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98622694378

      魚鰾  硬骨魚類,大多數都有鰾。魚鰾的體積約佔身體的5%左右。其形狀有卵圓形、圓錐形、心臟形、馬蹄形等等。魚鰾裡充填的氣體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氣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環境中,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為魚提供氧氣。  魚鰾的主要用處不是呼吸,魚靠魚鰾來調節它們的比重,透過魚鰾它們可以不用運動就緩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魚類皆有魚鰾這個調節浮力的器官。魚鰾本來是腸的一個擴充,有些魚如鯉魚的魚鰾還和它的腸相連,其它的魚如鱸魚的魚鰾已經和腸完全分開了。假如一條魚要減輕它的比重的話,它將血液中溶解的氣體釋放到魚鰾中去,有些魚使用魚鰾中一個血管很多的地方(Oval)來充氣,其它魚透過腸和一個連線腸和魚鰾的管道(ductus pneumaticus)。透過同樣的方式魚也可以將氣體重新溶入血液中來加大它們的比重。鰾也可以做為發聲共鳴的器官。  軟骨魚類、一些在水底生活的魚和專長快遊的硬骨魚沒有魚鰾,它們假如不運動的話就會沉到水底。  魚鰾中含有的生物大分子膠原蛋白質,是人體補充合成蛋白質的原料。且易於吸收和利用。它是以水溶液的形式貯存於人體組織中,從而改善組織的營養狀況和加速新陳代謝。現已證明,富含膠原蛋白質的食物可透過膠原蛋白的結合水,去影響某些特定組織的生理機能,從而促進生長髮育,增強抗病能力,起到延緩衰老和抵禦癌症的效能。  魚鰾的藥用  【草藥名】魚鰾 (《綱目》)  [異名]鱁鮧(《齊民要術》),鱁鯷、魚白、鰾(《本草拾遺》),魚膠(《三因方》),白鰾(《普濟方》),魚脬、縼膠(《綱目》),魚肚(《醫林纂要》)。  [來源]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小黃魚或鱘科動物中華鱘、鰉魚等的魚鰾。動物形態詳石首魚、鱘魚、鱣魚條。  [採集]取得魚鰾後,剖開,除去血管及粘膜,洗淨,壓扁,曬乾;或洗淨鮮用。溶化後,冷凝成的凍膠,稱為鰾膠。  [藥材]乾燥的鰾多壓制成長圓形的薄片,淡黃色,角質狀,略有光澤。黃魚的鰾較小,鱘魚及蝗魚的鰾大,並附有垂帶2條。質堅韌,不易撕裂,裂斷處呈纖維性;入水易膨脹,煮沸則幾乎全溶,濃厚的溶液冷卻後凝成凍膠,粘性很強。氣微腥,味淡。商品統稱為魚肚。鱘魚、鰉魚的鰾稱為黃唇肚或黃鱘膠。有切成線條的稱為線魚膠。產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製]魚鰾:烘軟、切段,晾乾。  蛤粉炒魚膠:先用蛤粉放鍋內炒熱,再將切斷的魚膠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為度,取出篩去蛤粉即成。(每魚膠10斤,用蛤粉2.5斤) 《本經逢原》:凡用鰾膠入丸,切作小塊,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煉蜜調劑,須待涼用,又不可搗,搗則粘韌,難為丸矣。  [性味]甘,平。  ①《海藥本草》:無毒。  ②《綱目》:甘,平,無毒。鰾膠,甘鹹,平,無毒。  ③《本草新編》:味甘,氣溫。  [歸經]《本草新編》:入腎。  [功用主治]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消腫。治腎虛滑精,產後風痙,破傷風,吐血,血崩,創傷出血,痔瘡。  ①《本草拾遺》:主竹木入肉經久不出者,取白敷瘡上四邊,肉爛即出刺。  ②《海藥本草》:主月蝕瘡,陰瘡,痔瘡,並燒灰用。  ③《飲膳正要》:與酒化服之,消破傷風。  ④《綱目》:鰾,止折傷血出不止;鰾膠,燒存性,治婦人難產,產後風搐,破傷風痙,止嘔血,散瘀血,消腫毒。  ⑤《本草新編》:補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養筋脈,定手戰,固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胰腺手術後飲食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