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學會陳經
-
2 # 金少61
官方說是為了減肥設計的,可能當時設計的時候機械的東西太多導致車身過重,後期由於專案抓緊上線沒辦法改進導致車身機械過重,後期可能會做一些改進,畢竟這麼重這麼難騎的車子沒有人願意長時間騎
-
3 # 痴聖手
摩拜的設計上一開始是為了延長使用時間,使車身變得很堅固耐用,為減少破損而這樣製造,成本還挺高的,考慮到使用時間的方面,而且也不好維修,所以呢車最後的體驗舒適度就下降了
-
4 # 追心的稻草人
我曾經買過一輛100塊的腳踏車,剛開始還挺好騎的,半年以後就基本騎不動了,因為零件質量太差。腳蹬子軸承,車軸的軸承都碎掉了。相信小黃車這種廉價產品,也是剛開始好用,半年就報廢了。
摩拜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短途高頻次使用的場景,把車子設計得很堅固,增加了自重。不用充氣的實心輪胎阻力也要大一些。再加上輪轂帶發電機給智慧鎖充電,也要消耗能量。各方面因素加在一起,摩拜的車子就變得比較費力了。
-
5 # 環科測評
作為一個每天都騎單車回家的人,我必須來答一下這道題。到目前為止,我騎過市面上幾乎所有能見到的共享單車,說摩拜是第二難騎的絕對沒人敢認第一!我和幾個騎友只有在飯後而且精神狀態極好的情況下才會挑戰摩拜,騎友形容“平地上騎摩拜就像上大坡,上坡騎摩拜就像上天”。至於摩拜為什麼這麼難騎,我諮詢了學機械的朋友他說最主要的是因為摩拜採用的軸傳動系統,傳動效率低。
摩拜“創新”的軸傳動系統,不但重量遠超傳統鏈條傳動系統,增加了整車負重,而且其讓騎行變得更加費勁,相比傳統鏈條齒輪,軸傳動將齒輪設計得更小,這需要騎行者用極大的力度踩下踏板,才能讓車輪動起來,勁小的騎行者甚至需要把雙腿成 8 字岔開,才能騎得動摩拜。這樣的姿勢也是非常傷害膝蓋半月板的,所以很多健身教練不建議騎摩拜。
在平地上騎摩拜已經很費勁了,如果騎摩拜上坡的話還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強大阻撓。因為摩拜車身用的是全鋁材質,加上車架和智慧鎖部分,還有為智慧鎖發電的發電花鼓,整車有25公斤那麼重,上坡的時候有人不但騎不動,而且被車重拖後腿甚至會往後退,這種感覺十分恐怖。體力再好的人騎摩拜上坡時都最好不好硬來,下來推車都比騎上去快。
摩拜車的尺寸很小也是難騎的原因之一,騎友裡一些身材高大的男士騎摩拜根本伸不開腿,更別談正確發力了。建議大家能不騎摩拜最好還是不要騎,畢竟對膝蓋的損傷是無法補救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6 # 柴可夫斯基蘿蔔司機
軸傳動單車,齒數比相當小,車身重量也不小,其實這車不難騎,最大問題是騎不快,嚴重不符合現代需求者對單車的要求。鏈條傳動單車,典型的無腦產品,無氣輪胎偏軟,鏈盤的齒數比偏小,中軸,飛輪估計用的很垃圾的產品(估計是比較便宜的軸承,而非滾珠式)車身重量仍然較大
-
7 # 爆料大爆發
豪華版的確實很難騎。因為不止車身重。豪華版車子後輪有發電機。在你騎行的過程中帶動後輪電機轉動產生電力給鎖充電。你蹬踏除了騎行還要發電。當然難騎。而lite好騎是因為傳統有鏈條腳踏車。靠太陽板發電。
-
8 # 省油的燈w
摩拜的“風輕揚”還是好很多了,考慮到還可以把太陽能電池板省掉,真是在設計水平上提高了很多。早說好騎,我覺得首推小藍單車。ofo那些沒有gps,沒有通訊模組的純機械鎖的車不能拿來比,架構都不一樣,而且ofo的車大部分都折舊很快,不結實,這些都沒做到你去比輕便是不公平的。
-
9 # 隨機情商
其實摩拜不是所有的車都難騎,現在北京這些一線城市已經換掉了最早期那些沒有鏈條的車了,難騎是因為你要發電給它裡面的手機模組和充電裝置。
-
10 # 西子淡妝
摩拜的車起步簡直了,光憑腿部力量肯定不行,要身體壓下去,靠體重的力量才能起步。摩拜那麼難騎,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摩拜壓根不想讓老年人碰他的車,因為老年人問題太多了。
-
11 # 橙子桑
作為消費者,從各家單車的研發 設計 質量 科技來看,摩拜足足甩其他車子幾條街,可以看出 是最想經營 執行單車的商家,而不是單單的圈錢,良心企業才會活的更久。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有一個真正專業的回答。摩拜一代單車難騎,是故意的!目的是讓人不能騎太遠!
上圖就是最早的摩拜單車。這個車蹬起來很費勁,可以說就沒見過這麼費勁的單車。使用者一般也騎得動,但就容易腿痠,而且也騎不了多快。但是由於也還能管用,所以使用者越來越多,因為新鮮,簡單易用。
後來摩拜單車就推出了摩拜lite,以及新款的車型,就不難騎了,使用者體驗要好太多了。上圖就是摩拜lite,這個車比起一代騎起來簡直好太多了,感覺輕便,踩一腳能頂上老式單車兩腳。
也許不少人會從單車結構去分析,為什麼摩拜一代單車那麼難騎,內部傳動設計如何不好等等。從力學角度,確實能分析出來,摩拜一代單車就是這麼個“愚蠢”的設計,讓使用者騎起來這麼費勁。其實這個一代單車造價並不低,為什麼會造成這個樣子?這是不是摩拜公司設計落後呢?
我的朋友認識摩拜的創始人。原來真相是這樣的:摩拜單車剛開始投放的時候,使用者不多。為了利於推廣,這個車故意造得難騎!這樣,使用者行為就好控制了。
如果這個車輕便好騎,有些使用者就容易一次騎得較遠,或者佔用時間很長。時間一長,投放的摩拜單車就會分散得很遠了。而摩拜投放的目的,是希望覆蓋目標人群,讓人們短途使用,口耳相傳,想用就在地鐵口等常用地點能看到。如果大量車被騎太遠跑掉了,也不一定有人會騎回地鐵口。摩拜剛開始投放的單車還不多,希望主要的車還是能在熱門地點覆蓋高頻應用,而不是偏遠地點的低頻應用。
實踐說明,把車造得難騎這個策略是有效的!人們在地鐵口到單位這種短途通勤應用還是可以忍受的,一來一回正好用上。如果要騎遠,就忍不了,不如打車了。
後來,摩拜的融資來了,可以大規模投入單車了,就有必要讓車子好騎了。因此後來投入就是輕便的新車型了。車多,覆蓋問題就好解決了。
所以,有些看似“不合理”的設計,其實是出於經濟意義的深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