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蟲見愁高藥師
-
2 # 二小悟農
2010年前後,華南的對蝦土塘養殖中,就出現了“白便”。當時發病率低,可透過常規的水質調節,使用清熱解毒、保肝類中藥或抗生素就能治癒,危害較小。
之後的幾年裡,對蝦白便迅速蔓延,成了近年來的主要病害之一,最關鍵的是,致病機理尚無定論。
發病症狀
人們將對蝦白便的發生形象地描述為三個階段:
“白便”→“空腸空胃”→“偷死”(死蝦肝臟萎縮,殼肉分離)
白便初期症狀不明顯,出現食慾減退、食慾暴增都是有可能的。
隨著病情加重,對蝦吃料變慢甚至不吃料,檢查下風口水面,可見漂浮的白色糞便,有惡臭。此時檢測病蝦,會發現蝦身瘦弱(殼肉分離),腸道不飽滿,出現斷腸、空腸的現象,肝胰臟開始萎縮、變小,外觀模糊,部分病蝦出現紅須、紅腿、腸道變粗等症狀。
當病情繼續惡化,將出現偷死或爬邊。
▲“偷死”的對蝦
致病原因
化驗結果表明,“白便”並非常規的蝦糞便,而是肝臟、胰臟排出的病變組織、黏液和毒液,混合著腸粘膜和一些正常糞便,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肝胰臟和腸道發生的一種慢性病變。
可能造成白便的因素很多:
1、細菌感染
在“白便”中檢測出大量副溶血弧菌、哈維氏弧菌、創傷弧菌等病菌。對蝦生活在塘底,而這些致病菌也喜歡聚集在池塘底部,感染後可引起蝦胃腸道感染、心肝受損、胰臟萎縮。
2、藻毒素
藻毒素中的肝毒素,可導致肝臟、胰臟腫大、萎縮、出血、壞死,造成胃腸道炎症等病變。
3、水質、底質、天氣惡化
殘餌、糞便、死藻的大量積累,絮凝性底改劑的濫用,天氣暴熱等因素,可導致底質發熱,發酸、發臭,耗氧量增加,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嚴重超標,成為細菌、病毒的滋生地。
▲這隻受白便困擾的對蝦還出現了紅須的現象,紅須、紅尾經常由水質惡化引起
4、黴菌毒素
對蝦吃了黴變飼料,造成肝細胞壞死、肝臟、胰臟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礙,導致腸內粘膜和血細胞壞死。
5、濫用藥物
濫用抗生素、消毒劑、殺蟲殺菌劑均可能導致對蝦的肝臟胰臟出現不同程度損傷。
6、寄生蟲
最新的研究表明,白便是一種寄生蟲疾病,很可能與ATM(不是提款機,是蠕蟲狀體)有關。
白便防治
由於主要致病機理不明,而且病情嚴重的對蝦是沒法徹底治癒的,所以以防為主。
整體思路:“整腸保肝,調節水質”。
1、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殺除藻類,尤其注意弧菌。
2、投餵優質飼料,平時多觀察蝦糞(短粗為好)
3、定期使用解毒、調水、改底、抗應激的生物製劑。
治療的話:
1、輕度白便:服用空腸白便靈10g/kg飼料,每天兩次,連喂3-5天。用百菌消也可以。
2、中度白便:(1)全池潑灑蝦一潑靈170-250ml/667m3,同時服用空腸白便靈10g/kg飼料,連喂5天。(2)早上用光合細菌5-7.5kg/667m3,每3-5天一次,晚上用過氧化鈣2-2.5kg/667m3,每2-3天一次。同時每kg飼料中新增三黃散10-16g,諾氟沙星1g,小蘇打20g,每天喂兩次,連用5天。
-
3 #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南美白對蝦出現“白便”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病蝦腸道上皮細胞會隨糞便一起排出而形成白色棉線狀的“白便”。“白便”病危害比較嚴重,稍不注意就可能損失慘重。
病因:“白便”是一種綜合性的腸炎病,主要是病菌引起,當然,也和飼料不清潔、腐敗、發黴以及水質惡化有很大關係。綜合性病因導致對蝦肝胰腺和腸道受感染,不能正常消化吸收。
防治措施:1、監測水質。定期用水質快速檢測裝置監測水質,如果水質變壞,可用生物製劑及時調水、適時改底,以免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損傷對蝦肝胰腺。
2、發病期間不停止投食,但要適量減少投餵量。換掉髮黴、回潮、腐爛的飼料,投餵營養豐富的精飼料。
3、內服藥。在飼料中新增水產多維和抗菌藥物(市場上種類很多),再新增適量“三黃粉”。
4、定期消毒殺菌。
5、對於病情嚴重,無可挽回的蝦,可撈出“丟車保帥”,以免因為一棵小草,失了整片森林。
回覆列表
目前來說,南美白對蝦的白便問題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一旦發病,沒有非常切實有效的方法可以從根本上去控制和治療。
所以對於對蝦的白便問題,主要措施在於預防,減少發病率才能減少損失。
對蝦發生白便的根本問題在肝胰腺,要預防白便問題主要應該保護肝胰腺。
龍昌膽汁酸是提取自動物膽膏的飼料新增劑,膽汁酸是脊椎動物的肝臟分泌的膽汁的主要成分,膽汁酸在動物體內對於促進脂肪消化吸收、增強肝臟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南美白對蝦養殖全程使用龍昌膽汁酸保肝護肝,可以促進肝胰臟和腸道發育得清晰飽滿,增強肝臟功能,減少毒素蓄積和侵害,有效預防對蝦肝胰腺疾病的發生,降低腸炎、白便的發病率,提高對蝦成活率和產量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