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聊的齋
-
2 # 中孚鑑
在武則天晚年,李顯雖然被立為太子,但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還是有必要的。因為事事難料,做上太子未必就能順利登基為帝。所以發動神龍政變還是有必要的。
武則天在做皇帝后,曾經也想過要立武家之人為太子,但是當時有人向武則天說,自古都是兒子做皇帝,自己可以得到宗廟的供奉,沒有聽說侄子登基為帝,會供奉自己姑姑。
武則天聽後,也覺得有理,兒子終究是比侄子要親,所以武則天經過考慮後,決定立李顯為太子。
武則天晚雖然已經立李顯為太子,但畢竟武則天曾經想過要立武家之人,同時武則天那時已經年老,又寵信張易之兄弟,難保武則天不會改變注意,而改立其他人為子。
同時,武則天那時雖然已經年老,但他畢竟還是有著威嚴,在當時的朝廷中,還有很多的勢力存在,比如武家的勢力、大唐宗室的時勢力、張易之兄弟的勢力等。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式走的話,就要等武則天去世後,李顯才能登基為帝,到時武則天一旦去世,李顯很難控制複雜多變的局面,那些勢力也不會心甘情願的聽從李顯的,可能朝廷就會出現大的動亂。
而在武則天生前發動政變,在武則天活著的時候,李顯登基為帝,那些勢力也礙於武則天的存在而不敢妄動的。畢竟李顯是武則天的合法繼承人。
張柬之等人為了保險起見,所以最終還是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於太子李顯。李顯復位後,因為皇后韋氏跟他共患難,所以李顯非常的信任韋后,結果導致韋氏專權,後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除去韋氏集團,李旦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
-
3 # 我是趙帥鍋
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李顯當時已經取得了儲君之位,而武則天已經八十多歲,眼看也已經活不了不久,李顯又何苦冒險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呢?
或許,對於李顯來說,他正常接班或是提前上位,都沒有多大的影響。但問題是,對於朝廷裡的文武大臣來說,太子順利接班,和太子搶班上位,對大家的利益能一樣嗎?
換句話說,大臣們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給李顯,那這些大臣將領們就是大功臣,有著擁立皇帝的大功勞。但是,如果李顯等武則天死後順利接班,那他當皇帝,和這些大臣將領們有毛的關係!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就算李顯沒有野心,但架不住有野心的人多得是,最後大家先斬後奏,提李顯奪得皇位,難道李顯會不高興嗎?會因此不當這個皇帝嗎? 更何況,李顯這個太子儲君,也當得實在很不穩定。
因為,當時武則天在傳位侄子和兒子之間搖擺不定,李顯自己已經被廢過一回,後來雖然當回太子,但武則天的侄子、情人仍然掌握著巨大權力,在武則天真正下臺之前,李顯的前途顯然有巨大的變數和風險。 因為,保不準哪天武則天心思一轉,又想傳位給自己的侄子怎麼辦?那到時候李顯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再者,即便武則天真鐵了心要傳位給李顯,但武則天的侄子和情人都掌握這巨大的權力,如果他們哪天一個想不開,提前下手奪取皇位怎麼辦? 到時不管他們的政變能不能成功,李顯作為他們最直接的對手,肯定是首當其衝被打擊,到時李顯能不能保住性命,絕對是個未知數。
在這種背景下,李顯所面臨的壓力和緊張都是空前巨大的,所以在眾人的慫恿和勸說下,他自然不可能拒絕大家,因為這是他保命的最好辦法。正所謂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在最高權力面前,沒有任何情分!
回覆列表
有必要。因為當時武則天已經到風燭殘年,對於朝政已不大過問!當時內有張宗昌讒言惑政,外有武三思窺視李家江山。如不發動政變,恐怕江山將易主!保住李氏江山,就保住了政權的穩定,也就保住了現有的即得集團的利益,從客觀上也就保住了現掌權官員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