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燁(康熙)後面的皇帝排序為:
1、胤禛(雍正)——2、弘曆(乾隆)——3、永琰,後改顒琰(嘉慶)——4、綿寧,後改旻寧(道光)——5、奕詝(咸豐)——6、載淳(同治)——7、載湉(光緒)——8、溥儀(宣統)
1、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2、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程序的重要皇帝。
3、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曆的第十五子。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
4、清朝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間正值清朝衰落,他為挽救清朝頹勢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但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統治時期還是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於圓明園,終年69歲。
5、咸豐帝,道光帝第四子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在位期間,內外交困,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之際,又遭遇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他依靠湘軍,抑制住了太平天國起義進一步的擴張。對英法聯軍,咸豐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後失敗,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告終。
6、清穆宗同治皇帝,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同治皇帝名載淳,六歲登基,在位十三年,十九歲病死,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
7、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臺。
8、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
玄燁(康熙)後面的皇帝排序為:
1、胤禛(雍正)——2、弘曆(乾隆)——3、永琰,後改顒琰(嘉慶)——4、綿寧,後改旻寧(道光)——5、奕詝(咸豐)——6、載淳(同治)——7、載湉(光緒)——8、溥儀(宣統)
1、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2、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程序的重要皇帝。
3、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曆的第十五子。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
4、清朝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間正值清朝衰落,他為挽救清朝頹勢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但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統治時期還是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於圓明園,終年69歲。
5、咸豐帝,道光帝第四子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在位期間,內外交困,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之際,又遭遇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他依靠湘軍,抑制住了太平天國起義進一步的擴張。對英法聯軍,咸豐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後失敗,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告終。
6、清穆宗同治皇帝,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同治皇帝名載淳,六歲登基,在位十三年,十九歲病死,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
7、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臺。
8、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