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廖小廖同學
-
2 # 九月男神
徐庶 字元直,屬於三國頂級謀士之一,其個人能力與臥龍鳳雛不相上下!
早年間徐庶精通武藝,爭強好勝,為了給兄弟報仇,被官府捉拿,投進大牢,受盡了酷刑。後來被朋友救出,從此徐庶棄武從文,熟讀兵書,結交天下仁人義士!
徐庶在三國中有三大突出貢獻,
1、承蒙劉備的知遇之恩,在辭別劉備之時,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才有後來的天下三分!
2、赤壁之戰,徐庶看穿了黃蓋的苦肉計,和龐統的連環計,而沒有向曹操報告,保護江東八十一州百姓!
3、以徐庶的才華,在曹營謀士中絕對能排上前三,而他至始至終沒有向曹操獻一計!這也間接的壯大了東吳,和蜀國,鞏固了三國鼎力的局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也成了歇後語,被廣為流傳!
-
3 # 亭殿閣徐庶為何投靠曹操?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三國演義》記載,徐庶投靠劉備以後為劉備出謀劃策多次打敗曹操。曹操手下謀士程昱獻計軟禁了徐庶的母親,想讓她勸說徐庶投靠曹操。徐母拒絕以後,又偽造徐母書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臨走之時,有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徐庶得知被騙以後,發勢不為曹操設一謀。
然而在《三國志》中,徐庶投靠曹操是因為他的母親被曹操追獲,主動離開劉備去投靠曹操的,而且並非臨走才推薦諸葛亮,早在跟隨劉備之時就已經推薦了諸葛亮。
魏華人才太多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北伐,出擊隴右,聽說好友石韜的官位只不過是郡守、典農校尉,徐庶的官位只不過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感嘆道:“魏國難道是謀士太多了麼!為什麼不重用他們兩人呢?”蜀漢人口只有魏國的五分之一,假如人才分佈比例是均勻的,魏華人才出現的機率是蜀漢的五倍,人才自然遠遠多於蜀漢。曹魏有謀士賈詡,荀彧,荀攸,劉曄,司馬懿,蔣濟,董昭,程昱,楊修,陳群等等。能力與徐庶相當的人比比皆是。以徐庶的才能,如果投靠劉備,或許能夠得到重用。但是跟隨曹操,就只能做御史中丞了。而且當徐庶投靠曹操之時,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劍指荊州,徐庶已經沒有多少表現的機會了,而且他的陣營已經有不少謀士了,自然不差他一個,論資歷,也遠遠比不上早年跟隨曹操的謀士。而徐庶跟隨劉備之時,劉備恰逢顛沛流離客居荊州之時,手下根本沒有像樣的謀士,徐庶自然得到劉備重用了。
徐庶的真實能力存疑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的不失為一代奇才。跟隨劉備以後,破曹仁八門金鎖陣,獻計奪取樊城,玩弄曹軍於鼓掌之中。離開劉備跟隨曹操以後,又在赤壁之戰識破龐統的“連環計”。然而徐庶在《三國志》中,卻只有三次記載:
第一次是徐庶早年曾為朋友殺人,之後棄武從文。
第二次是徐庶投奔劉備以後,推薦諸葛亮。
第三次是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追獲,離開劉備投靠曹操。
這僅僅這幾次記載並沒有說徐庶有用過任何謀略,甚至翻遍史書,都找不到徐庶獻計的任何記載。徐庶不為曹操獻計,難道也不為劉備獻計麼?
就連徐庶的好友諸葛亮,評價徐庶也只是說,你可以去當刺史郡守。而諸葛亮本人可是自比管仲、樂毅的人物呀,可見在諸葛亮心中,徐庶的才能是遠遠比不上他的,諸葛亮“觀其大略”,徐庶卻是和普通人一樣“務於精熟”這境界差距也是明顯的。
徐庶的出身問題雖然曹操提出“唯才是舉”,主張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但是曹操這個舉措不過曇花一現,到了魏文帝曹丕時期,魏國的用人舉措已經從“唯才是舉”改成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出身低微的徐庶,自然不會受到重用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只不過是美麗的故事。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魏略》
回覆列表
不知道樓主所說徐庶的水平是指小說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徐庶,還是指《三國志》中的徐庶,那麼我兩面都來分析一下。
《三國演義》中徐庶化名單福(本段只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分析,影視劇有改變,所以不按劇情來分析),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後覺得劉表善惡不分,於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裡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
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後,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下,於市井上劉備的回城路上放聲長歌,表達自己想要擇明主而仕的意願。劉備聽到歌聲後前往接見徐庶,並拜徐庶為軍師。
曹操得知劉備於新野駐軍,派曹仁前來攻打,被徐庶用計大破八門金鎖陣並奪取樊城。在母親被俘後不得已離開劉備並立下誓言終生不為曹設一計,走之前又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才有了後來的三國鼎立。赤壁之戰看透火攻並設計遠離赤壁。
以上便是演義中徐庶的形象。
不難看出,首先,司馬徽是何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其次,水鏡先生推薦給劉備的臥龍鳳雛皆為安邦定國之才。連他也稱徐庶為王佐之才。可想而知徐庶的水平,即使不及臥龍鳳雛亦不遠矣。
再次,演義中,徐庶大破曹軍,又在赤壁之戰中看破火攻之計且能及時抽身而退,曹操兵敗後大哭:郭奉孝若在,何以至此。曹操謀士眾多,除徐庶外無人看出火攻之計,可見徐庶可比肩郭奉孝。
若從《三國志》中分析,則太過於繁雜,本人只擷取 《三國志.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諸葛亮所說的一句話來表示徐庶的水平:
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敝趫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於國,則亮可以少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