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鍾:亦稱三清鈴、法鈴、法鍾。道士行儀時的法器。帝鐘有手柄柄端稱“劍”,呈“山”字形,是道教三清的象徵,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帝鐘有降神、驅魔的作用。法師施法時以單手持柄搖動,其叮呤叮呤的聲音意為“振動法鈴神鬼鹹欽”。
木魚:木質法器又稱木鼓。道教行儀時用以敲擊節奏以控制誦經速度。由於魚晝夜都不合眼,所以把木頭雕刻成魚形藉以警戒修行者應晝夜思道切勿懈怠。木魚樣式和大小有多種:小木魚可握在手中敲打;大木魚通常放在經案旁邊。
鼓:皮面木質法器有圓筒形、扁圓形,大小兩種。道觀早晨開靜、晚上止靜時均有擊鼓為號者。小鼓在行儀時作為法器配合小鐘使用。鼓聲有通神辟邪的作用。道教擊鼓十分講究手法多樣,既能模擬“風雲雷雨”,又能配合經韻板眼,謂之“花點”。
如意:行儀時高功(主持儀式的法師)的法器。由玉、木、骨等雕制。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彩形或靈芝形,中央一點呈圓形。三點暗喻“道化三清”之意,亦象徵一心尊三寶(道寶、經寶、師寶)。相傳如意為黃帝戰蚩尤之兵器,具有闢眾魔、宣寶經之法力。現今道教行儀時只有高功可以手持如意。
磬:銅質缽盂狀法器。道教行儀時擊磬以通報神靈、消災解厄。香客叩拜神靈值殿,道士擊磬以示通報;在道場誦經時擊磬以控制科儀程式。
引磬:銅質法器又名手磬。其形似小碗底部連以木柄以便攜持。行走誦唸時敲擊磬邊其清脆之聲用以引導、控制行儀的速度,故名引磬。
水盂:道壇法器。即:水碗、清水碗。用以盛裝法水(甘露)。古為竹製品,今多為銅製。有的形如茶杯,杯口略大,杯身周圍繪有“五嶽真形圖”;有的狀如飯碗狀的水盂,杯口略窄。高功法師常以左手持盂,右手執楊柳枝沾取盂中法水,遍灑法壇以示淨壇。
鐺:又稱單音、銅鼓,俗稱鐺子。形為直徑約十公分的小銅鑼懸於木框上敲擊出聲。如果有多面小鑼懸掛於同一框上敲擊演奏,則稱為“雲鑼”、“雲璈”。
鐃鈸:亦稱鈸、銅盤。由兩片圓形的銅板組成,其中央的隆起部份有繩或布條繫結起來。行儀時道士雙手各持一片合擊發聲。鐃鈸之聲可迎送神將驅趕妖魔。行儀時鐃鈸通常和鐺配合使用。
令旗:道教法壇上道士用以發號施令的旗子。旗面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代表五行,並鑲以齒狀色邊,配有飄帶一條,旗杆一般為藤製。旗子上書有:“令”或“敕召萬神”等字。
幢幡:法壇儀仗常用法器。幢、幡的區分在於:幢頂有蓋並有執杆可以手持;幡頂無蓋有手持者亦有懸掛於神像兩側。法壇設定幢幡主要用於盟天告地、昭真召靈。
朝笏:又稱圭簡、朝簡、朝板、奏板等。原是古代朝廷上官員所執的手板,上面可以記事以免遺忘。在道教法壇上仍尊古意以示法師向帝尊奏告;朝拜時均是兩手恭執朝笏於胸前以表尊敬。
法尺:壇場法器有木尺和鐵尺兩種:木尺多為金色或紅色兩面均有刻度並雕有葫蘆等吉祥圖;鐵尺不帶刻度和圖案。另有天蓬尺形為四稜,各面分別刻有日月、二十八星宿等星象圖案及天蓬元帥聖號,以示天蓬神的辟邪力量。道教認為法尺具有辟邪除魔的力量。
法劍:壇場法器即:寶劍、令劍、七星劍。法劍是道士施法的法器,具有斬妖誅魔的法力。科儀中唸咒語、噀水、灑淨、焚符等節次多以法劍相配合。法劍有金屬和木製兩種:金屬劍的劍身兩面各鑲有北斗七星圖案,劍柄則刻有龍、符圖案;桃木劍的劍身亦刻有符咒。
法印:道士上奏天廷文書之印信,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法壇上使用的青詞、表章、意文、榜檄、符籙多蓋法印以象徵神靈的嘉持和頒行。質料有木質、石質、青銅等。印文多為仙聖的尊號或法壇的名稱。文字通常呈篆體或符籙,非一般人可識讀。
令牌:又稱雷令、五雷號令牌。源於古時軍隊的虎符。有金屬或木質多種。令牌的正面一般有“五雷號令”,背面有“總召萬靈”等字樣,兩側刻二十八星宿名稱。令牌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是道教法壇上用以召集神將、差遣神靈的法器,亦有辟惡驅邪的作用。
手爐:道壇法器。即:有柄的香爐。用手持爐故稱手爐。古代灌獻之禮用圭瓚瓚的形狀像盤內盛放祭酒。手柄像圭執柄以行灌獻之禮,手爐即源於此。道教儀式有上爐香,科儀法師執手爐燃香以行祭。
帝鍾:亦稱三清鈴、法鈴、法鍾。道士行儀時的法器。帝鐘有手柄柄端稱“劍”,呈“山”字形,是道教三清的象徵,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帝鐘有降神、驅魔的作用。法師施法時以單手持柄搖動,其叮呤叮呤的聲音意為“振動法鈴神鬼鹹欽”。
木魚:木質法器又稱木鼓。道教行儀時用以敲擊節奏以控制誦經速度。由於魚晝夜都不合眼,所以把木頭雕刻成魚形藉以警戒修行者應晝夜思道切勿懈怠。木魚樣式和大小有多種:小木魚可握在手中敲打;大木魚通常放在經案旁邊。
鼓:皮面木質法器有圓筒形、扁圓形,大小兩種。道觀早晨開靜、晚上止靜時均有擊鼓為號者。小鼓在行儀時作為法器配合小鐘使用。鼓聲有通神辟邪的作用。道教擊鼓十分講究手法多樣,既能模擬“風雲雷雨”,又能配合經韻板眼,謂之“花點”。
如意:行儀時高功(主持儀式的法師)的法器。由玉、木、骨等雕制。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彩形或靈芝形,中央一點呈圓形。三點暗喻“道化三清”之意,亦象徵一心尊三寶(道寶、經寶、師寶)。相傳如意為黃帝戰蚩尤之兵器,具有闢眾魔、宣寶經之法力。現今道教行儀時只有高功可以手持如意。
磬:銅質缽盂狀法器。道教行儀時擊磬以通報神靈、消災解厄。香客叩拜神靈值殿,道士擊磬以示通報;在道場誦經時擊磬以控制科儀程式。
引磬:銅質法器又名手磬。其形似小碗底部連以木柄以便攜持。行走誦唸時敲擊磬邊其清脆之聲用以引導、控制行儀的速度,故名引磬。
水盂:道壇法器。即:水碗、清水碗。用以盛裝法水(甘露)。古為竹製品,今多為銅製。有的形如茶杯,杯口略大,杯身周圍繪有“五嶽真形圖”;有的狀如飯碗狀的水盂,杯口略窄。高功法師常以左手持盂,右手執楊柳枝沾取盂中法水,遍灑法壇以示淨壇。
鐺:又稱單音、銅鼓,俗稱鐺子。形為直徑約十公分的小銅鑼懸於木框上敲擊出聲。如果有多面小鑼懸掛於同一框上敲擊演奏,則稱為“雲鑼”、“雲璈”。
鐃鈸:亦稱鈸、銅盤。由兩片圓形的銅板組成,其中央的隆起部份有繩或布條繫結起來。行儀時道士雙手各持一片合擊發聲。鐃鈸之聲可迎送神將驅趕妖魔。行儀時鐃鈸通常和鐺配合使用。
令旗:道教法壇上道士用以發號施令的旗子。旗面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代表五行,並鑲以齒狀色邊,配有飄帶一條,旗杆一般為藤製。旗子上書有:“令”或“敕召萬神”等字。
幢幡:法壇儀仗常用法器。幢、幡的區分在於:幢頂有蓋並有執杆可以手持;幡頂無蓋有手持者亦有懸掛於神像兩側。法壇設定幢幡主要用於盟天告地、昭真召靈。
朝笏:又稱圭簡、朝簡、朝板、奏板等。原是古代朝廷上官員所執的手板,上面可以記事以免遺忘。在道教法壇上仍尊古意以示法師向帝尊奏告;朝拜時均是兩手恭執朝笏於胸前以表尊敬。
法尺:壇場法器有木尺和鐵尺兩種:木尺多為金色或紅色兩面均有刻度並雕有葫蘆等吉祥圖;鐵尺不帶刻度和圖案。另有天蓬尺形為四稜,各面分別刻有日月、二十八星宿等星象圖案及天蓬元帥聖號,以示天蓬神的辟邪力量。道教認為法尺具有辟邪除魔的力量。
法劍:壇場法器即:寶劍、令劍、七星劍。法劍是道士施法的法器,具有斬妖誅魔的法力。科儀中唸咒語、噀水、灑淨、焚符等節次多以法劍相配合。法劍有金屬和木製兩種:金屬劍的劍身兩面各鑲有北斗七星圖案,劍柄則刻有龍、符圖案;桃木劍的劍身亦刻有符咒。
法印:道士上奏天廷文書之印信,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法壇上使用的青詞、表章、意文、榜檄、符籙多蓋法印以象徵神靈的嘉持和頒行。質料有木質、石質、青銅等。印文多為仙聖的尊號或法壇的名稱。文字通常呈篆體或符籙,非一般人可識讀。
令牌:又稱雷令、五雷號令牌。源於古時軍隊的虎符。有金屬或木質多種。令牌的正面一般有“五雷號令”,背面有“總召萬靈”等字樣,兩側刻二十八星宿名稱。令牌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是道教法壇上用以召集神將、差遣神靈的法器,亦有辟惡驅邪的作用。
手爐:道壇法器。即:有柄的香爐。用手持爐故稱手爐。古代灌獻之禮用圭瓚瓚的形狀像盤內盛放祭酒。手柄像圭執柄以行灌獻之禮,手爐即源於此。道教儀式有上爐香,科儀法師執手爐燃香以行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