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養生的雪姐姐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一場秋雨一場涼。

    8月23日,迎來了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

    “處”,有終止,躲藏之意,處暑,意味著炎熱暑天結束,涼爽秋天到來。

    處暑之後,暑熱尚未褪盡,此時,是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

    秋冬是進補時刻,處暑之後,做好身體養護工作,可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如此一來,對於安度秋冬,減少疾病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處暑時節,多食一白,常飲二水,做好三件事,安度秋冬,少生病!

    處暑時節,多食一白

    即:白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蓮藕,可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當令滋補佳品之一。

    蓮藕,自古就被視為祛淤生津之佳品,處暑時吃點蓮藕,滋補更健康。

    藕含豐富的維C及礦物質,有益於心臟,促進新陳代謝、防止面板粗糙。

    此外,蓮藕能消除疲勞,調中開胃,益血補髓,具延年益壽之功。

    蓮藕,可熟食,也可生食。

    熟藕,甘溫,有滋陰養血的之作用。

    生藕,則有涼血散淤之功效。

    同時,蓮藕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鐵量高,對於一些缺鐵性貧血的人來說,食藕有很大的好處。

    處暑時節,常飲二水

    處暑後,進入秋季,燥主秋令,人體易被燥邪侵害。

    此時,多補充水分,滋陰潤燥,對抗秋燥,對身體有諸多好處。

    因此,處暑時節,不妨常飲下面兩種水。

    1、熱茶水

    經常飲茶,能祛頑疾、強體魄、安心神、潤喉腸、降脂減肥、益壽延年。

    尾參茶,泡水喝,可滋陰潤燥,對抗秋燥之症。

    尾參,是生津潤燥的佳品,用其泡水喝,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增強免疫力之效。

    尾參,含有的維生素A,對改善乾裂、粗糙的面板狀況有不錯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對抗秋燥不適。

    女人如花,經常喝點花茶,對於健康,十分有益。

    山刺玫花,泡水喝,可調節內分泌,活血化瘀,疏肝理氣。

    經常泡上一杯,有助於女性排毒,還可調理痛經。

    女性,經常用山刺玫花泡水,有助於給子宮排毒,還可美容養顏。

    處暑時節,寒暑交替,晝夜溫差大,冷暖多變,需胃腸疾病高發期。

    谷谷丁紅茶,泡水喝,可清胃熱、消胃炎,止胃痛,對幽門螺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谷谷丁,可使幽門螺桿菌轉陰,潰瘍面癒合、疼痛停止。對胃潰瘍,及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將谷谷丁,發酵後炒製成茶,泡水代茶飲,可大大降低寒性,對於胃部健康,大有益處。

    2、淡湯水

    處暑過後,進入“秋燥”模式,除了飲茶,湯水也不能少。

    處暑後多喝湯,有助於養陰清燥,潤肺生津,預防不咳嗽等秋燥之症。

    荸薺煮湯,可養陰益胃、健脾益肺、消積化滯,適用於處暑節氣,出現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者。

    冰糖雪梨銀耳湯,也是處暑時節不錯的選擇。

    肥嫩多汁的雪梨,可潤肺生津、止咳化痰,養陰潤肺。

    銀耳,可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冰糖可止咳,一起煮湯飲,對健康大有益處。

    處暑時節,做好三件事,安度秋冬,少生病第一件:調脾胃,為進補打基礎

    《脾胃論》裡說: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

    處暑過後,要注意調養脾胃,為秋冬進補打下良好的基礎。

    粥與腸胃相得,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止痛之功效。

    山藥粥,溫和、滋補,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對治療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適當吃點山楂,有助於健脾和胃,幫助秋補打好基礎。

    第二件:做保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老話講:“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但要知道,這“秋凍”也是有“原則”的。

    尤其是,處暑後,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容易刺激血管,誘發血管類疾病。

    早晚穿衣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秋凍時節,要記得通風開窗,注意保暖,不可貪涼。

    夜晚入睡時,一定要蓋上被子、毛毯被之類的被褥,抵禦夜涼侵襲。

    處暑之後,早晚溫差大,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護陽氣。

    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首先要保證“肚子暖”,避免著涼。

    其次,要注重“手腳暖”,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氣溫變化。

    第三是注重“背部暖”,背部適當保暖可以預防感冒等疾病。但

    要提醒您,暖而不出汗是準則,否則出汗後容易受涼感冒。

    第三件:早睡早起,防“秋乏”

    處暑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

    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保證充分睡眠,早睡早起,睡一份午覺。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

    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工製作l傘是怎麼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