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08403161201

    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要細下來把問題問到能幫孩子找到解決方案。一定記住,不是要去譴責孩子,不是去告訴孩子上課要認真聽講,這些話是沒有用的,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認真聽講。這個時候最有效的事情是幫孩子找到辦法,幫孩子一起找到他不能解決問題的那個困惑點,然後給他一個建議,並且孩子用了這個辦法後真的有效,問題就解決了。

    很多家長在問孩子情況的時候,是問不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強調一點,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不能去譴責孩子,要做到接納。你必須得認為,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這不是孩子做了壞事,不要批評孩子。這時候孩子才能告訴你,他怎麼了,遇到什麼困難了。否則,家長問孩子也問不出來。

    如果家長問不出孩子的問題怎麼辦?家長可以找一個孩子信任的人來問。另外如果家長智慧不足,即使問出來也可能幫不到孩子,而往往家長問不出來的可能性更大,大部分的家長是根本問不出來。為什麼?因為家長討厭孩子。當你討厭孩子,孩子在跟你說話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你對他是不友善的,他就會有話不願意跟你講,這個時候,家長自然就幫不到孩子了。

    解決孩子做作業慢的幾個對策(一)一、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孩子寫作業時不知道有什麼作業,對各科作業的先後順序不懂得合理安排,寫作業時文具準備不齊全,用到的時候才慌慌忙忙去找……這樣不能合理規劃,寫作業當然慢了!其實如果仔細觀察這類孩子,就會發現:他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丟三拉四,不懂得安排和規劃。其實孩子會這樣,責任完全在父母。其實孩子的磨蹭是父母一手包辦出來的。對於幾歲的孩子,家長往往缺乏耐心,覺得與其讓孩子做事,做得亂七八糟的,還不如幫孩子做更省時省力。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不願意主動做事、想事,思維變懶,惰性越來越強。孩子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不管是自己能不能做的事情都會習慣性地依賴他人。如果父母不讓孩子自己考慮和承擔一些事情,孩子就不會獨立起來,條理性就會很差。

    對策:對於這樣的孩子的學習狀況,父母要慢慢教會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文具要事先準備好等。但這隻能治標。真正要治本,要讓孩子做事有條理的話,還得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從各方面放手,要讓孩子自己學著照顧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幫孩子去做,要學著做一個懶媽媽,甚至可以讓孩子適當幫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孌得能幹起來,條理性也會越來越好。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100%理論!世界上許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論,如果所有事都是媽媽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們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潛力也能爆發80%。如果父母都幫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實際上就給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潛力就一點也發揮不出來了。當然,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

    有些孩子什麼都好,作業工整,成績優秀。就是有一個毛病,寫作業特別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乾淨的地方,他(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寫作業花的時間就長了。每次媽媽告訴她只有一兩個字不整齊不要緊,接著往下寫就是了,但是不行,他(她)非要擦了重寫,媽媽為此也很苦惱,想過很多辦法,還是不起多大作用。

    這類孩子是天生的“追求完美主義傾向”。但是還有些孩子的寫作業慢卻是父母們無形中訓練出來的,許多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樣樣都完美,樣樣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哪怕是孩子身上的一點小問題,父母也極力放大。比如作業:哪怕有一丁點兒不好的地方,父母都嚴格要求,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這樣要求的最終結果,不是孩子寫作業慢就是對學習害怕。

    對策:對於這種老是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對患有橡皮綜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儘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家中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脫敏訓練”,即用獎勵的手段來強化訓練,督促孩子儘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三、學習基礎差——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有困難。

    這種孩子是因為因為學習基礎差,很多知識點沒弄懂,很多題目不會做,所以一讓他寫作業,他就頭疼,一個人幹著自己頭疼的事,他當然不可能主動,當然是能拖則拖呀!

    還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學習,對於作業能湊合就湊合,在學習上感受不到半點樂趣,實在逼得沒辦法了,才做點。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型別,那麼真正要解決的不是磨蹭的問題,而是怎麼輔導孩子,讓孩子學習好起來,能跟上班。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知識上的缺陷和學習興趣的問題,作業速度自然快了。

    對策:

    一、在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麼辦?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就拿去問父母,問完之後再接著寫作業,再寫的時候就需要反應半天,自己剛才寫到哪兒了。剛坐下沒多久又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了,又拿去問。這樣來來回回折騰,時間就耽誤了!其實這樣做一方面會打斷做作業時的安靜氛圍和專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會打斷孩子做題和寫作業的思維。所以建議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調換順序做題。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題目,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的思路。

    二、對於孩子不懂的題目,父母給孩子補習。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哪裡沒弄懂,然後給孩子補上這部分不懂的知識,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儘快讓孩子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否則學習上就會掉隊!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腦兒講給孩子聽,而應是啟發孩子,最後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做出來。孩子一旦知識點懂了,學習慢慢好起來,自然速度就快了。

    三、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人就是這樣,對於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願意快點做;而對於枯燥的事,不那麼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這是人的天性!所以,對於這類不大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多想辦法,儘量調動孩子的寫作業興趣,比如:透過遊戲的方式、競賽、鼓勵的方式來安排作業。比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規定時間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比如去吃一頓肯德雞、做一件有益於孩子而孩子又喜歡的事,但不要總以物質的鼓勵和獎賞作為啟發的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的人事物,用“大船難掉頭”和“千載難逢”來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