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長卿

    明代的東廠和錦衣衛同為有特務性質的機構,但錦衣衛職能更多、史料也更多,而東廠的神秘色彩更濃,甚至史學界至今對其建立於何時都無定論。錦衣衛以衛為名,屬於明代衛所制度的一部分,但其組織更加龐大而特殊。而東廠之名則更為隱晦。這裡僅就筆者讀書所見加以猜測。

    我們今天習慣將廠字理解為“工廠”。而在明代文獻中,經常把屯儲某種東西的地方稱為“廠”。如儲存木材之地稱為“木廠”,儲存乾草之地稱為“草廠”,等等。又如皇城之內,有“漢經廠”與“番經廠”,分別是太監修習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法事的地方。當然也有如盔甲廠、明器廠這樣有生產任務的“廠”。有些場所,今人往往不以廠而以“場”稱之,如“馬廠”為養馬之地。甚至廣東地方增設交納鹽引銀的場所,都被稱為“抽鹽廠”。

    明末宦官劉若愚《酌中志》中描述內官衙門,常提到“外廠”一詞,就是指各衙門除了在宮城、皇城內有辦公地點外,在宮外也有場所。總而言之,明代的“廠”字涵義更加寬泛,更接近“場所”的意思。這樣看來,東廠就是“東邊那個場所”的意思。

    明代東廠的位置,分內東廠和外東廠。外東廠在宮城東上門外以北,今王府井東廠衚衕一帶;內東廠則在皇城東安門外以北,今北池子大街東凝和廟一帶。這兩處地點都在宮城的東面,大概因此稱為東廠。

    為何僅僅用地理位置來稱呼呢?或許是東廠最初由皇帝個人授權建立,不想高調行事,因此就起了一個非常低調的名字,僅供內部人員辨識,猶如中統、軍統以調查統計為名義一樣。

    不過就明實錄的記載來看,景泰年間史料中開始出現“掌行事”太監也就是負責秘密偵查工作的宦官的稱呼,很可能是東廠的雛形,而東廠一名的出現要更晚到成化年間。(此據胡丹《東廠史事三題》)東廠、西廠名目在史料中差不多同時出現,是否說明了什麼呢?

    此外,網上有人說,東廠全名“東緝事廠”,筆者至今未見明代文獻中有這樣的“全稱”出現過。

  • 2 # 聶作平

    東廠,西廠,錦衣衛等,都是明代令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它們合稱廠衛,是明代特務政治的表徵。

    東廠設立於明成祖時期,存續於此後的整個明朝期間,是最大的特務機構。東廠首長例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中排第二或第三位的太監充任,稱為提督東廠。其辦公地點位於京師東安門(一說東華門),因該處位於紫禁城以東,故稱為東廠。

    西廠成立於成化年間,比東廠時間晚得多。成化十三年設立後,因民間一片反對之聲,五年後撤銷。但正德時期,太監劉瑾專權,西廠復設,又存在了五年,隨著劉瑾的倒臺再次撤銷,從此不復存在。

    西廠因其辦公地點位於舊灰廠,而舊灰廠在紫禁城以西而得名。

  • 3 # 風中的燈火

    我擅長回答歷史、地理、文學方面的問題。

    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為了加強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中央集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特務組織,為了加強對官員和人民的思想控制,建立了特務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廠,統稱為廠衛。

    永樂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成立了“東緝事廠”,即“東廠”,由宦官擔任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

    明憲宗時期,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成立了“西緝事廠”,即“西廠”,正德五年(1510年)被撤銷。

    東廠的存在時間較長,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顯龍弟弟李顯揚為什麼要祝賀陳清木成立新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