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樹高風清
-
2 # 黑與白001
道德標準的運用物件是整個社會。它保護的是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不否認如果個人利益和大眾利益出現衝突的時候。人們有權利優先選擇保護大眾利益而犧牲個體利益的原則。這是社會管理和規範的需要。這是從大局出發的利益觀。個體必需為大眾的利益做出讓步的,兩者權衡取其重符合集體觀念和權益。
-
3 # 山村野人週三
道德是不分你我的,道德就是人類要求自已對自已的行為進行自律,要求所有人都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因此,道德標準很重要,什麼行為是尊守道德、什麼行為是違反道德,只要大家都公認一個道德標準,對道德就沒有爭議了,都樂意尊守執行了。
什麼是道德?尊守物各有主的規則,不是自家的東西不能要,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做事謀利。這就是全人類的最底道德標準。無論任何個人、團隊、政黨、國家都必須尊守這個道德底線。違反這條底線行事,人類社會將永無寧日。這是人類社會數千年曆史證明了的真理。
當今的人類社會科技發達,科技給人類帶來了豐富的物質。但是最發達的科技如果不受道德約束,不但不能造福人類,反而會造成人類滅亡(核武就有滅絕人類的功能)。因此可以肯定地說:目前人類還能每天都能看到日出日落,靠的是道德的支撐。有朝一日某個擁核國家違反道德底線,你我再也看不見日出日落了。如果人們還愚蠢地把道德分你我,以為把責任推給別人,自已就能置身度外了,只可惜那核武器不承認這個。
道德靠自覺自律,但有時候當局者迷,未及時發現自身的缺德行為,需要別人指正是必須的。當然,如果缺德者不接受別人指正,那隻能請法律出場了。法律是道德的衛士、法律是道德的暴力推行者。道德與人類共存,人類什麼時候放棄道德就什麼時候歸零。
-
4 # 呵呵說吧
首先需要區分的,是道德的使用範圍。
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是“律己”,自己修生養性使用。自己如果具備道德,會自然的吸引他人注意、模仿,這稱為“示範效應”。
在日常,會有“什麼德行!”的說法。說的是在區域範圍內,已經有成俗的習慣,雖然還沒有約定成章。如果越過了這個習慣,會有異議。
當然,也經常會有如“你應該這樣做”、“這樣是為你好”等等類似的話。這符合道德的“教化”,宣揚教化育人,是華人的傳統,從父母長輩處體會很多。這與自己的“獨立”,本不應該衝突,就看自己怎麼對待了。
社會上,可以把道德公示,公共道德,需要的是共同的遵守,可以看作是提倡。現在看,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更需要的是規章制度。
-
5 # 風嚎777
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這題目很傷腦。
一,道德標準不應該是你的我的那麼寬泛,如果是那樣,就不能稱之為標準了,所謂標準,是認定的尺度,大眾遵循的一種行為準則,不可能因人而異,只可能人服從標準,不可能標準服從人。
二,道德標準不能與利益直接掛鉤,就象權力與利益的關係,要麼透過權力尋租謀求利益,要麼透過置換獲得利益,道德標準不管與什麼樣的方式,都不可能直接獲取利益,那麼有一種可能,比如美國法律兒子沒有膽養父母的義務,如果一位中國父親攤上一位美國兒子,中國父親用中國的道德標準要求美國兒子盡膽養義務,這種情況符合以上命題。
道德綁架事實存在,尤其是資訊時代,網路發達,資訊常常呈爆炸式傳播,有些案例表象簡單,其實更深遠的內情外面不知道,當事人也不可能去澄清,被輿論綁架,也被道德綁架。
但無論如何,我用我的道德標準都無法綁架你的利益。除非我倆都是有錢的戲子,我將僅有的一個億全部捐獻給社會了,我知道你也有一個億,所以我大造輿論,認為你也應該全捐出去,最後你捐了,這也符合命題。
回覆列表
所謂的道德標準,應該是有正確取向的、富有正能量的,不偏不倚的。道德標準,必須是客觀的、有積極意義的的道德規範。強加於個人意願和意志的所謂道德標準,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對一種事物或一種現象,有個人的看法和見解,甚至提出批評意見,這都屬於正常的道德範疇。但是惡意中傷和攻擊,就超出了正確的道德標準的範疇了,這是不應提倡的。自己對別人提出不同的的意見,正確的就應該接受和笑納,不正確的自然是無法強加的。正確的道德標準是公然昭著的社會存在,是約束和指導人們行動的道德準繩。對的一定是要恪守的,不對的也是強加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