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ntley471
-
2 # 撈瓶打醬油
這要從咸豐帝駕崩後開始講 那年26歲的慈禧為了謀求自己的榮華富貴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取了清王朝統治權,打敗了咸豐帝死前委任的八位顧命大臣。但是清王朝並不像唐朝那麼開明,所以想要當皇帝還不可能,所以就曲線救國,以皇帝年幼為由垂簾聽政,架空了皇帝,成為了清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
但是清王朝也有女人不得干政的祖訓,而皇帝也在慢慢長大,需要掌權的,慈禧顯然是不甘心的,根本不想放權,而同治帝也鬱鬱而終,最終慈禧有扶持了自認為的傀儡光緒。而光緒顯然是不甘心的,而光緒也想當一個聖明的君主,所以自然地就和慈禧展開了鬥爭。
慈禧當權期間,民間怨聲載道,國弱被欺,為什麼就沒人想著要推翻她呢,前邊咱們說到了光緒帝,他也算是一個,但是他的出發點不同,他是要奪權,兩人之間是天生對立的關係。其實沒有人推翻慈禧也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清王朝的衰敗,其實到了慈禧這個時候,就已經快到了衰亡的邊緣,而慈禧當權期間,其實也做出了一些貢獻,比如廢除科舉建立新學,廢除纏足等,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在當時的清王朝,起義思齊,最大的就是太平天國運動,一度曾威脅到清王朝統治,而慈禧面對西方列強的初期慈禧也重用了一大批重臣,比如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平動亂戰列強,而當時情況慈禧的存在也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國家危亡在即,需要一個掌權的人,需要穩定局面,也沒誰還有閒情逸致想著拉慈禧下來咋的。有人會問光緒呢,光緒也想當一個聖主,所以面對國家危亡,也曾組織戊戌變法,其主要目的是奪權,而奪權失敗後,就沒了進取心,整日擔心被殺,怕慈禧報復,也就沒了其他心思。
所以說在當時的大臣和民間真正堅定的要推翻慈禧的其實沒有,而有沒有人想暗殺她呢,其實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那就是光緒,前邊咱們也有說道,光緒政變失敗後擔心慈禧報復,所以也就下手了,但是對於沒有權力的皇帝,要想直接殺死慈禧明顯不可能,所以他就想到了毒殺,他也不敢太過分,選擇了慢慢下手,即使自己被殺也要拉上慈禧一塊,所以在光緒死後的第二天,慈禧也死了,小編以前的文章也曾談過,慈禧的死不是病死,而是慢性中毒。
-
3 # 神都布衣話歷史
慈禧太后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等一系列戰爭,在清末那曠古未有之大變革的時代,始終屹立不倒,是真正的政壇女強人。那慈禧太后為什麼能夠統治清朝如此之久呢?我認為不外乎有以下原因。
第一,慈禧太后政治手腕高超。她雖然身為女人,但政治嗅覺極為靈敏,擁有著成為政治強人所必備的特點——性格果決、意志力強大、不為感情左右、極善於平衡關係。因此慈禧太后能夠始終牢牢掌握朝堂。
第二,清廷缺乏優秀才。清朝是以八旗制度為核心的來維持統治的。到了清末,八旗已徹底墮落,八旗子弟更變成了只懂得玩鳥遛狗的廢物,而僅有百萬的人口基數也決定了八旗不可能有足夠的優秀之士湧現。因此統治集團內部與慈禧競爭的人才很少,更不是她的對手。
第三,慈禧知進退懂分寸。大清在文化洗腦方面做的並不比其他朝代差,中國幾千年的忠君理念,在清代得到了大力發展,晚清時期很多有能力的大臣都被這種思想所牢牢的束縛。而慈禧雖然有野心,但一輩子都沒有再進一步(稱帝),這樣她就沒有失去所謂的封建大義。所以,無論後續清政府出來多少優秀的臣子,在慈禧佔據大義的情況下,沒有人能動搖她的政治地位。
第四,清王朝缺乏繼承人。清代自咸豐開始的三位皇帝,少子或無子,幾乎喪失了選擇的餘地或可能,出現了皇位繼承乏人的危機。而這也是慈禧能垂簾聽政幾十年的客觀原因吧!
-
4 # 梅花五弄
一,慈禧是身份最高的皇室成員。作為咸豐帝妻子,在咸豐死後,只有慈安才能與慈禧平起平坐。而在慈安疑似被慈禧毒殺後,便沒有能威脅到慈禧的皇室成員了。至於咸豐弟弟恭親王奕訢前期沒有稱帝野心,後期被慈禧打壓排擠,只能做個閒散王爺。如此一來,反對者缺乏道義上的支援。
二,清廷內的反對者鬥不過慈禧。咸豐遺詔中的八大臣,一回合團滅,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同治帝憋屈的整天逛八大胡同,傳言因此得花柳而死。光緒在康有為慫恿下變法奪權,但只要慈禧一翻臉,光緒就被囚禁至死。
三,清廷外的反對者沒鬥過慈禧。太平天國的腐敗和內鬥比之清廷有過之而無不及,兩相比較,竟然清廷還好些。義和團雖有底層民眾反抗列強侵略的一面,但也有盲目排外亂殺濫殺的一面,最後在清廷列強的聯合絞殺下失敗。帝國列強逐漸認為扶持清廷作為在華代理人,比徹底滅亡清廷通知中國要划算的多,於是也不打算推翻慈禧。
-
5 # danyboy
統治,是一門技藝。慈禧從辛酉政變之後,逐漸掌握中國的政府實際權力,且始終沒有失去,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那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之一,無論是上層政治還是下層生活都混亂不堪,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民族精神都受到極大摧殘,可慈禧竟然能夠把權力保持了半個世紀。因此,與其按照題目說的,慈禧這麼窮兇極惡,清朝還維持了近半個世紀,不如說:
慈禧做了什麼,才維持了清朝半個世紀。
一、掌握中央朝廷的技藝慈禧雖然居於後宮,但她透過忠於自己的大臣來確保權力不落於他人之手。軍機處和總理衙門的大臣都忠於她。事實上,光緒皇帝為慈禧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工具:對於當時的大臣來說,如果不忠於慈禧,那就忠於皇帝,舍此沒有第三個人。而慈禧確保了光緒身邊沒有任何光緒能夠信任的人,也就是說,忠於皇帝的人使不上勁,又沒有其他人可以效命,那麼慈禧就能夠抓住中央朝廷的權力。
恭親王和慈禧那麼深的關係,慈禧對他也是充滿戒心,兩次剝奪他的權力,前一次差點點要辦了他,又假惺惺的恢復了他的部分權利。用這種手腕來治理中央的大臣,慈禧很有一套的。
二、掌握軍權的技藝慈禧時代的軍事權,一方面是地方實力派,如曾國藩、李鴻章等的軍隊;另一方面,則是中央掌握的部分軍隊,這些軍隊,即使在袁世凱小站練兵之後,真正的軍權是掌握在榮祿手裡的。而榮祿是慈禧的親信,或者說是她在軍隊的代理人。這支軍隊雖然打不過外華人,但鎮壓國內是沒有問題的。
三、掌握地方實力派的技藝清朝從太平天國之後,權勢就轉移到漢族人手中了,實力派如曾國藩、李鴻章,以及一些地方封疆大吏如劉坤一、張之洞等等,都是漢族人。曾經,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後,據說有不少漢族人希望曾國藩提兵入京稱帝,但 曾國藩沒有這樣做。但這側面反映了漢族勢力的興起。
面對這樣的形勢,一般的滿族人都會咬牙切齒,恨不能除之後快,但只有慈禧才知道,沒有這些漢族人,她自己的統治就會完蛋。但是,如果過於信任他們,也不安全。
於是,慈禧一方面對這批人進行 私人籠絡,一方面,又縱容保守派攻擊他們。這樣,就牢牢的將他們掌握在手中。
當然,相關的因素還有很多,這裡不多說。
-
6 # 浪花一朵76180540
這個老妖婆統治中國四十多年,絕對不是草包一個,對維護統治還是很有手段的,晚清漢人勢力已經相當強大,但幾大名臣沒有一個造反的
-
7 # 萬世史
慈禧之所以可以凌駕於皇權之上,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她心狠手辣,讓她牢牢的掌握了皇權。但這僅僅是她居於權力巔峰的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1.控制群臣,平衡各派勢力
慈禧在位期間,先後遊走於各個政治派系之間,皇帝派系、八大臣派系、恭親王派系、漢族官僚、慈安派系……這些他身邊的政治人物,有的是他的至親,有的是他曾經的心腹,更有欲將其殺之而後快的宿敵。慈禧針對這些人,既沒有一味打擊消滅,也沒有諂媚拉攏,而是將各個派系進行排列組合,遠交近攻,按照時間推移逐個利用,之後再瓦解。這些曾經風起雲湧的各派勢力,在慈禧的手腕遊走之下,逐個消聲遺蹟。
2.靈活應對新的國內外情勢
清朝末年,隨著南海海面炮聲隆隆,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原有的社會生態被打破,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激盪澎湃,這也給這位僅受過非標準的中國傳統儒家教育的女人一個巨大的考驗。但慈禧在面對這樣的變局時,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逐步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逐步推行了相對務實的洋務改革。雖然在很多人眼裡看來,她曾經一度阻撓改革,並且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3.夫家子弟接連短命而亡,無奈上位
清王朝後期的皇帝壽命很短:咸豐皇帝(慈禧丈夫)30歲去世;其子同治皇帝19歲病逝,絕後;光緒皇帝稍微多活了幾年,38歲去世,競和慈禧死於同一天,而且有生之年幾乎沒有真正執掌皇權。慈禧的親兒子,同治皇帝登基的時候,年僅6歲,的確是因為年紀太小,根本無法親政。誰來幫助小皇帝呢?之前的經驗是由太監或親王來輔政,但身為母后的慈禧基於歷史的教訓和自己的思考,堅決棄之不用,認為如果他們輔政,一定會威脅到自己兒子的皇權。這個世界上只有母親是真心希望權利掌握在自己兒子的手裡。所以堅持垂簾聽政,目的很簡單——防止皇權旁落。
內容來自看鑑學術指導專家王開璽教授的《晚清的四張面孔(東方出版社出版)》
回覆列表
慈禧太后絕對不是一般之人物,說她窮奢極欲、禍國殃民的,是因為對她不夠了解,或者是帶著有色眼光去看待女性執政。大清國祚能夠延長40多面,慈禧功不可沒。作為葉赫那拉部落的後代,慈禧秉承著祖先的優良傳統,不屈不撓,忍辱負重。想當年,她弱女子一枚,聯合慈安、恭親王奕忻發動辛酉政變,解決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初露鋒芒,驚人震撼!1884年,慈禧利用越南戰場之慘敗機會,廢掉以恭親王奕忻為首的軍機處,史稱“甲申易樞”,慈禧徹底掌握大權。
除了奪權,慈禧在治國方面也有一手,在晚清中央政府權威異常虛弱之情況下,她居然能牢固掌握大局,壓制住地方勢力的膨脹,這著實不易。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無不對其敬畏萬分。慈禧還支援洋務運動,搞近代化建設,從而出現了“同治中興”之局面,延長了大清的壽命!
總而言之,大清能夠在風雨飄搖中繼續堅持半個世紀,慈禧功不可沒!若是沒慈禧,同治、光緒必然壓制不住地方實力派,近代中國軍閥割據局面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