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島樵夫

    就拿地球來做個例子,如果地球脫離太陽系,那麼太陽最後爆炸變成白矮星,對地球倒是沒有什麼影響,地球在萬億年以後會冷卻成一個鐵疙瘩,在過萬萬萬億年,鐵元素逐漸衰變直至消失,到那個時候整個宇宙都不存在了。這就是由著名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匯出來的結果。

  • 2 # 超能力者J

    岩石行星確實會比恆星更穩定,壽命估計也會長好幾個數量級,但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難以想象的漫長歲月之後,宇宙最終會達到熱寂,也就是說,連無限緻密的黑洞,最終都會慢慢蒸發消失,更何況由岩石和金屬組成的地球。

  • 3 # 奇文影視

    在我們人類的定義來說,行星應該和恆星組成一個系統,才能稱得上行星,那些位於火星軌道外的小行星更大意義上只能說是巨大的石塊。

    宇宙中萬物都必須遵循宇宙演化的基本定律,從生到發展到死亡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元素的衰變過程。愛因斯坦解釋為,能量就是物質,物質就是能量。

    行星不論離恆星多遠,它自身也在不停的演化。終有一天,它也會轉變成能量,歸還宇宙。

  • 4 # 飛天31415926

    行星是由物質組成的,肯定不會恆定的存在,如果行星離開恆星也不會恆定存在,只是我們無法預見行星什麼時候會消失不存在。

  • 5 # 未言者

    只有絕對的空間和時間是無限的。其間“任何以某種形式而客觀存在”的實體,其壽命只有長短之分,絕無“無限”的可能。

  • 6 # 千辰八霸天文宇客

    題主大概想問,如果行星不會受恆星死亡的影響,會不會一直存在?

    我們知道行星總是在恆星的引力下繞著恆星週而復始的旋轉,這是因為行星總是伴隨著恆星誕生。

    那麼如果行星距離恆星足夠遠?不會被膨脹後的恆星吞沒,它是否會一直存在呢?

    以太陽系為例。太陽從45億年前進入主序星至今,亮度已增加了30倍,這讓地球越來越熱,但這種現象仍將會持續。而太陽會在50億年後會因為內部的氫全部燃完膨脹為一顆紅巨星。介時,太陽的半徑會是現在的300倍,體積會膨脹到地球軌道。

    這樣,水星和金星會被吞沒,地球會因為太陽質量變輕而拉大了距離,而存活下來,但所有生物都被烤化了。此時的火星變成了最宜居的星球。當然其它行星也得以倖存。

    像這樣紅巨星階段會持續幾億年,此後會冷卻成一個白矮星。所有幸存行星仍然會繞太陽旋轉,所有星體會被凍結,一切歸於死寂,直到宇宙的滅亡。

    因此,如果離恆星足夠遠,沒有小行星撞擊等意外,它的壽命可以是無限的,能存活到宇宙滅亡的那一天。

  • 7 # 周帥5614

    我其實還有一個更進一步問題,當類太陽恆星氦閃到紅巨再變成矮星,最後矮星也爆炸消失,位置稍遠的類似在海王星軌道附近鐵核岩石行星,那時候沒有恆星的引力是否就繞著銀河系轉了,直到那天被某恆星系統捕獲?所以大膽預測以後銀河系死寂後會遍佈鋼珠般的鐵球渣行星。

  • 8 # 刁博

    恆星上進行著熱核反應,這樣會不斷的損失質量。根據恆星質量的不同,恆星晚年會演變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恆星的壽命可以說就此結束。

    恆星在死亡之前往往要經歷成為紅巨星或超巨星的體積膨脹以及超新星爆發,倘若一顆行星距離恆星比較近,在恆星膨脹為紅巨星時就可能被吞沒掉,行星也會就此消失。如果行星距離恆星比較遠,就有可能逃過此劫。

    行星一般不會發生質量損失,晚年的恆星若是沒有吞沒行星,行星就可以暫時舒一口氣了。不過這也不能保證行星的壽命會是無限長,因為宇宙中充滿了變數,各種意外會有可能降臨到行星的頭上。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旁邊還有一個仙女座星系,據估算,兩個星系在30多億年後會發生碰撞。雖然星球和星球之間有足夠大的空隙,但萬有引力的力量是打亂行星原來的生活。行星在兩個星系的碰撞中可能會被直接撞到,也可能被新的恆星捕獲開始新的生活,誰能保證新的恆星晚年不會將行星吞噬掉?

    除了這種情況,星系中還存在一些流浪恆星、流浪星球,這些星球和行星發生碰撞的可能性雖然比較低,但也不是沒有。即使沒有碰撞,引力的作用也有可能使原本安全的行星開始了一段前程未卜的新生活。行星雖然不易自然死亡,但意外死亡並非是能夠完全杜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圖一幅,你會如何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