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笑的一生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今天,7月12日,進入出伏,也就是頭伏的第一天,此後的40天,為“三伏天”。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那麼,為了健康,入伏後該如何養生呢?

    入伏,健康過夏,“吃一物”

    那就是——餃子。

    俗話說得好,“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熱天吃熱食,在中醫科學中是十分有道理的。

    伏天溫度高、溼氣重,解暑清熱祛溼是保健的重點,在這種天氣下,人一般沒有精神、胃口不佳,所以養氣健脾開胃就顯得尤為重要。

    餃子味覺豐富、花樣頗多, “好吃不過餃子”,自古就被認為是開胃的佳品。

    特別是熱騰騰的一碗餃子,吃下去發發汗,還有祛病的作用。

    餃子皮是白麵主食,餃子餡是肉類蔬菜的組合,一碗簡單的餃子,卻完整地構成了我們每日所需的膳食金字塔,營養豐富,可以很好地補充伏天消耗的體力、精神。

    入伏,健康過夏,飲二水

    1、茶水

    多喝熱茶,不僅可以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

    入伏後,天氣炎熱,此時,人體十分容易上火。

    用一些清熱解暑的小植物,搭配泡茶飲,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白鼓丁菊花茶,泡水喝,可下火、消炎,改善口乾苦,咽喉不適等。

    白鼓丁,有著“天然下火草”之稱,又是中藥界清熱解毒的“八大金剛之一”。

    白鼓丁入肝、胃二經,擅長清肝熱,降胃火。凡是肝火引起的口苦、口乾、口臭、咽喉疼痛等,皆有效。

    菊花,是清熱解毒、下火的好幫手,可快速降火,與白鼓丁搭配,清熱解毒效果加倍。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質溫和,擁有獨特的花香,可舒緩情緒,消除沮喪、緩和壓力,幫助身體對抗“夏乏”。

    這幾種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後,泡上一杯,清熱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處。

    2、湯水

    三伏天,很多人,口淡乏味,食慾不振,需要健脾、開胃。

    此時,喝點熱湯,可以健脾、開胃、促排毒!

    冬瓜瘦肉湯

    材料:冬瓜半斤,瘦肉2兩,姜,蔥,食用油,鹽

    做法:

    1、將冬瓜洗淨,切成絲。瘦肉中加入適量生粉和鹽,攪拌均勻。姜切絲,蔥切小段。

    2、鍋裡下一勺油燒熱,下入冬瓜,翻炒出味。

    3、將冬瓜炒軟後,倒入適量水,燒開。

    4、水燒開後,下入瘦肉和薑片,用筷子將瘦肉劃開。

    5、下入瘦肉後再煮4-5分鐘,加入適量鹽調味,將湯盛出,撒上蔥花即可。

    入伏,健康過夏,做三事

    第一事:養護心臟

    夏養心,入伏後沒,一定要注意養護心臟健康。

    1、睡午覺

    午休時刻,小睡一會,補一份午覺,有益心臟健康。

    現代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時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午睡15-30分鐘,可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梗的發病機會。

    2、食清淡

    飲食上要保持清淡,平抑心火,補益心氣,同時也要調養肝、脾等,以低鹽、低脂、多維生素、清淡的食物為主。

    第二事:保護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而夏季炎熱,脾胃虛弱,容易出現食慾下降、失眠煩躁等表現。

    “長夏養脾”,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同時避免脾溼加重。

    所以,入伏後,要注意保護脾胃。

    1、不貪涼

    入伏後,天氣炎熱,很多人會容易“貪涼”。

    此時,十分容易發生腹瀉、腹痛等胃腸疾病。

    所以,為了健康,一定要注意,切莫貪涼,保護常腸胃。

    2、保證睡眠

    脾胃不和則寢不安。

    脾胃功能不好,往往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睡眠質量。

    養好脾胃,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第三事:祛溼排毒

    伏天,溼熱重,容易導致臉部出油、長痘、齒痕舌、便溏等,危害健康。

    所以,入伏後,一定要注意祛溼排毒。

    1、不溼發入睡

    炎熱的夏季,每天都要衝沖澡,但是,要注意,頭髮幹後再入睡。

    一旦溼發入睡,容易導致溼氣入體,導致整個人提不起精神。

    此外,溼著頭髮睡覺,還會引起頭屑增多,枕頭潮溼有細菌等問題。

    所以,睡前一定要將頭髮吹乾。

    2、揉陰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是人體的排溼大穴。

    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驅除體內的脾溼。

    稍微用些力點按此穴,再開始揉按,按摩5-10分鐘左右。

    或者,拇指指端放於此穴,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至區域性有酸脹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昌冬奧槽點多:馬桶水擦洗臉池,喝飲料舌頭變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