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鏡曉先生
-
2 # 飛豬漲姿勢
大家都說T-50是“拍扁”了的蘇-27,這是因為該機與蘇-27一樣,採用了經典的升力體氣動佈局。
在蘇-27和T-50上,飛機的機翼與升力體機身平滑連線,兩個各自獨立的發動機吊艙安裝在機腹。俄羅斯人把這稱為是一體化氣動佈局,這種氣動佈局使戰鬥機的機身也能產生很大升力,提高飛機的升阻比,並提供了充裕的內部空間去佈置油箱和其他裝置。風洞試驗表明蘇-27的T-10原型機以0.85馬赫巡航時的升阻比達到12.6。
蘇霍伊設計局不是沒想過把兩臺發動機艙之間的“隧道”填平,曾經為蘇-30設計了一種機腹保形油箱,佔據兩個發動機艙之間的空間。但這種機腹“隧道”保形油箱導致蘇-30氣動外形出現重大改變,機身不再為升力體結構,對飛機效能造成不利影響。在加上“側衛”系列戰鬥機本身已經具備充足內油,盲阻增加航程將超過機組人員的承受能力,得不償失。因此這種保形油箱沒有量產。
實際上與蘇-27的機腹隧道相比,T-50 為了機內武器艙空間已經部分填補了“隧道”空間,當然還是有較淺“隧道”存在,保留了升力體的作用。如果T-50也把機腹隧道填平,除了氣動外形的不利影響外,增加的重量也會降低該機的推重比,其結果就是機動效能的劣化,得不償失。
俄羅斯的T—50作為俄國唯一的一款五代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與美國F22抗衡的隱身飛機,雖然隱身效能較殲20和F22還是很大的差距,但是整體的效能甚至還略勝一籌,因為現在F22已經投入服役,已經逐漸成為美國空軍戰力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俄羅斯的T50還在試飛階段,雖然設計的效能很先進但是還是存在技術方面的問題,現在T50公佈的飛機效能已經可以媲美F22戰機了,那未來在更新一系列配件之後會有更大的提升。
T-50的設計問題一直都是大家所關注的,飛機底部的通氣孔設計是有很有講究的,有些軍事迷就發現底部的兩個通氣孔的設計不是一樣的,而且兩側的發動機也是凹進去的,這些設計感覺很新穎,其實不然,純屬無奈之舉。
T50作為隱形戰機,飛機的穩定性和隱形功能是最重要的,所以飛機的設計者就在機翼和整體結構做文章,首先是發動機的位置,因為發動機的效能問題,雖然這款發動機不能完全發揮出T50真正的實力,但是要是把這發動機安裝到飛機上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是安裝兩個,所以就設計了這種凹進去的設計,把發動機空間控制到最小,以便在控制的時候增加飛機飛行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