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妖雜談

    因為美軍已經蹬島了,日軍島上的軍隊急需補給,沒有補給就完蛋了,島上森林密佈,重型火力準備無法支援,全靠人來打,所以補給非常重要,而且後期美軍切斷了日軍的海上補給線,日本把包括島風的幾艘驅逐艦都改成運輸船了,速度很快一晝夜就能往返與瓜島和日本本土,這些運輸船又被稱為東京快車,美華人稱其為“鼠運”

  • 2 # 笑口常開Grinning

    日軍向來戰略思想保守,執行力雖強但欠缺變通。既然大本營確定死守瓜島,海陸軍就為此拼盡全力。後來麥克阿瑟就是利用這一點,來個蛙跳戰術,不打日軍防守堅固的島嶼,切斷補給活活餓死日軍。

  • 3 # 戰略論

    首先瓜島作戰的核心是對該島附近制空權的奪取,而介於日本和美國的艦載航空兵都不具有壓倒對方的絕對優勢,所以制空權奪取的關鍵在於瓜島機場的奪取,誰能佔領瓜島機場誰就能在瓜島制空權的奪取中佔有優勢,而這個優勢始終掌握在美軍手裡。

    至於讓巡洋艦去參加夜戰在瓜島戰役中時有發生,目的在於用艦炮來打擊瓜島上的機場,使其暫時陷入癱瘓。不過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暫時削弱美軍的空中力量,使運輸船隊能安然到達瓜島,最終由地面部隊重新奪回瓜島機場。

    日本軍艦炮擊瓜島機場的效果並不明顯,美軍仍舊佔有瓜島附近海域的制空權,在美空軍的打擊下日軍的運輸船隊遭到了慘重的損失,為此海軍不得不採用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等高速艦艇來執行對瓜島的運輸任務,這實屬無奈之舉,日軍也將這種運輸方式稱為“鼠式運輸”。

    不過執行“鼠式運輸”的絕大部分是驅逐艦,也有少量的輕巡洋艦,大部分的巡洋艦還是協同戰列艦在執行夜戰的任務,對瓜島機場進行炮擊並同美軍的艦隊進行夜戰。

  • 4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北上”、“大井”號均為球磨級輕巡洋艦,於1941年初被日本海軍改裝為特殊的“重雷裝艦”,拆除後部的140毫米艦炮和原有的魚雷發射管,在加寬的中部甲板兩舷安裝10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單舷齊射20枚九三式氧氣魚雷,成為歷史上雷擊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然而,這兩艘重雷裝艦看似威力強大,但是使用條件十分苛刻,是專門為計劃中的艦隊決戰而特別設計的,並不適合瓜島那種夜間亂鬥式的戰鬥。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重雷裝艦”的正確開啟方式。日本海軍為了與美國海軍進行艦隊決戰,利用九三式魚雷射程遠、雷跡隱蔽的特點,特別制定了超遠距離雷擊戰術,作為漸減迎擊作戰的重要環節,其具體要領是在雙方戰列艦隊相互進入射程前,先由巡洋艦戰隊(日軍輕重巡洋艦均裝備強力雷裝)先行實施遠距離雷擊,在晝間在35000米距離上發射魚雷,在夜間則在20000~30000米距離上,而重雷裝艦此時就跟隨重巡洋艦行動,透過密集發射魚雷,提高魚雷彈幕效果,增加魚雷命中機率,從而在主力交戰前能夠重創美軍戰列艦,或打亂其陣型。

    換而言之,在日本海軍的作戰設想中,重雷裝艦是以行動相對遲緩(美軍戰列艦的航速普遍在21節左右)的美軍主力大編隊為目標實施遠距離雷擊的角色,其理想的交戰戰場是開闊無遮蔽的深海大洋,有足夠的機動迴旋空間,且能夠先行掌握敵艦隊的行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重雷裝艦的威力。可是上述條件在瓜島戰場上並不容易達成。瓜島夜戰的特點是戰場狹窄,夜暗突發,機動迅速,美軍艦隊多以敏捷靈活的巡洋艦、驅逐艦為主,且戰鬥往往在數千米距離上突然爆發,一旦交戰雙方都高速機動,頻繁變換航向,激烈交火,場面十分混亂,在這種情況下留給重雷裝艦的反應時間十分短暫,甚至連鎖定目標,完成魚雷發射諸元計算的時間都沒有,最多隻能亂射一氣,還很可能誤傷己方艦艇。

    此外,重雷裝艦除了強大的雷擊能力外,其他各方面效能都相當差勁,只有4門140毫米艦炮,單舷僅為3門,近戰炮戰能力還不如驅逐艦,至於防空、反潛能力更是不值一提,加上搭載了沉重的雷裝,機動性不免受到影響,這種空有雷裝,炮力貧弱,機動不靈的巡洋艦一旦陷入亂戰中必然凶多吉少,所以,重雷裝艦根本不適合瓜島夜戰,還不如做運輸艦更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養的刺梅葉子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