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國家。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不接壤。【印度】是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沒有特別的歷史淵源,只是【印度】的文化曾對【印度尼西亞】有過很大影響而已。
備註:
【印度尼西亞】國名的來歷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該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3667個小島嶼組成,素稱“千島之國”,其中約有6000個島有人居住。該國海岸線長3.5萬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在印度古籍中,稱印度尼西亞為奴山打拉,意為“群島之國”。3~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7~13世紀,建立了室利佛逝王國。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出現強大的麻喏巴歇(滿者伯夷)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華人入侵。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裡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為這裡最早的統一地名。
1884年,德國民族地理學家巴斯廷根據他對人種和語言研究的結果,首次把這些島嶼命名為“印度尼西亞”,意思是,“印度群島之國”。該詞源於希臘文,由indos(水)和nesos(島)兩字組成,意為“水中島國”。1922年,一批在荷蘭留學的印尼學生,正式倡議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他們將這兩個詞拼為一個新的專門名詞,並用當地語言拼讀成Indonesia,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語言。”從此,印度尼西亞就作為一個國名使用。
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取消聯邦制,成立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國家。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不接壤。【印度】是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沒有特別的歷史淵源,只是【印度】的文化曾對【印度尼西亞】有過很大影響而已。
備註:
【印度尼西亞】國名的來歷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該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3667個小島嶼組成,素稱“千島之國”,其中約有6000個島有人居住。該國海岸線長3.5萬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在印度古籍中,稱印度尼西亞為奴山打拉,意為“群島之國”。3~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7~13世紀,建立了室利佛逝王國。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出現強大的麻喏巴歇(滿者伯夷)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華人入侵。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裡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為這裡最早的統一地名。
1884年,德國民族地理學家巴斯廷根據他對人種和語言研究的結果,首次把這些島嶼命名為“印度尼西亞”,意思是,“印度群島之國”。該詞源於希臘文,由indos(水)和nesos(島)兩字組成,意為“水中島國”。1922年,一批在荷蘭留學的印尼學生,正式倡議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他們將這兩個詞拼為一個新的專門名詞,並用當地語言拼讀成Indonesia,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語言。”從此,印度尼西亞就作為一個國名使用。
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取消聯邦制,成立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