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gccghcc

    聯縱抗秦,壯大楚國. 屈原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終其一生,他都在為楚國的興盛奔走呼號,可惜由於小人當道,國君又善惡不明,邪正不分,致使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反因被讒兩次離開了朝廷。作為詩人,屈原造詣極深、影響極大,傳世作品頗豐,其中最能代表其成就、體現其為政思想的,是他被楚頃襄王放逐之後所寫之《離騷。》縱觀《離騷》中所體現的屈原的為政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以政為德、治理美政 屈原始終不忘作為“苗裔”所肩負的責任,他多次規勸懷王“撫壯棄穢”,修德任賢,治理美政,意思就是要懷王“以政為德”。詩人透過對夏禹王、商湯王 、周文王三位賢明君王“雜申椒與菌桂”做法的描述和對堯舜光明正大,在遵循古代治國的正確軌道基礎上,開闢一條治國平天下的康莊大路的頌揚,又透過對桀紂放縱不檢、走上邪路,以致弄得寸步難行史事的重述,希望懷王能夠以史為鑑,任人唯賢,以政為德,並表示“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詩人的感情是真摯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就在被放逐之時,也依然苦心規勸懷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寥寥數語道出詩人的良苦用心,時光易逝,草木零落,年歲將盡,屈原擔心君王如不及時修德任賢、治理美政,則將年華老大,無所成就。屈原的內心深處一直有著這樣一種危機感,他本人也因而更精勤修德礪行,勤勉工作,常若不及,恐時不我待。 二、以民為本,情繫人民 屈原雖沒像孟子那樣,明確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民本主張,但人民在他的腦海裡始終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詩人被逐朝外,不能容於同列,但她始終如一的惦念著祖國的人民,他“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想到“民生之多艱”他就“長太息以掩涕”,從中可以看出屈原對人民的感情是多麼深厚,多麼真摯。詩人把自己的愛國之情由關心國君轉移到同情民生疾苦上來,這是詩人愛國思想的昇華。如果說屈原原先的愛國之情是樸素的、自發的,那麼這裡詩人所表達的愛國思想則具有一定的深度,是自覺的。可以這樣說,正是善良淳樸而又多災多難的勞動者給了詩人莫大的動力使他堅定不移的恪守內心所好,“雖九死其猶未悔”。詩人在《離騷》中表現其民本思想的語句並不多,但作為一個進步的詩人他的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對人民的關切與同情,詩人那顆充滿激情的心靈始終在和人民一起跳動。 三、嘔心瀝血、舉賢授能 屈原始終堅信,明君賢臣是治平的先決條件。他說“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屈原平生憎惡“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之徒,他渴盼楚國出現聖賢的臣子,能像他那樣棄“餘身之憚殃”於不顧,勤勉的奔走於國君前後,幫助國君趕上前代賢明君王的足跡,使楚國免於敗亡的厄運。於是,詩人“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目的是等國家需要的時候向君主舉薦。從中不難看出,他當年培養人才之眾,花費心血之多。 屈原深諳賢能之人對於治國的重要性,其在後文中所舉傅說之遇武丁、呂望之遇文王、甯戚之遇齊桓之例,雖然假借“巫咸”之口,說明賢臣即使出身微賤,只要有才德,明君就會提拔之理。但在很大程度上,詩人是想以這些事例來警醒國君,使其意識到聖賢之臣對於治國的重要性。就是在懷王屢次翻悔、推託、變卦,不信任詩人,疏遠詩人的情況下,他還依然辛勞的為國家培養人才,並不失時機地勸諫國王舉賢授能。可見,這種思想在詩人心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四、忠君愛國、高尚峻潔 《離騷》篇首有云“帝高陽之苗裔兮”,屈原自道本與君共祖,身為王臣,世有令名,以至於己,是恩深而義厚也。既與楚同姓,為世臣,便有宗國不能去,不能傳舍其國,而行路其君之義。在詩人所處的那個歷史時代,同姓之臣義無可去,死國之志已定於此。所以,屈原起始的愛國意識是在上述思想基礎上產生的,是一種朦朧的愛國主義,更確切的說是一種興國是己任、與國共榮辱的忠君愛國思想。 屈原開口便述其譜系,一定抱有許多哽咽,藏有許多難與世人言明的悲哀。句中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日某月某年,尋思墜地,作此結果,數得瑣屑,念得淒涼,通篇最慘部分恐怕就在於此了。顧名思義,屈原當生之日便是盡瘁之辰,他認為作為臣子不能盡忠,辱其名,辱其考。屈原忠君愛國思想從中可窺一斑。 自古就是“君訪賢臣易,臣遇明君難”,屈原的賢明與忠貞,懷王不僅“荃不察”反而聽信讒言,疏遠詩人。此時,詩人內心深處已經有許多的失意之感,但他卻依然自我安慰,“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接下來的一句“忍而不能捨也”更顯示出這一心情的矛盾化、複雜化。就是在此時,詩人大聲疾呼,“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詩人太忠君愛國了,就是在幻想中的“天國”也未曾丟棄這一思想。 在是繼續留在楚國,還是去國離鄉的問題上,詩人問卜於靈氛和巫咸,經過權衡,靈氛的勸告在他的思想上佔了上風,於是他衝破了楚國的範圍,進入了“固流上下”、“浮游求女”的另一幻境。然而在行進之中,卻“忽臨睨舊鄉”,結果“僕伕悲餘馬懷”、“蜷局而不行”。是啊,這個素懷遠大理想而又忠君愛國的屈原,怎忍離開宗國而事諸侯?!此時,屈原忠君愛國,高尚峻潔的思想已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之,屈原一生雖有經濟大才而莫之能用,平生精力盡瘁於楚辭文學,其中又以《離騷》著稱。荒江老屋,自為孤忠,天高地迥,號呼靡聞,離亂煩惑之際,猶忍死以畢其辭。其中盡溢荊楚之遺聲,紓羅淵之悲痛,醒季世之人,其永照萬古的偉大思想可與日月爭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倉鼠溼尾症拉肚子拉出腸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