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鳥言夷面
-
2 # 是龍就上天
地方的發展,帶動了地方語言。鄧小平主席在1979年南巡,在東海那邊畫了一個圈後,深圳成為首個特區,帶動整個廣東發展,廣東話(粵語),很快成為言語中的翹楚,頓時,祖國大地掀起粵語熱,但凡聽到說粵語者,都得另眼相看。各地綜藝小品隨之跟風,一片“頓母雞(對不起)和的啦的啦聲”......
吳語,吳越方言,上海及周邊語言: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我泥有你,你泥中有我......即: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好一個情濃義更濃。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有人把吳語列為高階時尚語言,非常奇怪,太多太多的華人,對吳語仍然是一頭霧水,反而對粵語有少許理解,深圳作為改革開放試點,熟悉粵語,也許是人們對改革開放肯定和認可。
無論粵語、吳語,語言像音符那樣動聽,畢竟是地方語言。普通話作為我們現在通用語種,基本上國內溝通已無障礙,再去了解地方語言,同時也瞭解了地方民俗,會收穫很多樂趣和知識。
首先提問應該改為“為什麼嶺南百越人說粵語比其他所有的語音更富有聲調性?”
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眾多越族支系,《呂氏春秋》統稱這些越族諸部為"百越",其它文獻上也有"百粵"、"諸越"等稱謂。
古有定論:
唐 白居易《送客春遊嶺南二十韻》:瘴地難為老,蠻陬不易馴。土民稀白首,洞主盡黃巾。
唐代柳宗元:“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噪”。
《魏書》形容越佬族“鳥聲禽呼,言語不同,猴蛇魚鱉,嗜慾皆異”。
唐代劉禹錫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
《六祖壇經》慧能法師自述語音不正,六祖弘忍祖言:‘汝是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可差別?
北宋蘇東坡:“苦鴃舌談,爾汝不相酬,未著絕交書,已嘆交遊絕,門前空羅雀,巷語紛鴃舌”。
宋代周去非“餘又嘗令譯者以禮部韻按交趾語,字字有異”
明代徐霖:“中原雅韻何消記,南蠻鴃舌且休題。”
雞叫是 " 各個國家 "(咯咯咯噶)
鴨叫是 " 價格改革 "(嘎嘎咯嘎)
如果" 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 "來說
畫風就徹底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