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哪位朋友想到了提這個問題,確實勾起了我兒時過年的美好回憶,不過,我不是80的,我是70後。正好我家小女對我兒時過年的舊事非常有興趣,藉此跟大家聊聊我們兒時的年味。
我對上學之前的年味記憶很是淡薄,之後就記得比較深刻了,原因是:一,當時年歲還小,不太記事。二是當時還屬於集體農村,物資匱乏,限制頗多,社員本身沒什麼自主權。唯一有點印象的是,年底偶爾會在寬闊的曬穀場上殺上一頭瘦弱的老牛,或者同樣瘦弱的豬,每家分上一小塊,家家飯都吃不飽,豐盛就更談不上了,所以呢,單幹以後(也就是農村改革開放以後)過年的年味,就令人記憶深刻,垂誕欲滴了。
記事起,年味就從拾茶子開始了,茶子在山上長老了,落了一樹底的茶子,家家戶戶的孩子們就上山撿茶子了,拾多了攢籠來,炸了茶子油,可以用來摻著豬油燒菜吃,最重要的是,過年做年粑粑和炸果點吃就靠它了。山上還有一樣,也是過年不可或缺的東西,那就是黃燦燦的黃桅子,黃澄澄的,熱騰騰的,散發著醉人清香的糯米飯和年粑粑,就靠它染就了。孩子們自然是樂於上山拾撿的,因為好玩還意味著快樂、好吃的年味就要到了。
進了臘月可真忙啊,曬褥子,洗被子,洗髒的厚的衣裳,洗傢什……洗各種放置了一年不用的做吃食用的用具。臘月裡可真熱鬧啊,灶
間的大鍋裡時時沸騰著熱騰騰的熱氣,大人們,孩子都在賣力地洗著,刷著……,小河邊時常響起梆、梆,梆的搗衣聲。直到該洗的洗完,該掃的掃乾淨了,然後就開始做過年的好吃的了。
首先讓人興奮的就是“殺豬飯”,它和打年粑粑一樣都是家族的過年盛事。伴隨著孩子們的尖叫聲,養了一年的大肥豬被一群大人們撂倒放血,冒著熱氣和泡沫的豬血流進一個大盆裡,熱騰騰的熱水不停地淋到豬身上,刷,刷,刷的刮毛聲和大人們的談笑聲中,一個白白淨淨,肥肥胖胖的大肥豬就這樣被殺好了,婦女們負責收拾和煮“殺豬飯”,肥的,瘦的,帶骨頭肉被一骨腦的放進了咕嘟,咕嘟的響著的大鍋裡,用來醃製臘肉的肉,也被依次放進了瓦缸裡撒上了香料,等待著過幾天,掛在灶頭上烘烤。孩裡們跑來跑去,藉著添柴火的機會在鍋裡揪上一小塊肉,先大快朵頤。這樣的快樂要持續好多天,直到家族裡家家的豬都殺好。
接下來值得期待的盛事就是打年粑粑了,孩子們最值得驕傲,因為用到的茶油和黃桅子都是我們的功勞!大人們淘洗著糯米,孩子們則把泡好的黃桅子用剪刀剪成段,用沙布包上用力地搓揉出汁,兩隻小手都染成兩隻小金手了。淋上了桅子汁的糯米被倒進了蒸飯桶,染了黃桅子的年粑粑做出來又香又好看還不上火。八仙桌,吃飯桌,條几等都早已被洗淨晾乾,這會都被抹上了茶油,顯得亮汪汪的,樁米的石臼和杉木棍也都抹好了油等著。香噴噴、黃爽爽、熱騰騰的糯米飯來嘍!孩子們圍上去,你一團我一團地抓個不停,沾上醬油,豆腐乳,辣椒或者白糖,嘴裡呼著熱氣,吃得太香了!在石臼裡被樁好的綿綿的、軟軟的、粘粘的糯米糰,隨著“嗨”的一聲被甩到了桌子上,又被搶了一輪,吃的可不僅僅是孩子!早已等著的揪糰子的人,擼著袖子,抹好油的手快速地幾翻幾滾,動作一擠一捏,一個個圓圓的粑粑就從他手裡變出來了,大夥再把圓圓的粑粑放在手裡順著轉捏,就成了一個扁扁的粑粑了,頑皮的孩子還要把它拍上幾下,捏好的粑粑攤好晾涼,就可以五個一摞地摞好,各家的就可以搬回各家了,再晾上幾天,就可以放到準備好的水缸裡泡好,吃一個撈一個,或用火烤,或用油鍋煎。打年粑粑從早上做到燈火上來,直到孩子們東一個,西一個地歪著,被大人們拎回了家。
接下來就是蒸年糕呀,磨豆腐呀,這些都需要孩子們幫忙推磨的,做脆果呀(類似於現在的麻通小吃),炸玉蘭片呀(紅薯做的),芋頭片呀,米花糖呀等,家家戶戶都瀰漫著香甜的味道,孩子們的味蕾得到了空前的滿足!大人們是那麼的溫和可親!和藹大方!偶爾的勞累和愁苦也被快活沖淡了。
貼好了紅彤彤春聯的大年夜,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顯得那麼喜慶、吉祥、熱鬧……我們都期待著更加嚮往的新年快點到來。
(文章篇幅太長,只好下次有機會再聊年初一拜年和正月走親戚拜年的快樂回憶)
哈哈,哪位朋友想到了提這個問題,確實勾起了我兒時過年的美好回憶,不過,我不是80的,我是70後。正好我家小女對我兒時過年的舊事非常有興趣,藉此跟大家聊聊我們兒時的年味。
我對上學之前的年味記憶很是淡薄,之後就記得比較深刻了,原因是:一,當時年歲還小,不太記事。二是當時還屬於集體農村,物資匱乏,限制頗多,社員本身沒什麼自主權。唯一有點印象的是,年底偶爾會在寬闊的曬穀場上殺上一頭瘦弱的老牛,或者同樣瘦弱的豬,每家分上一小塊,家家飯都吃不飽,豐盛就更談不上了,所以呢,單幹以後(也就是農村改革開放以後)過年的年味,就令人記憶深刻,垂誕欲滴了。
記事起,年味就從拾茶子開始了,茶子在山上長老了,落了一樹底的茶子,家家戶戶的孩子們就上山撿茶子了,拾多了攢籠來,炸了茶子油,可以用來摻著豬油燒菜吃,最重要的是,過年做年粑粑和炸果點吃就靠它了。山上還有一樣,也是過年不可或缺的東西,那就是黃燦燦的黃桅子,黃澄澄的,熱騰騰的,散發著醉人清香的糯米飯和年粑粑,就靠它染就了。孩子們自然是樂於上山拾撿的,因為好玩還意味著快樂、好吃的年味就要到了。
進了臘月可真忙啊,曬褥子,洗被子,洗髒的厚的衣裳,洗傢什……洗各種放置了一年不用的做吃食用的用具。臘月裡可真熱鬧啊,灶
間的大鍋裡時時沸騰著熱騰騰的熱氣,大人們,孩子都在賣力地洗著,刷著……,小河邊時常響起梆、梆,梆的搗衣聲。直到該洗的洗完,該掃的掃乾淨了,然後就開始做過年的好吃的了。
首先讓人興奮的就是“殺豬飯”,它和打年粑粑一樣都是家族的過年盛事。伴隨著孩子們的尖叫聲,養了一年的大肥豬被一群大人們撂倒放血,冒著熱氣和泡沫的豬血流進一個大盆裡,熱騰騰的熱水不停地淋到豬身上,刷,刷,刷的刮毛聲和大人們的談笑聲中,一個白白淨淨,肥肥胖胖的大肥豬就這樣被殺好了,婦女們負責收拾和煮“殺豬飯”,肥的,瘦的,帶骨頭肉被一骨腦的放進了咕嘟,咕嘟的響著的大鍋裡,用來醃製臘肉的肉,也被依次放進了瓦缸裡撒上了香料,等待著過幾天,掛在灶頭上烘烤。孩裡們跑來跑去,藉著添柴火的機會在鍋裡揪上一小塊肉,先大快朵頤。這樣的快樂要持續好多天,直到家族裡家家的豬都殺好。
接下來值得期待的盛事就是打年粑粑了,孩子們最值得驕傲,因為用到的茶油和黃桅子都是我們的功勞!大人們淘洗著糯米,孩子們則把泡好的黃桅子用剪刀剪成段,用沙布包上用力地搓揉出汁,兩隻小手都染成兩隻小金手了。淋上了桅子汁的糯米被倒進了蒸飯桶,染了黃桅子的年粑粑做出來又香又好看還不上火。八仙桌,吃飯桌,條几等都早已被洗淨晾乾,這會都被抹上了茶油,顯得亮汪汪的,樁米的石臼和杉木棍也都抹好了油等著。香噴噴、黃爽爽、熱騰騰的糯米飯來嘍!孩子們圍上去,你一團我一團地抓個不停,沾上醬油,豆腐乳,辣椒或者白糖,嘴裡呼著熱氣,吃得太香了!在石臼裡被樁好的綿綿的、軟軟的、粘粘的糯米糰,隨著“嗨”的一聲被甩到了桌子上,又被搶了一輪,吃的可不僅僅是孩子!早已等著的揪糰子的人,擼著袖子,抹好油的手快速地幾翻幾滾,動作一擠一捏,一個個圓圓的粑粑就從他手裡變出來了,大夥再把圓圓的粑粑放在手裡順著轉捏,就成了一個扁扁的粑粑了,頑皮的孩子還要把它拍上幾下,捏好的粑粑攤好晾涼,就可以五個一摞地摞好,各家的就可以搬回各家了,再晾上幾天,就可以放到準備好的水缸裡泡好,吃一個撈一個,或用火烤,或用油鍋煎。打年粑粑從早上做到燈火上來,直到孩子們東一個,西一個地歪著,被大人們拎回了家。
接下來就是蒸年糕呀,磨豆腐呀,這些都需要孩子們幫忙推磨的,做脆果呀(類似於現在的麻通小吃),炸玉蘭片呀(紅薯做的),芋頭片呀,米花糖呀等,家家戶戶都瀰漫著香甜的味道,孩子們的味蕾得到了空前的滿足!大人們是那麼的溫和可親!和藹大方!偶爾的勞累和愁苦也被快活沖淡了。
貼好了紅彤彤春聯的大年夜,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顯得那麼喜慶、吉祥、熱鬧……我們都期待著更加嚮往的新年快點到來。
(文章篇幅太長,只好下次有機會再聊年初一拜年和正月走親戚拜年的快樂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