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珩君

    關於孫武去向,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隱居,一說是被殺。

    一、隱居之說

    孫武四十來歲時候,見吳王夫差日益專橫,生活糜爛,不納忠言,遂以回國探親為由,隱遁山林,從此史無記載。孫武眼見好友伍子胥被殺,心灰意冷,選擇功成身退,隱居而專門著書。如《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記載:“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曲品校錄·能品》說:“孫子十三篇,興吳,吳幾霸矣。功成身隱,蓋不欲為胥江之怒濤耳。”;《越絕書·記吳地傳》記載:“巫門外大冢,吳王客齊孫武冢也,去縣十里。”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孫武是隱居了。

    二、被殺之說

    《漢書·刑法志》記載:“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功滅亡於後。”唐李筌《太白陰經·善師篇》記載:“孫、吳、韓、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孫不傳於嗣。”意思是可能伍子胥被殺後,牽連孫武也被吳王殺死。

    無論選擇隱居終老,還是被殺,孫武大概在四五十歲左右就銷聲匿跡。真相如何,難以說清。

  • 2 # 日記哥愛讀書

    兵聖孫武是在政治上十分成熟,在戰國軍事上無人堪比的。如果在伍子胥被殺之後,孫武還繼續留在吳王闔閭手下,那麼從兵法角度來講,孫武肯定是非常失敗的。兵者,詭道也。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在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中,這已經記述得非常清晰了。華夏千年封建歷史中,對待將帥之才,特別是開國將領,歷來採取的辦法是鳥盡弓藏國破臣亡。因為,開國將領們威振四海,武功蓋世,對皇權帝王家只是異姓家奴,用且防。如果功高蓋主,嗜血成性,對皇權威脅最大。

    雖然在戰國孫武所處的時代,政治上對待功高蓋主的將領未形成國破臣亡的理論和規律。但以孫武成熟的政治敏銳性,

    還有其無人比擬的睿智,可以輕而易舉感覺到吳王的避嫌與殺心已起。所以,孫武在功臣伍子胥被殺後,下一個肯定也會找個合適的理由或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他。軍事家范蠡都知道的道理,作為兵聖孫武也早已作好了這種隱其形的打算。

  • 3 # 攀登的岩羊

    孫武應是一化名,有可能是當時吳的某一位將帥,孫子兵法有可能與其有關,但孫子兵法卻是兵書千古奇篇,,總結前人的戰例和各種實踐,和自已的想法鑽研而成,

  • 4 # 使用者270281376720

    正應為如此,孫武才是兵聖,其他人再有材料,不管是兵仙兵神也跟孫武沒法比。正所謂,賢臣須遇明君,碰到好大喜功,不學無術之昏君,再賢臣也沒用。

  • 5 # 謀士說

    古代越是有名望的人,尤其是哪些功高蓋主的人,都會遭到排擠和陷害!比如魏國的吳起,孫臏,燕國的樂毅,秦國的白起等等都遭到排擠。春秋戰國有名望的將軍大多不得善終,孫武稱作“兵聖”也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出名就是因為有《孫子兵法》如果不是這本兵書,在歷史上也算不上什麼大人物。所以,想出名還是要出書,不然後人沒幾個人記得你!

    孫武的軍事理論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後世的軍事家多多少少擺脫不了他的影響。就像現在寫武俠小說,你怎麼也擺脫不了金庸武俠的影子。在古代的作戰的理論都是以《孫子兵法》作為參考,其子孫孫臏又將其發揚光大了,後代兵家更是推崇。

    至於孫武為何在攻破楚國後就消聲匿跡了,我們可以參考歷史上那些有名望的軍事家。古代任何一個功高蓋主的人物,都是對統治者的威脅,越是優秀的人,越任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比如孫臏和龐涓,孫臏和龐涓是同門,龐涓先下山做了將軍,開始還抱著純潔的友誼請孫臏為魏王服務,但是久了就發現孫臏的才能竟然超過了自己,這樣下去自己的地位肯定不保。所以,職場潛規則在古代也是有的,龐涓對其打擊迫害,不擇手段,表面還假惺惺的幫孫臏求情,好在孫臏也不是出素的,最後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孫臏到了齊國以後,在田忌手下做門客,後來推薦給了齊威王,因為“桂陵之戰”而成名,孫臏和田忌也遭到排擠兵權還被剝奪,齊威王死後才被任用,在“馬陵之戰”以後,孫臏也消聲匿跡了。其結局和孫武差不多,一場大戰役以後,就毫無音訊,也不知道結局如何,《史記》裡面都沒有記載。

    不過,透過分析,孫武有三種可能,第一:出逃,第二:退隱,第三:被殺。被殺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吳國滅亡於公元前473年,孫武死於公元前470年,吳國滅亡3年後才去世。所以,孫武很可能去了齊國,因為他的後人都生活在齊國,他的年齡也比較大,享年75歲,應該是安度晚年了。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孫子兵法》十三篇,開頭前五篇都在論述如何看待戰爭和審時度勢,佔據很大部分,後邊的八篇都是在詳細說明各種型別的戰爭運用技巧。

    《謀攻篇》最重要的一段話: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完全解釋了孫武的思想軌跡,戰爭是迫不得已的手段,正如其在開篇就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綜上所述就很清楚明白一件事,孫武破楚之後再無蹤跡,或者逐漸隱退的原因。

    初時孫武被引薦,吳王想一試孫武身手,讓他去訓練女兵,孫武一腔抱負,自然領命,在殺了兩位吳王妃子後,果然調教出一支訓練有素的女兵。

    這是孫武有心仕途的開端,也是希望藉此讓吳王明白他的兵法著作絕非誇誇其談。

    而後破楚國的一系列戰爭,孫武淋漓盡致地把書中文字完全貫徹,取得相對當時吳國的國力而言是巨大的勝利。

    奈何吳王的野心一日日膨脹,居然還想邀會諸侯搞稱霸,孫武明白自已不過是吳王的一名打手罷了,繼續跟著混下去決計討不了好,於是翻了翻開頭五篇,吳王差不多都徹底無視了,嘆息一聲,消失在吳國政壇。

    戀棧不走的全跟著吳王倒了血黴,更可悲的是孫武的伯樂--伍子胥最悲催。

  • 7 # 中醫生命科學

    功成身退天之道!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讓自己的慾望暢通,雖是人之常情,但賢者能自制,自戒而不度。“飲酒不醉最為高,好色不亂乃英豪,不義之財君莫取,忍氣饒人禍自消。”得意時須早回頭,否則弓滿則折,月滿則缺。知足常足,終生不恥。要居安思危,處進思退。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自古以來,功震主者身危,名滿天下者不賞。得志時,更要事上敬謹,待下寬仁,切不可把聚光燈轉向自己。得志而恣勢弄權,拉宗教,搞山頭,建獨立王國,分庭抗禮,是自取滅亡之道。弄權一時,淒涼萬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nova2s和小米mix2同樣6+128G,使用起來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