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31173721557

    唐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釋義: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宋代: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釋義: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宋代: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Sunny下荷花分外豔麗鮮紅。 唐代:王之渙《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釋義: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著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麼方便,應該是因為離別人兒太多。 唐代:杜牧《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釋義: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唐代:杜甫《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釋義: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唐代:陸龜蒙《別離》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釋義:大丈夫何嘗沒有滔滔眼淚,只是不願在離別時涕泗橫流。面對離酒慷慨高歌揮舞長劍,恥如一般遊子模樣滿臉離愁。一旦被蝮蛇螫傷手腕之後,當斷手臂就斷壯士決不躊躇。既然決心闖蕩天下建功立業,離別家常便飯何須嘆息怨尤。 唐代:王之渙《九日送別》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釋義:在此風聲呼嘯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裡可以找一登高遠望之處送別歸去的友人呢?今天還能聚在一起同飲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為斷根的飄蓬一般匆匆離去了。 唐代: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釋義: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就是這送別的勞勞亭。春風也會意離別的痛苦,不催這柳條兒發青。 唐代:薛濤《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釋義:水國之夜是籠罩在淒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與夜幕籠罩中的深青山色渾為一體,蒼蒼茫茫。誰說友人千里之別從今晚就開始了?可離別後連相逢的夢也杳無蹤跡,它竟像迢迢關塞那樣遙遠。 宋代:李清照《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釋義:與姐妹們分手時,惜別的淚水打溼了衣衫,洇溼了雙腮,送別的《陽關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別情。而今身在異鄉,望萊州山長水遠。寄宿館所,秋雨瀟瀟,不禁感到無限悽清。 被離情別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在餞行時姐妹們送別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淺,都全不知道了。最後囑咐姐妹,你們要將音訊讓過往的大雁捎來,以慰我心,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離別詩 離別詩是傷感型、豪邁型的一種書面情感表達,重團聚、怨別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心理。千百年來,故國鄉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絃,"別離"自然成為中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 代表詩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王勃,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戰隊"下班局"豪取三連勝,怎樣評價IG的"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