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ngu555

      井穴,絡穴,合穴,原穴,輸穴又叫五輸穴  十二經脈在肘膝關節以下各有五個重要腧穴,分別各為井、滎、輸、經、合,並稱為“五輸”。五輸穴是一組具有重大意義、作用大、療效高、主治規律性強及運用範圍廣泛特點的腧穴,故為歷代醫家所重視。五輸穴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體含義的,經氣是發於五輸,並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狀況。也就是說,“井”穴多位於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榮”穴多位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終氣所出的部位;輸穴多位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後,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的部位;“經”穴多位於腕踝關節以上,喻作水流寬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的部位;合穴位於肘膝關節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匯合於臟腑的部位。  五輸穴這種經氣淺深出入的特點,尚有用自然界萬物的生長規律來進行比喻的。如將“井”穴喻為春天,東方是經氣初出和萌發的部位。  同時,為了在五行生剋之中的方便應用,五輸穴一般和五行相互配合起來,凡屬於陰經井穴下皆加一木字,陽經井穴下均加一金字,並以此類推出現:“陰滎火,陽滎水;陰輸土,陽輸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這種按相生規律依次排列的,制中有生、剛柔相濟的關係,是符合陰陽交泰和陰陽互根的道理的。現將十二經的五輸穴按井、滎、輸、經、合的規律分別排列:於太陰肺經: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手厥陰心經:中衝、勞宮、大陵、間便、曲澤;手少陰心經:少衝、少府、神門、靈道、少海;足太陰脾經:隱白、大都、太白、商丘、陰陵泉;足厥陰肝經: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足少陰腎經:湧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陽溪、曲池;手少陽三焦經:關衝、液門、中諸、支溝、天井;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前谷、後溪、陽穀、小海;足陽明胃經;厲兌、內庭、陷谷、後溪、足三里;足少陽膽經:足竅陰、俠溪、足臨泣、陽輔、陽陵泉;足太陽膀胱經:至陰、通谷、束骨、崑崙、委中。  五輸穴的主治作用由於五輸穴在部位的依次分佈和脈氣流注的深淺上體現著明顯的規律也就有共同的規律可循。在《難經·六十八難》:“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垂節疼,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從而在治療疾病的方面,有了大的準則:  1.井穴主治肝之疾患:“井主心下滿”是指心窩部痞滿,鬱悶而言。肝屬於木而主疏洩,如果疏洩不利,則肝氣橫逆可見“心下滿”,如胸脅脹滿、鬱鬱不樂、多疑善慮、急躁易怒、小兒驚風、乳蛾、癲狂、頭痛頭脹、呃逆、噯氣,這些都可以取用井穴,以疏肝理氣。  2.滎主治心之疾患:“滎主身熱”。心屬火,“身熱”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心與小腸相互表裡,其他由此而引起的病症,如熱傷神明,則心煩、心悸、失眠及神昏譫語、狂躁不寧等;熱傷津液,則口燥舌幹;熱移小腸,則小便短黃;熱傷面絡,則吐血衄血;熱毒過盛,則舌紅,脈數等,均可取滎穴以清心安神,洩熱涼血。  3.輸穴主治脾之疾患:“輸主體重節痛”。脾屬土,“體重節痛”是脾失健運,水溼阻滯為患。脾與胃相表裡,其他由此而產生的病症,如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噁心,肢體浮腫,大便溏稀,就可以健脾和胃,運化水溼。  4.經穴主治肺之疾患:“經主喘咳寒熱”;肺屬金,與大腸相表裡。“喘咳寒熱”,為邪襲肺王,肺失宣降所致。其他與此有關的病症,如咽乾咽喉癢,聲音嘶啞,鼻塞不通,氣喘少氣,小溲不利,大便失調,脈浮,則可以用經穴,以宣肺解表,止咳降氣。  5.合穴主治腎之疾患:“合主逆氣而洩”,腎屬水,與膀胱為表裡。“逆氣”,是指氣機上逆的病症,如腎不納氣之上氣喘咳等;洩指二陰病變,如遺尿、遺精,大便失調等,均屬腎氣虛衰,真元虧損而引起的病症,陽痿,可取用合穴以補腎育陽。又因為“逆氣而洩”的病症不僅與腎,而且與胃有關。合穴主治腎臟疾患,也可以治療胃的疾患。  感覺好就頂一下,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睡完覺後醒來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