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
【運河之都】我的家鄉淮安地處蘇北平原,是蘇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轄大運河之地利,據淮河而控江湖,與杭州蘇州揚州並稱為運河四大都市。
【歷史名城】淮安有2200多年的城市沿革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靈而人傑,百戰百勝的大將軍韓信,《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巾幗英雄梁紅玉,新中國締造者之一週恩來,都是蘇北淮安人氏。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或地區特有的共享生活習慣,在淮安的民俗文化元素中,有兩個典型的地域符號:一是運河文化符號,借大運河之地利,成為南船北馬的換乘之地,兼南北兩地之民風,融江淮平原之習俗,揉南北風味於一爐的淮揚菜就是佐證;二是佛教文化符號,受吳承恩老爺孑《西遊記》之薰陶,春節中蘊含著淡雅的西遊神韻。
【春節年味】
【臘八節】一碗甜粥下肚後,千家萬戶便啟動了一年一度的春節程式。
【過小年】臘月廿三撣塵日,廿四祭灶爺,廿五請門神,貼對聯,掛年畫,剪窗花,家家戶戶備年貨,乾乾淨淨迎新年。
【敬神明】明中葉時淮安佛道大興,庵觀寺廟眾多,信徒者眾,由此除夕之前,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千家萬戶一請菩薩,二祭先人,不如此,這個年肯定過不踏實。
【守歲夜】除夕至親相聚,吃團圓飯,喝壓歲酒,守除夕夜;不過,熬夜大都是老人的事,年輕人和瘋了一天的娃娃們,早就進了西遊夢鄉。
【壓歲錢】無論窮富,要給孩子們穿新衣;無論多少,小兜兜裡一定要有紅紙包的壓歲錢。
【放爆竹】燃放爆竹是春節的高潮,除夕新舊交替時放爆竹是崩窮避邪,初一早上是開門大吉,初五是接財神,元宵節是圓圓滿滿;爆竹多以紅紙裹紮,燃後滿地紅紙碎片,老人不許掃地……放爆竹是童年最歡樂的記憶了……
【拜大年】初一五更即起,換新衣,吃湯圓,先拜長輩,再敬四鄰,五服內的長輩無論如何是要登門磕頭的,即使沒撈著紅包,小口袋也裝滿了花生糖果……
【隔年食】初一至初五,不動生米生肉,吃除夕前做好的熟食,新年吃舊年食,寓意年年有餘。
【接財神】正月初五點燭敬香接財神,圖新的一年財運亨通。七不走,八不回,初七之後,省親的家人啟程離鄉,走時大都帶著淮安的茶饊,這可是歷史悠久的中華美食名點,春秋時稱粔敉,漢朝時稱環餅,大唐時稱茶饊,明清時隨著大運河的船隊名揚大江南北。
【元宵節】元宵節象自由活動日,鬧元宵,看淮戲,踏春效遊,逛街賞月,寺內齋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元宵節後,年味散去,至於二月二龍抬頭,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兒時的年與時下的年各有各的味道,年沒有變,風俗也沒有遠去,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也找不回來兒時過年的那種心情了……
【家鄉的年味】
【運河之都】我的家鄉淮安地處蘇北平原,是蘇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轄大運河之地利,據淮河而控江湖,與杭州蘇州揚州並稱為運河四大都市。
【歷史名城】淮安有2200多年的城市沿革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靈而人傑,百戰百勝的大將軍韓信,《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巾幗英雄梁紅玉,新中國締造者之一週恩來,都是蘇北淮安人氏。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或地區特有的共享生活習慣,在淮安的民俗文化元素中,有兩個典型的地域符號:一是運河文化符號,借大運河之地利,成為南船北馬的換乘之地,兼南北兩地之民風,融江淮平原之習俗,揉南北風味於一爐的淮揚菜就是佐證;二是佛教文化符號,受吳承恩老爺孑《西遊記》之薰陶,春節中蘊含著淡雅的西遊神韻。
【春節年味】
【臘八節】一碗甜粥下肚後,千家萬戶便啟動了一年一度的春節程式。
【過小年】臘月廿三撣塵日,廿四祭灶爺,廿五請門神,貼對聯,掛年畫,剪窗花,家家戶戶備年貨,乾乾淨淨迎新年。
【敬神明】明中葉時淮安佛道大興,庵觀寺廟眾多,信徒者眾,由此除夕之前,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千家萬戶一請菩薩,二祭先人,不如此,這個年肯定過不踏實。
【守歲夜】除夕至親相聚,吃團圓飯,喝壓歲酒,守除夕夜;不過,熬夜大都是老人的事,年輕人和瘋了一天的娃娃們,早就進了西遊夢鄉。
【壓歲錢】無論窮富,要給孩子們穿新衣;無論多少,小兜兜裡一定要有紅紙包的壓歲錢。
【放爆竹】燃放爆竹是春節的高潮,除夕新舊交替時放爆竹是崩窮避邪,初一早上是開門大吉,初五是接財神,元宵節是圓圓滿滿;爆竹多以紅紙裹紮,燃後滿地紅紙碎片,老人不許掃地……放爆竹是童年最歡樂的記憶了……
【拜大年】初一五更即起,換新衣,吃湯圓,先拜長輩,再敬四鄰,五服內的長輩無論如何是要登門磕頭的,即使沒撈著紅包,小口袋也裝滿了花生糖果……
【隔年食】初一至初五,不動生米生肉,吃除夕前做好的熟食,新年吃舊年食,寓意年年有餘。
【接財神】正月初五點燭敬香接財神,圖新的一年財運亨通。七不走,八不回,初七之後,省親的家人啟程離鄉,走時大都帶著淮安的茶饊,這可是歷史悠久的中華美食名點,春秋時稱粔敉,漢朝時稱環餅,大唐時稱茶饊,明清時隨著大運河的船隊名揚大江南北。
【元宵節】元宵節象自由活動日,鬧元宵,看淮戲,踏春效遊,逛街賞月,寺內齋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元宵節後,年味散去,至於二月二龍抬頭,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兒時的年與時下的年各有各的味道,年沒有變,風俗也沒有遠去,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也找不回來兒時過年的那種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