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世小男人

    我記得十幾年前第一次聽易中天品三國的時候說過,空城計是趙雲做過,諸葛亮沒設計過空城計,按三國演義來說,司馬懿就算生性多疑也不應該輕易中招,完全可以派一小隊人馬去探探虛實,我想他不去點破空城計可能想的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要是那麼輕易就把諸葛亮殺了,司馬懿的用途也沒啥用了

  • 2 # 枯榮說

    《三國志》一書中,沒有記載“空城計”這個精彩的橋段,這個橋段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羅貫中比較偏愛諸葛亮,神話諸葛亮,這一節演的有點過分。

    但是在歷史的角度上“空城計”是不存在的。

    演義中是有的,先看原文: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

    文中諸葛亮料定司馬懿知道自己謹慎,不會弄險,但這本身就是一種弄險,這種嘗試是建立在對司馬懿足夠了解的前提下,古龍曾經說過,最瞭解你的,是你的敵人。在這一節,似乎是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使其完勝了司馬懿。

    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司馬懿難道想不到嗎?

    就算司馬懿疑有伏兵,派出一支先鋒隊試探一番總可以吧。沒有理由五十萬大軍全部撤退,這有悖與用兵之道。

    諸葛亮能想到司馬懿對自己的瞭解,那麼司馬懿便一定能想到諸葛亮對自己的瞭解。這是兩個老隊手這麼多年交手之後必然會產生的一種默契。

    (司馬懿:該配合你演出的我你視而不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的價值,取決於你的敵人。

    而反觀司馬懿的仕途,之前在曹操手下,一直不得重用,委屈的帶著自己的兒子在後院種菜,時時刻刻表現出“無大志”的一面。

    也正是因為諸葛亮北伐,不可阻擋,司馬懿才被舉薦,來到了臺前。

    換句話說,諸葛亮一死,司馬懿也就沒了價值。很可能又被排擠到後院種菜。。。

    所以,諸葛亮不能抓,更不能死。

    而“空城計”只是兩位老對手演的一齣戲,不過所有的將士都被矇在鼓裡。

  • 3 # 伯延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我的關條文章《司馬懿真的是被空城計嚇走的麼?事實並非如此》。

    下面,我還是簡要的回答下:

    正史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諸葛亮擺空城計。因此,我們也不能確定諸葛亮是否擺過空城計。

    正史《魏略》、《資治通鑑》中有過類似空城計的記載,但主角並不是諸葛亮,而三國時期的文聘和南北時期的蕭承。

    我們可以想一想,就算諸葛亮真的擺空城計,司馬懿率的十五萬大軍,會連試探性的攻擊都不做就撤走麼?這顯然不合常理。畢竟當時諸葛亮擺空城計的西縣只是一個小城,再有埋伏也不用怕呀。若司馬懿只帶一兩萬兵馬,倒還有點可信度。

    我們就用《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來分析,司馬懿為何要故意中招?

    一是諸葛亮壓根想不到司馬懿會率大軍來西縣。街亭之敗,諸葛亮此次北伐註定失敗,只能撤退,他派了主力掩護各路兵馬及百姓撤回漢中,自己帶5千兵士來西縣運糧,聽到司馬懿大軍到來,糧官差點昏倒。可諸葛亮必竟是大才,不慌不忙的叫人開啟城門,灑掃街道,自己則上城擺琴唱一首《空城歡迎你》。

    二是司馬懿也壓根想不到諸葛亮會在西縣。他只是來搶劫糧草,擴大戰果而已。若知道諸葛亮在西縣,他絕對不會來的。而且還帶15萬大軍來。這倒並非是他害怕諸葛亮,而是他深深知道諸葛亮是他的保護傘,沒有諸葛亮就沒有他存在的價值。若他抓住了諸葛亮了,不是立大功,而是大禍,魏國朝廷對他只會: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必須留下諸葛亮。當時,司馬昭還年青,還不懂政治,讓他試試攻擊,他都沒聽,還故意教訓了司馬昭一頓,然後故意誇大諸葛亮之能,倉皇帶兵撤退。

    不知各位可同意小子的意見?

  • 4 # 浪子天涯1897

    諸葛亮,空城計是真實存在的,司馬懿並非故意重招。看三國首先分析當時形勢和地理環境才會決定空城計是否真實存在。易中天評價空城計是不存在的。我認為是真實存在,空城計就是在漢中勉縣的古陽平關。殘缺的石琴還儲存在勉縣武候司,趙雲把守在此關。去過古陽平關的人都知到確是險關,當司馬義大軍壓近時,諸葛亮卻沒有什麼辦法,只能是孤注一擲,設了空城計,司馬義並非為諸葛亮空城計所嚇退軍,而是這裡十分險要的地形,把司馬義給嚇退了,二者的結合才有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 5 # 1號正人君子

    一、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傑出的軍事家。對於諸葛亮的崇拜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最早從西晉開始就已經對諸葛亮極度推崇,東晉皇帝甚至追封諸葛亮為武興王。

    西晉有個人叫郭衝,他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他寫了一篇文章《條亮五事》,裡面講了關於諸葛亮不為人知的五件事情,空城計是其中的第三件事。後世史學家包括陳壽,裴松之等等都認為這五件事是虛構的,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故事本身很精彩,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就套用了,為的是彰顯諸葛亮超一流的智慧。

    二、

    空城計的故事講的是司馬懿帶兵攻打平陽城,城裡無兵。諸葛亮大開城門,在城樓上彈琴就把司馬懿嚇跑了。其實這個時候的司馬懿根本不在西部戰場,他當時官拜荊州都督,駐軍在宛城,他的主要任務是對抗東吳,而不是蜀漢。

    三國時期,空城計的故事發生過不止一次。第一次是呂布來打曹操,曹操擺了一次。第二次是孫權攻打文聘,文聘擺了一次,具體故事可以翻看《魏略》。

    三、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的故事是假的,那麼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自然也是不能夠成立的。後世有很多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只有諸葛亮在司馬懿才能夠長久,這樣的想法是沒有根據的。《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不能夠拿小說當歷史。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就是高階幕僚,曹丕、曹睿時期帶兵打仗。在諸葛亮北伐之前,司馬懿官拜荊州都督,荊州的軍政大權集於一身,這時候他還沒有和諸葛亮交鋒。後期兩人交鋒,辛毗是司馬懿的監軍,皇帝給他的主要任務就是阻止司馬懿和諸葛亮正面對抗。和諸葛亮對峙但不交戰,這不是司馬懿個人的意思,而是整個曹魏朝廷的決定。曹魏朝廷也不都是傻子,他們都知道不能夠把諸葛亮滅掉,所以只能夠拖著,最後把諸葛亮拖死了。

    除此之外,當時東吳的陸遜也是超一流的名將。曹魏集團在司馬昭之前,他們的方針都是先滅吳再滅蜀,所以司馬懿才會駐軍宛城,對抗東吳。就算沒有諸葛亮在,司馬懿的位置還是不會動搖的。所以說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為的是保證自己的地位,這個是根本不成立的。留著諸葛亮來確保自己的富貴,這也是後人的臆想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肝火旺如何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