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安鎏

    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寶貴、美好、長壽的象徵,有“仙草”、“瑞草”之稱,中華傳統醫學長期以來一直視之為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珍貴中草藥。當前,隨著食用菌產業的迅速發展,進行大量人工栽培再非難事。

      1.生長髮育所需條件。靈芝屬木腐菌,人工栽培中利用闊葉樹枝丫材、木屑、棉子皮、玉米心等為主料,再新增麥麩、玉米粉、米糠等輔料。它屬中高溫型、恆溫出菇真菌,菌絲在4—38℃內生長,最適24—28℃;子實體在20—30℃範圍內均能分化。培養基含水量以60%—65%為宜;子實體生長空氣相對溼度以85%—90%為宜。靈芝菌絲體喜弱酸環境,pH5.5—6.5為宜,但生產中,配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或石灰粉,調高培養基pH值至8—9,滅菌後會自然降至7左右。靈芝為好氧性真菌,子實體生長髮育需較強通風,二氧化碳濃度對菌蓋發育有極大影響。光線是其子實體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因素,能誘導子實體的形成;菌柄和菌蓋的生長有明顯的趨光性,子實體幼嫩時,向光性尤其敏感。

      從優質安全的角度考慮,栽培時應選用天然有機質作原料,栽培場地要遠離汙染源,如是馬路兩側,至少間隔50米建棚;切勿新增化肥及各類殺蟲(菌)劑、農藥等。

      2.配方選擇及菌棒製備。(1)木屑75%,麩皮20%,黃豆粉2%,磷肥1%,蔗糖1%,石膏粉1%。(2)棉子殼42%,木屑42%,麩皮15%,石膏1%。(3)棉子殼77%,麥麩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4)玉米心(粉碎成黃豆大小)50%,木屑35%,麥麩15%。

      控制培養基含水量55%—60%,pH5—6.0。制好的培養料堆悶1—2小時後,及時裝袋常規滅菌、冷卻、接種、進入發菌管理。在適宜條件下,25—30天,菌絲便可滿袋。

      3.棚栽模式與高產管理。(1)堆積兩頭出芝模式:芝棚要通風透光,清潔衛生,地面上每隔70釐米作兩袋寬的畦,菌袋兩頭朝外,在磚塊上面堆放5—7層。當芝袋兩頭表面轉色,見有白色突起芝蕾時,剪開兩頭塑膠口(2釐米左右),促進芝蕾生長,切勿把袋口全部撐開,以免造成芝袋失水。(2)覆土出芝模式:畦床挖土深25—30釐米,將芝袋全部或部分脫去塑膠薄膜,豎立排放在畦床內,袋間距3—5釐米,中間填滿富含腐殖質的菜園土,頂部撒2釐米厚的土,再撒1層大粒沙子或小石子。覆土後,隨即噴水。當芝袋料面有多個芝蕾出現時,用消毒剪刀剪去一些,每袋保留2—3個芝蕾,使養分集中,長出蓋大朵厚的子實體。在出芝的適宜溫度範圍內,溫度適當低一些(25—26℃),質地緊密,芝蓋發育良好,色澤光亮,蓋厚,質量好。出芝期間,棚內相對溼度保持在85%—95%。棚內要有足夠的散射光,且光線均勻,光照增強,芝蓋形成快,芝柄短,芝蓋細胞壁沉積的色素增多,芝蓋色澤深而有光澤。出芝期間應適時對芝棚進行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防止畸形芝發生。代料栽培,一般可採2—3潮。從菌蕾形成到採收約25—30天,如管理得當,1千克乾料可產幹芝100—120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齒上火吃什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