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ilpu14974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出處:

    1、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譯文:沒有淡泊就不能顯示美德,沒有寧靜就不能維護長久,沒有寬大就不能容納一切,沒有仁慈就不能懷擁民眾,沒有公正就不能明斷是非。

    2、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擴充套件資料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此聯出自《三國演義》第37回,《三國演義》作於元末明初。而且這是小說家言,不足信。但是在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此聯的來源就是這句話,但是是否在當時的草廬當中就有這副聯,應當存疑。此聯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此聯可以看做是諸葛亮一生立身處世的寫照,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道家哲理。小說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來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諸葛草廬的門聯。但它仍然還是排偶句而非對偶句,平仄極不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學日語是要注重語法學習還是詞語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