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四大“私房菜”:祖庵菜、隨園菜、孔府菜、譚家菜。祖庵菜顯湘菜之“精”說起祖庵菜,湘廚無人不知,7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無人不曉。祖庵菜,系晚清進士譚延闓的私房菜。譚是湖南茶陵人,一生鍾情湘菜,精於食道,曾任湖南督軍、省長、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成就祖庵菜的,譚是“設計師”,腦裡食經精通;家廚曹敬臣是“工程師”,手上廚藝精湛,號稱當時“長沙四大名廚”之一。據一些知情老人回憶,兩人分工明確:譚只談不做,曹只做不說,兩人配合默契。一些古怪的吃法、經典的說法、時尚的做法,經譚一說,曹廚師足不出戶便能心領神會,做上桌來,其味絕妙。當時南京城內傳說:“若要宴請譚院長,需先邀請曹廚師。”祖庵菜自成一系、名震四方,主要是做菜講究一個“精”字,原料選取精良,刀工處理精細,烹製技藝精湛,味道調和精準,濃縮著湘菜的精華與高妙。在譚延闓家裡,哪怕一樣普通原料何時取、何時吃都有講究:“霜前白菜、霜後蘿蔔,冬筍春芽、早韭晚菘,秋天的鴨子、冬天的魚。”據深得湘廚前輩真傳的湘菜大師王墨泉說,譚在家吃燒芽白心就很講究,據說為做一份鹽蛋黃燒芽白心,要取晚上收割的芽白三擔,去邊取其心燒之,軟爛鮮嫩。火功深透出味,也是祖庵菜的一個成菜特色。譚家做一道魚翅要用四天,你能想象嗎?就是有這樣的高要求,讓“祖庵魚翅”出了名:漲發魚翅去骨去腐去腥要三天,每天換水兩次,燒開兩次,重複三天。煨制要一天:取大瓦缽一隻,放上竹篾折,折上放上五花肉一塊,將發好的魚翅置於其上,魚翅上放肥母雞一隻、豬肘一個、紹酒半斤,大火燒開小火煨爛。八小時後出鍋。祖庵菜成就了湘菜的經典。湘菜,底氣更足,更富神韻。隨園菜揚淮揚菜之“文”隨園菜,為清末才子袁枚私家所創,因袁枚私家園林名“隨園”而得名。袁枚在隨園創造了中國烹飪史上的兩個奇蹟。一是創造了隨園菜。二是寫出了《隨園食單》,系統論述了中餐烹飪技術要素。袁枚善於琢磨烹飪理論,聘來的家廚王小余也精於烹飪之藝。王小余在袁家司廚10年,選料“必親市場”,掌火“雀立不轉目”,調味“未嘗見染指之試”。所以王小余去世後,袁枚思念不已,“每食必為之泣”,情之所動,寫下了《廚者王小余傳》,成為目前中國惟一能見到的古代廚師傳記。袁枚在總結王小余做菜時,曾這樣寫道:“濃者先之,清者後之,正者主之,奇者雜之;胝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取以隘之。”這與袁枚在《隨園食單》上菜須知中寫的一脈相通。有了這兩位的配合,美味佳餚自然層出不窮,加上隨園“除鮮肉、豆腐須外出購買外,其他無一不備”,所以,不管是鰱魚豆腐、家常煎魚、芋煨白菜、煨三筍,還是素燒鵝、鱔絲羹、青鹽甲魚等,其用料之精、味道之美、技藝之高,獨步南京烹壇。特別是袁枚講究“凡一物烹成,必須輔佐,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舌頭。孔府菜養魯菜之“貴”用“鐘鳴鼎食”、“食前方丈”來形容孔府菜,恰如其分。孔府菜在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祖訓的影響下,以“精緻美味、富麗典雅、豪華排場”聞名於世。它形成於唐宋年間,明清時趨於完美,重禮制,講排場,豪華奢侈。用餐講究方木高椅、大盤大碗、高杯大盞,餚饌豐滿,酒水漫杯,豪放雄渾。有著名的燕菜席、魚翅席、海參席、全素席,滋養著魯菜之“貴”,呈現侯門氣派。孔府菜廚務管理精細,要求所做各類菜點,精工細作,講究至善至美,精緻含蓄。家廚分工細密,有內廚和外廚之分,內廚為世襲,不外傳;外廚為臨時聘用工,專做某一項工作。正是這種保密而不封閉的管理方式,經常性的聘請外來廚師來府下廚,為他們廣羅社會名廚提供了有利途徑,而一些身懷絕技的名廚也因能入府謀生而驕傲。留住了名廚,絕活絕技絕菜自然不少。像“白烤”就是其中一絕。一般的燒烤皆為紅烤,因為肉一烤就變色,一般的廚師還講究靠添糖色、醬色增色。但孔府講究白烤,強調使烤熟的佳餚不變色,故採取隔物而烤。這就要求廚師技藝精湛,他們吃鱖魚就是這樣烤著吃的,色白肉嫩鮮香,美名“烤花蘭鱖魚”。孔子世代都在朝廷做官。因此,孔府菜中不少菜都以“一品”命名,“一品豆腐”、“一品海參”、“燕菜一品鍋”、“一品山藥”、“當朝一品鍋”等預示吉祥和名貴。而菜品“帶子上朝”則更有祈禱孔家世代為官之意。侯門氣派、世襲廚藝、民間絕技、吉祥祈福,在一席孔府菜中都能感受到,有富貴、有權貴、有威嚴、有福祿,這私房菜能不神奇嗎?譚家菜傳粵菜之“鮮”譚家菜,由清末官僚譚宗浚父子創立。譚家原為廣東人,譚宗浚一生酷愛珍饈佳餚。其子譚3青鍾情飲食勝過其父,父子二人將廣東菜與北京菜結合,形成了譚家菜餚的獨特風味,有“戲界無腔不學譚(譚鑫培),食界無口不誇譚”之說。民國以後,譚家敗落,請不起專職家廚。譚3青的三姨太趙荔鳳親臨灶臺操勺運火,廣吸多家名廚之長,發展和豐富了譚家菜。給趙荔鳳打下手的是來自河北曲陽的彭長海,他後來成了譚家菜的傳人,使譚家菜風靡京城200年,至今不衰。譚家菜以選料嚴、下料狠、火候足、烹調精、調味準為特點,原汁原味,甜鹹適度,以鮮取勝。尤以烹製海鮮著稱。譚家菜一百多種名餚中尤以燕窩、魚翅、海參、熊掌、鮑魚最為出色,其中的黃燜魚翅、三絲魚翅、濃湯魚翅、蠔油鮑魚、羅漢大蝦、五彩素燴、大扒烏參、柴扒鴨子、蟹肉魚肚等,不知傾倒多少京城食客。譚家講究“無翅不成席”。魚翅的烹法多,講究吃整翅,靠“黃燜魚翅”傳世。譚家掌灶師傅做黃燜魚翅時,一般要選用不下蛋的老母雞配金華火腿的中腰鋒煨。這樣煨出來的翅,只見一個整翅,翅針不外露,汁濃味厚,金黃髮亮,吃著柔軟糯滑,極為鮮美。在譚家吃過魚翅鮑魚後,還講究喝一杯茶。茶要喝普洱茶。一口香茶入口,以“香”衝“鮮”,迴腸蕩氣,賽過神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託班防蜜蜂蜇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