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逝憶先生
-
2 # 宇宙人生3916172
楊潔,是藝術家,很認真的藝術家,現在的導演,稱的上藝術家的導演很少,對藝術認真的更少,這部劇能成功不是偶然,是逼然,楊導在選演員上真的是,費勁了心血,這部劇能成功,是和演員分不開的,出了主演以外,觀音普薩,如來佛,禰樂佛,白骨精……都是超越的,向楊導致敬。
楊潔,是藝術家,很認真的藝術家,現在的導演,稱的上藝術家的導演很少,對藝術認真的更少,這部劇能成功不是偶然,是逼然,楊導在選演員上真的是,費勁了心血,這部劇能成功,是和演員分不開的,出了主演以外,觀音普薩,如來佛,禰樂佛,白骨精……都是超越的,向楊導致敬。
楊潔,雖然離開了,但是她當今文藝界留下四個字:“工匠精神”。
一個善於用視覺和聽覺打造藝術的大師走了,但她給我們留下了一部經典。雖然在拍攝的過程中,楊潔沒有聽說過工匠精神,但她的《西遊記》卻是影視界中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尊重自己的職業,尊重觀眾,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細節。這就是86版《西遊記》給當今影視界做出的最好詮釋。
極致的景色
《西遊記》選景所走的路並不比唐僧取經走的路少。
真山真水加上舞美設計,使每一個鏡頭都都具有畫面的美感。
《西遊記》片尾曲中頭一個鏡頭雖然只有幾秒,但卻是在九寨溝拍的。當時的九寨溝山高路險,可不像今天一樣交通方便,走進去就已不容易,更別說帶著裝置和道具了。
片尾曲的幾個過景,雖然只是一個短短的鏡頭,但是取景地點分別是蘇州天平山石板小道、雲南洱海、雲南大理、四川九寨溝。
這種為了一個過場鏡頭都要如此認真選景的精神,會不會讓如今那些樂於用電腦技術“摳景”的導演自覺得缺少一份對觀眾的真誠?
電視劇中,小雷音寺外景是安徽九華山廟宇,內景是在浙江建德靈棲洞;大雷音寺外景地點在泰國曼谷大王宮,內景則是在雲南電影製片廠攝影棚搭建的。幾分鐘的場景切換,竟然遠隔千里。
西遊記的取景走遍了全國除西藏、青海、寧夏、湖北、臺灣之外的26個省,幾乎把大半個中國所有的景點走了一遍。正是這樣的付出,使觀眾在觀看中從不感到背景雷同單調,欣賞到了不同地域的景色。
演員的選擇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後來人無法超越的境界。透過對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
對比86版、張紀中版和浙江臺版《西遊記》師徒四人的形象,
哪一個唐僧看起來顯得平和善良?
再看看八戒和沙僧,張紀中版(中)太過溫柔,而浙江版(右)則太寫實,怎麼看都像妖怪。
看看女兒國國王,誰像女國王?誰像女俠?誰像公主?
而紅孩兒,第二個太過正氣凜然,第三個真成了小妖怪。
最明顯的就是如來了,哪一個更有佛家雍容大度的氣質?
86版的人物造型是最貼近觀眾期望值的,也最符合中國古代文化,可見導演、化妝師及演員在角色的設定上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在演員的選擇及其造型方面,不難看出86版《西遊記》在尊重原著的同時,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使《西遊》中神魔的形象浪漫而具有人性的色彩。
即便是配角,86版也大多是表演藝術家,很多群眾演員一看就是科班出身,無論是丫鬟,還是家丁,一舉手一投足都演得富有韻味。
當白骨精搖身一變成了村姑,請注意她手上的細節,小拇指和無名指自然翹起,呈古代女子的蘭花指狀,如今的某些女演員哪有這樣的修養和功力?
所以,我們在看86版《西遊》時,能真正感受到這才是中國古代的神話,而不是現在的魔幻神劇。對古代文化理解的缺失,正是今天影視工作者的最大遺憾。
音樂的雕琢
關於《西遊記》片頭曲,當時央視領導要求楊潔導演從大局考慮,四大名著要有中國風格,要用琵琶、古箏、二胡、三絃,但是為了盡述《西遊記》的神話韻味,她頂住壓力,堅持中西合璧,電聲和絃樂結合,所以創作出了大氣磅礴、激昂動感、空靈魔幻的《雲宮迅音》。
西洋電聲配上“咚咚,咚咚咚咚”的鼓點,讓人一聽就心潮澎湃,觀眾的心就如東海一樣激盪起來,感受西遊那魔幻的寬廣世界。
主旋律出現,民族音樂的背景是打擊樂和各種音效堆砌而成的音場,華麗而波瀾壯闊,體現出這部名著的宏大。
當女聲獨唱響起,有飄渺空靈之感,再配上電吉他和絃高揚的曲調,聽起來優美華麗,表現了蟠桃盛會歡快而富有仙氣。
當交響樂隊出現,旋律開始變化,配合畫面盡顯仙界的華美、高貴。
當女高聲第二次響起,更顯大氣恢弘,再現佛法的宏偉莊嚴,此時畫面出現唐僧騎馬而行。天地人合而為一,壯美的畫面和雄渾的音樂,盡顯玄奘隻身求法事業的壯麗。
當樂曲接近尾聲,歡快的鼓點響起,顯得獨特、俏皮而神秘,配上八戒被“調戲”的畫面,頓讓人覺得生動有趣。
然後,悠然深長的音樂戛然而止,出現了雲海茫茫的畫面,令人回味無窮。
當一首曲子能把電視劇的整體風格都呈現出來時,真不禁讓人感嘆這要經過多少次的創新嘗試,而這種行為源於內心對名著的熱愛,不圖名不為利,只是單純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在女兒國,國王對師傅唐僧一見傾心,百般纏綿。面對溫柔貌美的國王,一向心堅意絕的唐御弟也免不了出現了動搖和恍惚。
此時音樂響起——
相見難,別亦難,怎訴這胸中語萬千。
我柔情萬種,他去志更堅,只怨今生無緣。
道不盡聲聲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
人間事常難遂人願,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
遠去矣,遠去矣,從今後夢縈魂牽。
唯美的曲調道盡了有緣無分的悲情與無奈,悠揚感人,再配上國王那哀怨苦楚的神情,深深打動了人們的心。此曲也因此成為經典,傳唱數十載。
雖然此情節與原著不太符,但為《西遊》平添了一份色彩,令人難以忘懷……
臺詞的精準
86版《西遊記》有一句臺詞流傳至今:“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這句臺詞在原著中的原句是:“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
編劇把“孫行者”被改成了“猴子”。雖是一詞之差,但更符合紅孩兒傲慢無禮目中無人的口吻。如果吳承恩能活到現在,也不得不感嘆編劇的高明瞭。
而編劇加了一個“老兒”,此話變成了“你教玉帝老兒把天宮讓給我吧”。
也許當時特效技術不如現在完美,略顯瑕疵,但是除技術以外,86版《西遊記》能夠成為經典,正是導演和劇組人員的嚴謹態度,一絲不苟地打磨,所以能呈現出高科技也無法超越的藝術特色。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影視業追求“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影視劇的靈魂——品質。缺乏“工匠精神”,無論用什麼技術包裝,花再多重金請來“小鮮肉”吸睛,最後的作品也只能是產品,而不能說是藝術。毫無營養的“快餐”,最多隻能曇花一現,但永遠成為不了經典。
楊潔雖然離開了,但她在當今文藝界留下四個字:“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