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都城歲月

    印度河流域最早是達羅毗荼人創造的哈拉帕文化,約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也首先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地區繁衍生息,處於吠陀和早期婆羅門教時期。這一區域在今天巴基斯坦北部。公元前12-11世紀,雅利安人向東拓展進入恆河流域,從遊牧變為農耕,經歷十六國時期形成四國爭霸的格局,釋迦牟尼於前6世紀創立佛教。

    公元前6世紀中葉,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創始人居魯士大帝就開始東征,他於前530年佔領今阿富汗北部一帶。到前518年,大流士時終於征服了包括印度河流域(上游)在內的西北印度。在貝希斯敦銘文中,稱其為波斯帝國的犍陀羅行省。據希羅多德記載,是帝華人口稠密和富饒的地區。波斯人和1000年前來到這一地區的印度雅利安人是同源的近親,不過此時語言文化已經有了明顯的差異。

    這一段歷史導致了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碰撞融合,犍陀羅的都城呾叉始羅成為印度吠陀和伊朗知識混合的中心。印度模仿了波斯的硬幣,阿育王石柱的柱頂、銘文等都模仿自大流士的同類作品。西北印度的佉盧文就源自波斯曾使用的阿拉米文。反之早期佛教也影響了波斯甚至更西方的宗教哲學,如摩尼教等。

    公元前327年5月,亞歷山大的希臘部隊透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流域,並在印度西北地區征戰、駐留並最終於前325年10月撤出,史稱“亞歷山大入印”這一時間對印度的歷史程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據傳就像當年青年劉邦見到秦始皇一樣,一個叫旃陀羅笈多的出身卑微的年輕人此時見到了亞歷山大,激起成就霸業的雄心,最終成為印度孔雀王朝的創立者。希臘人也把西方的文化和科學帶入印度,希臘和印度藝術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犍陀羅藝術”。希臘的錢幣樣式和天文學知識從此也流入印度。據記載,一名叫加拉諾斯的耆那教教徒隨撤退的希臘軍隊來到巴比倫,按宗教習俗自焚而死從而使自己得到永生。

    亞歷山大帝國分崩離析後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大夏)是有希臘人建立的。公元前175年,以興都庫什山為界分裂為南大夏和北大夏。南大夏佔據印度河流域,約200年,1世紀亡於貴霜王朝。南大夏最有名的國王是前155-前130年在位的米南德,他甚至打到恆河流域的巽加王朝。這位希臘遺民透過與龍軍的交往最終皈依佛教,並留下非常有名的佛典《彌蘭陀王問道經》。這段時間,婆羅門教在恆河中下游再度興起,許多佛教徒紛紛遷往米南德當政的印度河流域。

    北大夏很快就亡於斯基泰人的部落聯盟(中國一般稱塞人)。公元前138年,張騫曾到過塞人佔據的北大夏。張騫離開後不久,北大夏又被大月氏人佔領。這些塞人被迫再南下俾路支,並在那裡滯留許久。前88年,他們透過波倫山隘佔據了印度河流域。最早建立政權的是公元前80年莫加在犍陀羅,以後分為許多相對獨立的小國,甚至到達臨近德里的馬士臘。印度人稱其為塞人“州長”,也稱印度斯基泰王國。大月氏人統治時期的地方長官貴霜翕侯丘就卻後來建立貴霜王朝。(大月氏人一般認為屬於吐火羅人,而丘就卻或者是吐火羅人,或者是未南下的留守塞人。) 在公元一世紀末,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時期,這些塞人小邦國成為貴霜帝國的屬國,而塞人州長則充任帝國行省長官。直至公元四世紀後笈多王朝時這些塞人才逐漸同化於印度人當中。這一階段斯基泰文化進入印度河流域時期。月氏人和塞人都屬於遊牧民族,他們對與黃金的推崇至今在印度還能看到其影響。迦膩色迦攻下華氏城,得高僧馬鳴,後皈依佛教,對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20年,進行了佛教史3上的第四次結集,之後派出多個使團,整個西域佛教化並將佛教傳入中國。這一階段,印度和西方的貿易已廣泛展開。據《厄利垂亞海周遊記》印度河三角洲的巴爾巴里庫姆是一個大港口,進口亞麻布、黃玉、珊瑚、樹脂、乳香、金銀、酒類,出口印度的香料、寶石、布匹絲綢棉紗等。

    貴霜王朝衰敗後,前226年,薩珊波斯興起,陸續征服了白沙瓦和呾叉始羅,印度河流域的西北印度再次分裂為幾個附屬於波斯薩珊王朝的小國。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瞭解到,印度河流域先後是早期達羅毗荼人的哈拉巴文化和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臘文化、斯基泰文化、吐火羅文化、中華文化和後期的突厥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種文明交流共生之地,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重要地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鹽水洗衣服能防止衣服褪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