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雜燴館

    計算機在“微型化”之初是沒有硬碟的,而是使用軟盤(Floppy Disk)儲存資料。1967年出現了第一張軟盤,是有IBM公司推出的32英寸直徑的“大”軟盤。

    1971年 Alan Shugart推出一種直徑8英寸的表面塗有金屬氧化物的塑膠質磁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標準軟盤的鼻祖,容量僅為81KB。這之後,軟盤的直徑越來越小,最後常見的是直徑5.25英寸和1.44英寸的軟盤,容量也分別提高到1.2M和1.44M。

    在硬碟出現以前,軟盤+軟碟機(讀寫軟盤的驅動器)佔據了臺式電腦的機箱重要位置,也因此被命名為A盤,以便於作業系統執行相應的命令。隨著資料量越來越大,一個軟碟機不夠用了,就增加了B盤,當然也是軟碟機+軟盤,便於與A盤和系統的資料交換。

    從上世紀八十年初開始,硬碟也從大如小鍋爐到縮小至5.25寸、3.5寸的“微型化”,並因比軟盤容量大(當時最小的3.5英寸硬碟容量也有5M)、不易損壞(因為是裝在電腦中的)、速度快等優勢,成為臺式電腦的標配,成為了電腦中的“C盤”。

    1997年蘋果的第一代iMac電腦捨棄了軟碟機,從這之後,各電腦廠商陸續停止附帶軟碟機。2010年索尼宣佈停產軟碟機,2011年停產軟盤,從這時起,軟盤徹底被USB裝置(主要是隨身碟和USB介面的行動硬碟)替代,推出了歷史舞臺。

    由於電腦的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和作業系統仍沒有撤銷對A、B盤的設定,因此在BIOS中還有著Floppy disk(軟盤)的一席之地。在必要的時候,軟盤+軟碟機能夠起到拯救系統的作用。不過因現在隨身碟已經成了維修電腦的必備“工具”,軟碟機+軟盤仍然“享受退休生活”。

  • 2 # 無憂草2775

    計算機機械硬碟,是用來儲存資料,執行資料的電子庫。在硬碟之中劃出一塊活動地區,作為執行系統資料區域,這個區域設定為C盤區。其他分割槽設為儲存檔案資料,為不運動區,作為儲存辦公材料,影視下載檔案區,可視硬碟大小劃分幾個區域不等。

    計算機可人為設定符號,執行區為C區,引導系統進入C區執行。這是為因系統損壞,漰潰。C區資料消失,不會危及其他分割槽,所儲存的檔案材料。

    廠家裝機,技術員有的因未知原因,隨意劃分活動區塊大小,這會影響計算機執行,及硬碟使用効果。

  • 3 # 風科技

    計算機的歷史也很長了!硬碟並不是一直都有的!在硬碟普及至少一直用的都是一種叫軟盤的儲存裝置一個很薄的四方的東西里面有一張棕色的塑膠圓片,顧名思義是軟的,所以稱為軟盤!

    軟盤是一種外儲存裝置,所以她有一個讀取器叫軟碟機,就像光碟機一樣的固定在機箱裡,讀取口露出來以方便插入彈出軟盤!A碟符就理所當然的給了軟碟機,B就是第二個軟碟機,因為當時為了可以擴充儲存容量並直接複製軟盤,所以會有人加裝第二個軟碟機!

    後來硬碟滿滿的普及開來,在體積並不大的情況下,容量超過軟盤+軟碟機,所以軟盤和軟盤就被逐漸的淘汰!但這並不是一瞬間的事,為了相容AB兩個字母就被保留給軟碟機,硬碟只能從C開始!其實插入軟盤和彈出軟盤還挺有成就感和科技感的!

  • 4 # 元離心

    計算機機械硬碟,是用來儲存資料,執行資料的電子庫。在硬碟之中劃出一塊活動地區,作為執行系統資料區域,這個區域設定為C盤區。

    其他分割槽設為儲存檔案資料,為不運動區,作為儲存辦公材料,影視下載檔案區,可視硬碟大小劃分幾個區域不等。

    計算機可人為設定符號,執行區為C區,引導系統進入C區執行。這是為因系統損壞,漰潰。C區資料消失,不會危及其他分割槽,所儲存的檔案材料。

    廠家裝機,技術員有的因未知原因,隨意劃分活動區塊大小,這會影響計算機執行,及硬碟使用効果。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天涯劍客

    A盤和B盤去哪了

    20歲以下的大多數年輕人不知軟碟機、A盤和B盤是何物,只是覺得納悶和困惑,系統分割槽怎麼預設是從C盤開始的呢,那前面的A和B去哪了?

    其實起初,作業系統把碟符A和B預設分配給了軟碟機,那時候軟碟機有3.5寸和5.25寸,A盤指的就是3.5寸盤,B盤指的是5.25寸盤。後來系統就約定俗成把AB兩個碟符分配給了軟碟機,硬碟分割槽碟符和光碟機碟符預設分配就從C到Z了。

    下圖就來認識一下軟碟機長什麼樣子吧。下圖是SONY軟碟機的正面。

    下面是SONY軟碟機的背面。

    我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接觸個人電腦的,那時候電腦作業系統用的還是DOS,WINDOWS的版本還是WIN3.1,WIN95,WIN98,WINME,WIN2000。那時候的軟盤容量基本上只有1.44MB和2.88MB,而且市面基本上是1.44MB的天下。下面看看軟盤長什麼樣子:

    一張碟片一般都要2到3塊,像索尼和麥克賽爾那些一線品牌都要6到7塊,換算成現在硬碟的價格,以現在淘寶上1TB的369元西部資料硬碟為例,1TB=1024GB,1GB才0.36元,那時候硬碟的容量最大也不過幾十個G,價格也要好幾百。現在的磁碟價格比起那時候來真是便宜的不要不要的。

    當時裝系統,都是用軟盤和光碟啟動引導的。一些財務系統和稅控系統的金鑰一般也儲存在軟盤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發展,軟碟機由於存在容量小,讀寫速度慢,儲存時間短等缺點,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於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被容易量更大,讀取速度更快,儲存週期更長的快閃記憶體,優盤,行動硬碟,以及現在有點變態的固態硬碟取而代之了。

    其實我也不記得這個軟碟機是什麼時候慢慢地消失了,大概是從WIN2000之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求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