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港電影

    一部《演員的誕生》將演員甄選的原則搬上臺面,也終於讓觀眾見識到了什麼才是一個好演員應該有的素養。

    在這裡,我要推薦一位香港的影帝——謝君豪,他憑藉《南海十三郎》擊敗張國榮,但一半的生涯都奉獻給了舞臺,成為了香港最後一位優雅的“戲痴”!

    面對謝君豪的時候,眼前站著的似乎並不只是謝君豪這個人,許多他演過的角色都是他的影子,似乎某一刻他就可以化作角色,講著符合人物的對白。

    一刻入戲,倏爾又齣戲,謝君豪演技自然精湛,然而臺上故事延續到臺下成為體會感受,就是真正的戲假情真了。

    這種面對面和觀眾交流的形式,成為謝君豪的至愛,“不一定要是主演,你要參與找你演都難得,觀眾因為你買票才是最難得的,應該心存感激。所以我有一個信念就是說只要我在臺上,我不管其他怎麼樣,燈光佈景音響啊,好肯定是好,遇到不好的,就算是給我一個電燈泡我都能演,而且我一定給臺下觀眾好的,把最好的我跟你們分享,這是我的信念。這個是理論,但是真正的主觀感受是我懷著一個感激的心情,應該高高興興去演。”

    真摯永遠是最動人,高高興興去演戲的謝君豪,永遠值得懷有期待的觀眾因為他而買票去看戲。

    他說不要空想以後,只看眼前,只享受過程,尤其是演戲的過程;他說每一個作品都是依據當時的情況做出的最好選擇,所以每一個角色都是值得感謝的;他說他會每樣東西都看一點,涉獵廣泛但是絕不深刻,用來演戲已經足夠;他說平時要注意積累,看到什麼也要留意,注意聽人講話,注意觀察人,慢慢吸收,到以後演戲總會用得到;他說要留心去找,找到角色的內心,找到主動性和戲劇性,這樣才能做好角色;他說所有的戲都是他的本色演出,他有太多本色,所以所有的角色都是其中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與本澤馬1819賽季資料對比,兩人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