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智玩家

    老子之後的學人讀《老子》基本上都能讀出「出世」與「消極」的內涵。

    這其中有兩個非常關鍵原因:

    原因一、老子出函谷

    「老子出函谷」這件事本身就會給人產生「出世」與「消極」的印象。

    在出函谷之前,被尹喜留下,寫了《老子》,寫好就走了,從此再也沒有了蹤跡……

    原因二、後世學人不解《老子》的字義

    老子在函谷關寫的《老子》一定是他自己寫的,而不是什麼口述。

    因為我們從解讀郭店出土的楚墓竹簡《老子》來看,老子用的是非常古老的文法。

    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古代文言文,在文法上都是以表意為主的,而《郭店楚竹書老子》中所表現出來的文法是比文言文更古老的文法,是表象的。

    老子之後的學人用表意的思維去讀表象的文法,在理解上,就會存在障礙。

    但是,後世學人讀《老子》最大的障礙在文字上。

    老子寫《老子》用的是表象的古文法,所以,他所用的字的字義,也是古字義。

    大家想一下,老子的古代那是什麼時候?

    沒錯,老子用的字的字義,都是甲骨文、金文的字義。老子擔任過周朝天下典籍研究的官員,他通曉古文法、古字義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對於當時國家教育並不發達,交通、通訊很落後的環境來說,老子的這種對古文法、古字義的學識,除了小圈子,相信也沒有幾個人能懂。

    換言之,即使是在老子寫完《老子》的時候,也沒有幾個人能真正讀懂《老子》。

    無、無字誤解

    王弼版《道德經》中用的「無」字,與現代漢字的字義是相同的。「無為」一看就是消極的概念,

    這個「無」字在帛書《老子》中是「無」字,這個「無」字不是簡體字,也是正體字。這個正體「無」字的字義並不是「無」字的字義,但,也不是《老子》的本字,也是對原本《老子》的解讀。

    在《郭店楚竹書老子》中,既沒有「無」字更沒有「無」字,相對應的是一個「亡」字。

    這個「亡」字是甲骨文的字義,與甲骨文字義的「又」字是對應的,這個「又」字被後世學人替換成了「有」字。

    那麼,「亡」字與「又」字的甲骨文字義分別表示什麼呢?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又」字,右邊是甲骨文「亡」字。

    「又」字是一個人在找東西的象形,表示看得見、摸得著的意思。

    「亡」字是一個人身上所有的感官都被隔絕掉的象形,表示擺脫感官感覺的意思。

    要搞清「又為」、「亡為」的真正內涵,我們需要了解甲骨文的真正內涵。

    甲骨文所包含的真正內涵

    甲骨文並不是為了當時先民的社會生活溝通而創造的文字,而是為了向後世傳遞兩個非常超前的知識而創造的圖示。

    這兩個非常超前的知識就是「重疊結構世界」原理與「心智系統轉換」方法

    1、什麼是「重疊結構世界」原理

    現代科學的物理學世界觀,是由牛頓經典物理學所描繪的「單一結構世界」原理,現代文明所有的認識、思潮都是在「單一結構世界」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而在軒轅黃帝的時代,中華先賢的物理學世界觀是「重疊結構世界」的。

    完整的世界,由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世界重疊而成,其中一個世界是人的感官能感覺到的顯性世界,還有一個世界是人的感官感覺不到的隱性世界,而完整世界的主體是隱性世界。

    甲骨文「天」字就是重疊結構世界的象形。

    2、重疊結構人體

    世界是重疊的,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自然也是重疊的,有一個顯性人體,還有一個隱性人體 ,隱性人體也是完整人的主體,下面兩組甲骨文,都用來表示重疊結構人體。

    3、心智系統轉換

    每個人都有兩個人體,每個人體上也各有一套心智系統。

    人一般只會使用顯性人體上的心智系統(第一套心智系統),只有經過心智系統轉換訓練以後,才會使用隱性人體上的心智系統(第二套心智系統)。

    《老子》中的「又為」是指第一套心智系統的應用,「亡為」是指第二套心智系統的應用,所以,把「亡為」翻譯成「無為」一定是錯的。

    「亡為」不是不作為,是第二套心智系統的應用,第二套心智系統應用的時候,不需要人體感官感覺的作用,所以是「亡為」,「亡」字就是隔離感官感覺的意思。

    「亡為」的狀態,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順便說一句,孔子就是教人「心智系統轉換」的。

    不、弗字的誤解

    後世不認識《老子》中不、弗字,也是造成誤解《老子》為「出世」、「消極」的很重要原因。

    1、甲骨文「不」字

    《老子》中的「不」字都是甲骨文「不」字的字義

    甲骨文「不」字的造字元素與「天」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下面的「大」字,倒過來了,倒回去就是「天」字。

    把「大」字倒過來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隱性世界與顯性世界之間「相反」的關係。

    這種「相反」的關係並不是否定的意思,從字性的角度分析,甲骨文「不」字可以當形容詞用,而不是後世「不」字的副詞性質。

    2、甲骨文「弗」字

    同樣,甲骨文「弗」字也不是副詞的性質,也是一種形容詞,表示一種剛、柔之間的關係,豎的筆畫表示剛的性質,曲的筆畫表示柔的性質。

    所以,「弗爭」不是不爭,而是一種以柔克剛的爭法,而且,《老子》中的爭都是「靜」:一種更為高階的以柔克剛的爭法。

    真正的《老子》是講什麼呢?

    真正的《老子》是講,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如何練習「心智系統轉換」,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如何到社會中去推廣,讓更多的人也學會「心智系統轉換」,並且,要求學會「心智系統轉換」的人參與社會實踐。

    這,哪裡有什麼「出世」的內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過後是誰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