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輿論場
-
2 # 斜槓青年雲課堂
作為晚輩,作評是不妥當的。
作為讀者,意見還是有的。
問題比較中肯,是有人而不是人們,可見,但凡涉及批評意見這等事,總是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的,無非是見仁見智罷了。
個人認為,跟秋雨體有個十分類似的,叫于丹體。秋雨的文字有味道,于丹的講述也有味道。只是這些味道絕不是油鹽醬醋花椒大料,而是一種朦朧的奇幻味道。聞則聞了,暈也暈了,醒來之後,不知所云。
其實是美的,只是不太真實。所謂字痕太重。
太極拳打得,批評意見也不似這般大。
-
3 # 大象144583431
木秀於林,風必催之。中國文人的嫉妒心比女人還多還毒。用放大鏡看,再細膩的面板也顯出豬皮般的粗糙。餘秋雨的學識,寫作才華,作品的質量讓無數人妒火功心,不罵他,不罵臭他,就不配叫中國知識分子。
餘秋雨自己也不善藏著裝慈祥,點評腦殘歌手時總是針針見血,又招來大眾中一些人的反感。
眾網友們又多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主,有人領著罵,他們誰不敢罵?既使自己是堆狗屎,也敢罵天鵝狗屎不如。
-
4 # 南嶽詩派湯溢澤
自我推薦一下本人的《(文化苦旅):文化散文衰敗的標本》(《文學自由談》1996年第2期)。當時作為第一批駁斥餘秋雨的還有王強先生等。至於餘傑算小字輩了。後來隨著閱讀面擴大,我覺得餘秋雨太小了,不值得花很多時間研讀。遂對《圍城》與中國現代文學史觀產生看法,發表或出版《圍城》批判、《民國文學史》研究等。敬請各位賜教。
餘秋雨先生有才情,但單一。有熱情,但無大愛。僅供大家參考。
關於人文領域內對餘秋雨的看法,我們可以一分為二來看。
首先,從專業知識水平來看,作為一個散文作家和文化學者,餘秋雨是當之無愧的。
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等作品,開創了散文寫作的新方向。他將傳統文化與地理名勝和歷史名人,進行了巧妙無痕的糅合,讓散文不再只拘泥於是個人情感抒發的傷春悲秋,使散文的深度與廣度,都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
關於這點,文化界有賈平凹、金庸、余光中等大師們都對他推崇備至,贊曰:幾百年來第一人。
當然,自古“文無第一”“文人相輕”的知識分子詬病,他的散文也被如王朔等人譏諷為“小學生作文”。
究其原因,是因為有人認為一個作家,應該用作品更多的去批判現實,來警示世人,而不是喪失文人骨氣,來為當下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而且當年,餘秋雨與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合作,被文化界看成了文人向世俗利益低頭,利用媒體撈取名利的不齒行為。
再加上他在文革時期,有執筆為“革委會”吶喊的過往,還有過幾次婚姻,所以在同行眼裡,他成了“郭沫若第二”。
不過,給餘秋雨名聲造成致命一擊的,是當年四川地震的“詐捐門”,儘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眾口鑠金,餘秋雨還是被貼上了道貌岸然“偽君子”的標籤。
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幾乎都是譭譽參半。作為局外人,我們很難從道聽途說的資訊中,對一個人做出公正的判斷。
也許,餘秋雨的為人可能真的有問題,但“瑕不掩瑜”,從一個作家的角度來看,他肯定是中國當代文化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若干年後,文化歷史的記載簿上,絕對有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中的是非曲直,只有交付於時間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