞世界中的中日關係 蔣立峰、嚴紹璗、張雅軍、丁莉
大和撫子(日文:大和撫子 やまとなでしこ)
指代日本女性,本意是瞿麥。用來指代日本女性體現出其溫柔而堅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