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逼我用真名嗎

    很多人說秦朝法律嚴苛,導致人民不滿,其實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秦朝以法治國不假,可是以法治國不等於法律嚴苛。

    1975年,湖北出土了《睡虎地秦墓竹簡》,竹簡記載了秦朝法律。其中關於誤期之事是這樣規定的:

    遲到三到五天,口頭批評;遲到六到十天,罰款一盾;十天以上,罰款一甲。

    也就是說,陳勝當年罪不至死,頂多是罰款而已。所以他造反是另有原因的。

    我們都知道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話可以說說得很有水平。可是在秦朝,老百姓識字都沒幾個,別說說出這麼有水平的話了。

    而陳勝在當時的職位是屯長,也不是一般的平民,所以陳勝很有可能是原六國下層貴族。對比原來的貴族身份,現在的屯長明顯失去了很多特權。

    這才是他不滿秦朝的根本原因。

    所以秦朝被造反,恰恰不是法律嚴苛,而是太寬容了。很多原六國貴族不但沒有追究,反而任用他們為官吏。

    當然,被造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秦始皇和隋煬帝一樣,步子邁太大,扯到蛋了。

    我們都知道原來六國是什麼樣子,文字不同,連道路寬度都不同。

    秦始皇統一也不過是十幾年時間,雖然嘴上說車同軌,書同文。可中國很大,車同軌是多浩瀚的工程?短時間很難完成。

    本來當時就沒什麼飛機高鐵,好不容易跑個馬車,道路寬度還不同,這交通已經不能僅僅用不便來形容了。

    你想想,你今天從杭州到西安全高速都要跑2天,就秦朝這交通,沒2個月怎麼跑得下來?

    而在這樣的交通條件下,秦始皇居然廢除分封制,搞郡縣制。雖然這是進步的表現,但在當時很不合時宜。

    一道政令下達下去有些地區可能幾個月後才收到,地區有情況,中央也要幾個月後才得知。這還怎麼玩兒?

    這就為造反創造了條件。

    其次,修築長城,這就和隋煬帝修運河一樣,是個超級大工程。雖然理論上只是把原來幾國長城連起來,可就秦朝的生產力而言,這也是相當勞民傷財的。

    老百姓可不管你為了經濟發展還是抵禦外族,你讓他們背井離鄉去修長城,他們就是不爽,就這麼簡單。

    第三,六國滅亡時間短,殘餘勢力還很強。典型的就是項氏一族。

    而漢朝就不同了。首先,漢朝在漢武帝之前都是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存。

    分封制的優越性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交通不便離中央太遠?沒關係,那就組建一個地方政府,擁有獨立決策權。

    就是交通再不便,一個省之內總該交通便利了吧?

    其次就是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和楚漢戰爭,已經把這些有實力有想法的貴族都詐出來了,剩下的幾乎沒有威脅了。

    至於漢武帝時,車同軌這種工程早已完成了,生產力又在文景之治下發展了幾十年,郡縣制這才有了實施的基礎。

    而漢武帝的推恩令,本身也是溫水煮青蛙,並沒有著急,還預留了幾十年時間,才完全轉化為郡縣制。

    所以我一直認為,秦始皇、隋煬帝其實是一類人,史書上的詆譭不過是因為他們都得罪了同一批人——儒家。

    他們意識超前,卻又急功近利,這才是導致覆滅的原因。而他們之後,都出現了強大的大一統王朝——漢和唐。

    這僅僅是巧合嗎?我認為並不是。只是勝利果實被人竊取了罷了。

  • 2 # 落日蒼茫風才定

    秦王朝,是一個令後世無數中國人為之讚歎、為之驕傲,又為之惋惜、為之反思的時代。

    想當初在千古一帝始皇帝嬴政率領下,“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虎狼之師的大秦軍隊橫掃天下如卷席,在短短十年之內平滅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五百多年大分裂大割據的亂世,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讚此蓋世功勳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始皇帝嬴政完全有理由自信的認為:“天下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如此看來,大秦帝國應該會永遠延續下去,歷史卻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嬴政去世後不到一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三年後大秦王朝徹底覆滅,國祚僅有十五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成為了後世的一個千年笑談。

    秦王朝創業如此艱難,正如歌詞中描述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而且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大秦王朝自建國起,山東六國舊地的反抗就未曾停止過,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有那麼多前六國人起來參加造反,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筆者認為,秦朝能完成統一華夏的功業,所依靠的主要是法家思想指導下鑄造的強大國家和軍隊;而秦朝的滅亡也是因為在建國後繼續採用法家思想,從建國起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法家思想核心是強調以法治國,“法者,設之於官府,布之於百姓者也”,以此來懲罰違法之人,獎賞順服王法的人,維護整個社會的秩序,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本來,法家思想沒有什麼大的缺陷,但是經過戰國時代法家思想的三位代表人物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改革實踐,法家思想中消極反動的一面被無限放大。

    就如同孟子所說“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他們強調賦予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視民眾為治國的工具,可以隨意役使的牛馬,鼓吹只有動靠嚴刑峻法才能管治百姓。

    從《秦律》中得知,秦的刑法體系中有罪名近200種,方式有死刑、肉刑、耐刑、笞刑等多種殘酷的刑法。一人犯法,裙帶家人;一家獲罪,殃及鄰里。

    進一步說,如果秦朝僅僅是執法嚴酷,其他方面的政策只要沒有大的偏差,以秦之國力軍力,斷不會二世而亡。

    請隨筆者來看看,秦之所以被稱為暴秦,到底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

    為了修大秦王朝的皇宮—阿房宮,建造始皇帝嬴政的陵寢—驪山墓,大秦朝廷秦始皇徵發了多少人呢?最高峰時達70萬人,而為秦皇陵陪葬的妃子、工匠等等又有多少呢?

    當農民起義軍進逼關中之際,秦二世大為震驚,問:“怎麼辦?”

    秦末名將章邯說:“盜賊已經來到這裡,兵眾勢強,現在調發近處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驪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們,發給兵器,讓他們出擊盜賊。 ”

    於是秦二世大赦天下,章邯帶領驪山刑徒上戰場,一戰便擊敗了由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可見被抓去驪山的這七十萬人,全是精壯勞動力。

    其次就是修長城,其實秦朝建國之前不是沒修過長城,趙國也修,燕國也在修,為什麼從前百姓不抱怨,而到了秦朝卻引來了天下百姓的憤怒和怨恨。

    因為以前諸侯國時期的修長城,是一個長期性工程,慢慢修起來的。而且修城的人,就是靠近邊疆,受過草原民族侵襲之苦的百姓。他們修長城,一個是農閒季節才修,一個是確實需要修,所以他們沒有怨恨。

    秦始皇時期的修長城,是從全國徵發勞動力,而且基本上是從原山東六國齊、楚、魏等地徵發的百姓,據史書記載,前後參加修長城的有二百多萬人。

    據後世史家推算,秦統一天下後,全國總人口也就是兩千多萬,而為了修阿房宮,建驪山墓,加上修長城,還有徵服嶺南等等,共有大約五六百萬人完全脫離了生產,在服各種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使得“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

    為了帝王一己之私,置天下蒼生的死活於不顧,使得百姓們完全沒有活路,要麼造反,要麼去死,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人人思亂,四海鼎沸,草澤競奮”。

    秦自建國後,原山東六國的舊貴族一直在蠢蠢欲動,而百姓們苦於秦法嚴酷,朝廷徵發無度,始終存在不滿與反抗,實際上大秦王朝的統治並不像表面上看來那樣強大和穩固,最終只會是“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終於,天下百姓的忍耐到了極限,“戍卒叫,函谷舉……”而煌煌大秦最終的結局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

    秦朝十五載而亡,根本原因就是“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不施仁政,濫行暴政,其滅亡完全是咎由自取,所謂“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為什麼秦朝統一了,那麼多前六國人造反,到了漢朝統一了,就沒有人造反了呢?

    還真沒有人造反,除了漢初幾個諸侯王的造反以外。

    這是因為,大漢王朝的奠基人—高祖皇帝劉邦為國家治理確立了一個基調,那就是以德服人,以仁治國,正所謂“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終漢一朝,國家始終比較注意民生,儘量不濫用民力,使得普天下的百姓們能夠在一個長期比較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生產和生活,漢亡之後,後世子孫仍對之念念不忘,大漢成為了中華民族永遠懷念的盛世。

    公元前208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末代君主子嬰在只當了46天的秦王后,率領秦國大臣就向劉邦投降了。

    劉邦的大將主張把子嬰給殺了,但是劉邦卻說:“當年懷王叫我攻打咸陽就是相信我一定會以德服人,寬厚待人,他已經投降了,就放過他了,再說了他已經很慘了就不要為難他了。”

    劉邦進入咸陽後,就不想走了,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秦國不就是這樣才滅亡的。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

    劉邦屯兵霸上後,為了取得民心,召集各縣的鄉老豪傑開會,他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

    關中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簞食壺漿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民心,最終在諸侯爭霸中戰勝各路強敵,消滅了最大的敵手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社會生產和秩序也很快得到穩定和恢復,人民再不用忍受徭役和戰亂之苦了。

    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這樣評價劉邦:“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 3 # 景觀歷史

    秦朝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而壽命卻只有短短十四年。漢朝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又一大一統王朝,共歷四百年。為什麼秦朝時間這麼短,漢朝卻很長呢?

    總結:六國人民的造反並不是單獨的去反秦朝而不去反漢朝,人們都是為了能夠活下去。一個國家的穩定,並不是靠著鐵腕統治而來,而是靠著穩定的發展,民心所向。即使你再強大,在人民面前你失掉了民心,也是彈指一揮間,灰飛煙滅,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4 # 孤舟絃歌

    其實,漢初也有不少人曾經造反。只不過都沒成氣侯而已。

    劉邦封了八位異姓王,後來造反加上

    試圖造反還沒成功就被告發的就有七位啊。

    譬如韓信試圖和匈奴聯合造反被人告發。

    陳豨和王黃一同起兵造反。(史書記載是因為和韓信密談)

    彭越因為不願意出兵平陳豨,被劉邦懷疑,後來被門客告發造反。

    英布聽說彭越,韓信被殺以後起兵造反(英布以前是項羽手下的將軍,後來背叛了項羽改投劉邦)

    當然還有臧荼造反,利幾造反,貫高謀殺劉邦,盧綰也造反。

    這麼看比秦朝一點都不少。

    而且前幾十年裡,秦滅六國,陳勝吳廣起義,再後來的諸侯造反,楚漢相爭,耗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漢初就算造反也沒有多少錢。

    我記得,史書裡說,漢初劉邦想找四個顏色一樣的馬拉車都沒有,王侯將相只能坐牛車,這麼慘的經濟狀況可怎麼造反啊。

    而且漢初很多人在還沒真正造反的時候就被呂后密謀殺了,這點來看,呂后的政治手腕還是很可以的

    (雖然她後期並沒做什麼好事吧,但是單從這一點來看很厲害了。)

    圖片是遊戲三國志的韓信呀。

  • 5 # 孤獨沙彌

    問題個人認為有點不妥!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在位期間真基本沒有造反的!只有到秦始皇死了以後,才有的各種起義,最大的當屬陳勝吳廣起義!原因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天下,當真一代雄主!六國殘餘視力所剩無力,根本組織不起也不敢組織反抗!而且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行“車同軌,書同文”,也利於社會的發展,只是後期,迷信長生,大興土木,造成民不聊生,為秦朝滅國埋下伏筆!以至於到了二世,民情積壓達到爆發頂點,才如星火燎原之勢出現了不斷的農民起義!

    再說大漢建立以後,推到了秦朝,一定程度上緩解或達到了農民不滿,揭竿而起的目的!縱觀歷史,在一個王朝真真建立初期,大家氣也舒緩了,心理上就是一種觀望態度,基本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起義或反抗!中國自古以來有著較強的奴役性,幻想不滅,基本都在忍受和期盼!漢朝建立後,基本上修養創傷,同每個剛建立的朝代一樣,大多能汲取前朝滅亡之教訓!再者,漢朝確實是個樹立民族氣節的朝代,從某種程度上凝聚了民族的魂,百姓大多數是滿意的!最後,秦朝存在時間過短,根本沒有形成所謂的“秦朝人”的烙印!所以,漢朝建立後基本沒有起義!

  • 6 # 大秦鐵鷹劍士

    一句話漢朝修政秦法保證了天下百姓不反漢,秦末戰爭中六國貴族後裔大量死亡導致六國沒有領頭人反漢。六國後人反秦不反漢,基於實力的大大衰弱;如果韓信是六國王室後裔,那麼劉邦的平叛戰爭勝負未可知也。

  • 7 # 垚珠

    首先,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秦朝有人造反,漢初也有人造反,異姓王和劉姓王都造過反。區別在於:秦朝很快被造翻了,而漢朝沒有。

    秦朝短命,漢初的統治者認為原因有二:其一是實行郡縣制,沒有靠得住的實力王國翼擁中央;其二是失去禮制,僅依法治。所以,漢初大舉分封宗室,制定禮儀,借鑑周制。

    我認為,漢祚得以延續,從偶然因素說,益於政治手段和軍事策略的成功運用;從必然因素講,是休養民生、遵從儒術、加強德治的結果。

    秦皇實行中央集權,郡縣垂直治理,是一種進步的政治理想,但時機未到,操之過急。加之趙高亂政,嚴法苛刑,百姓唯有苦役和恐慌,天下怨氣瀰漫,故轟然傾覆,勢在必然。

  • 8 # 南方鵬

    每到新舊朝代更替時,總會有野心家不滿意天下將定,而作出亂事,不說遠的,就說新中國成立後,還有人想當皇帝,在82年,四川巴中縣興隆鄉人張清安就通過向巴中縣當地民眾宣講《五公經》,逐漸蠱惑起了一批信徒,成立了“中原皇清國”,自當皇帝還任命副皇帝。還有丁興來當上道德金門皇帝,雖是鬧劇,可見人心不古,亂世出英雄的念頭根深蒂固,新時代如此,舊時代更不用說了。秦漢兩個王朝建立之初,都是造反者蜂起,此起彼伏,不同的是秦王朝因此滅亡,漢朝雖處理得當,也好不了多少,劉邦在平叛過程中還中了英布一箭,箭傷加老病而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京下雨天帶3歲孩子去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