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看《少年包青天》,此劇雖為虛構,八假二真,寶慶故事會(pinpaihulianwang)卻從中看到包拯為何不笑一二原由,說出來,供遺笑大方。
到目前為止,《少年包青天》我已觀看到第24集,發生了四個案件,分別是高麗太子案、血祭壇、隱逸村、殿前揚名科舉案。
每個案件的偵破,都十分精彩。撲朔迷離,讓人慾罷不能。觀眾為包拯擁有過人的智慧、縝密的破案手法而高興,但是幾個故事看下來,卻讓人莫名的有一股憂傷。
沈良
沈良與包拯
沈良臨死
高麗太子一案中,最終發現作案者是沈良。按說他死有餘辜,然而,他卻是身不由已,因為他是遼國從小派來潛伏在大宋的間諜,他的責任和使命就是破壞大宋關係。他在宋國潛伏20年,和包拯,包拯他娘,感情深厚。他10歲來到廬州,與包拯是從小長大的夥伴。然而,包拯成名的第一個案件,是踏著他小時夥伴沈良大哥(遼國姓耶律)的屍體成名的。
蒙放與包拯
蒙放對包拯的教誨
與包拯喝酒
蒙放揭破
血祭壇這個案例中,蒙放是包拯人生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指路人,兩人年齡也相差不多,二者互為知己,飲酒作詩,名為師生,實為摯友。然而,血祭壇一案慢慢抽絲剝繭,作案者竟然是這個曠達的蒙放老師。然而呢,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原來蒙放是一個叫侉億族的人,但是17年前,他才四五歲時,這個小部族卻被現在的院長、大學士、木都統、瞎子俠客,因為一個傳說中的寶藏,把整個部族用麻藥放倒,拷打,最後丟進茅草屋,活活燒死。四五歲的蒙放和妹妹,因為母親在大火中提前醒來,用盡全力,把兩人推了出去,自己也葬身火海。兄妹兩人,揹負著血海深仇,此滅族之仇,焉能不報。然而,即使他們殺人的手段設計的再巧妙,還是被包拯一層層剝去假象,找到他們的殺人罪行。然而,包拯雖然破了案,但是,死在自己懷裡的案犯卻是自己的知音蒙放、視如妹妹的常雨。
卓雲
隱逸村一案,楚楚父輩七人,原本是結拜兄弟,但因為意見分歧,六兄弟反目,把老二的一家人活活燒死在磚窯裡,燒成了乾屍,卓雲做為被害人的兒子,一方面親生母親灌輸報仇的觀念,另一方面,養母吃齋唸佛,讓他學會寬恕,他左右為難,如何是處?他為何最後拿起了兇器,因為如果他真的吃齋唸佛,熄滅了報仇的念頭,那他真不是寬容大量,而是懦弱無能。包拯同樣,揭開謎底破了案,卓雲是楚楚指定的未婚夫,包拯的情敵。然而卓雲不能報仇嗎?
明睿從容
陷入牢獄還如此帥
八賢王斥責他貪戀權位時平靜回對
殿前揚名一案中,崔明衝就是包拯最完美的政治理想的楷模,也是他的理想和抱負,即不阿附權臣的太師一黨,太師一黨權傾一方,而且是他岳父,但他也不卑不亢,保持中立。也不阿附皇親國戚的八賢王一黨,八賢王有賢王之名,貌似很值得投靠,但是有皇上在,你一個王爺賢明名聲比皇帝還高,算什麼。所以,崔明衝在黨政之外,團結一些真正有能幹的人,成為一個為國做事的中間派。然而,即使他的能力和品德再好,兩個小小的應試書生,和一個店小二的威脅,就毀滅了他。這正是正直能幹之人的悲哀。正面的人,哪怕做的千好萬好,只要一個汙點,就死無葬身之地。而壞人呢,千壞萬壞,只要一個優點,就馬上能增色很多,比如龐太師,可謂是上遮皇帝,下踏黎民,無惡不作,然而,只要他對自己的女兒好,很多觀眾就覺得龐太師還是很有人情味的。是的,包拯的政治抱負人生理想的偶像,也在他抽絲剝繭中死了。
是的,包拯破案了,出名了,立功了,然而,他的少年同伴死了,他的青年知音死了,他的情敵死了,他的政治偶像也死了。這些死的人,何嘗不一一對映著包拯自己的喜好,他和沈良一樣的善良,站在遼華人的立場,包拯也會做同樣的事。他和蒙放一樣的曠達,但是,如果包拯自己揹負了一個部族的仇恨,他也一樣會選擇復仇。如果他們卓雲一樣的境況,自己的母親毀容、自己的外公,外婆、姨媽,一家活活燒死,而作惡的人,你還要天天喊著伯父、叔叔,如何能忍。如果包拯自己是崔明衝,他的理想和抱負,豈能為兩個妄想靠要挾上位的書生,以及一個想不勞而獲的店小二所要挾一輩子的。如果,換位,是包拯自己處於的立場,自己也會一樣,寶慶故事會(pinpaihulianwang)認為,包拯發現,自己雖然擁有破案的天賦,卻沒有破開受害人遭遇的能力,漠然心死。人生如此,如何開笑,不如黑臉一默吧。
然而,反觀那些原始犯罪的人,高麗太子,姦汙了高麗郡主,姦汙小夭。扼殺了一個部族的四人,一個成了書院院長、一個成了大學士、一個成了都統、一個成了俠客。隱逸村的六兄弟,活活燒死老二一家人。還有要挾崔明衝的兩個自詡能高中的才子書生,以及弱勢者存在的店小二,一旦有一點點機會,就握之把柄,要挾飛黃騰達。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壞人,除了以死的,還活著的人中,竟然沒有要求制裁的,而是說,他們因此愧疚了二十年,這就是最大的懲罰。可笑不可笑?
面對這樣一個世道,包拯無法去改變,這骯髒的吃人世道,那隻能,以“不笑”面對。
這大概就是包拯不笑的原因吧,何其悲哀是吧,然而這就是社會的本質。
最近幾天在看《少年包青天》,此劇雖為虛構,八假二真,寶慶故事會(pinpaihulianwang)卻從中看到包拯為何不笑一二原由,說出來,供遺笑大方。
到目前為止,《少年包青天》我已觀看到第24集,發生了四個案件,分別是高麗太子案、血祭壇、隱逸村、殿前揚名科舉案。
每個案件的偵破,都十分精彩。撲朔迷離,讓人慾罷不能。觀眾為包拯擁有過人的智慧、縝密的破案手法而高興,但是幾個故事看下來,卻讓人莫名的有一股憂傷。
沈良
沈良與包拯
沈良臨死
高麗太子一案中,最終發現作案者是沈良。按說他死有餘辜,然而,他卻是身不由已,因為他是遼國從小派來潛伏在大宋的間諜,他的責任和使命就是破壞大宋關係。他在宋國潛伏20年,和包拯,包拯他娘,感情深厚。他10歲來到廬州,與包拯是從小長大的夥伴。然而,包拯成名的第一個案件,是踏著他小時夥伴沈良大哥(遼國姓耶律)的屍體成名的。
蒙放與包拯
蒙放對包拯的教誨
與包拯喝酒
蒙放揭破
血祭壇這個案例中,蒙放是包拯人生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指路人,兩人年齡也相差不多,二者互為知己,飲酒作詩,名為師生,實為摯友。然而,血祭壇一案慢慢抽絲剝繭,作案者竟然是這個曠達的蒙放老師。然而呢,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原來蒙放是一個叫侉億族的人,但是17年前,他才四五歲時,這個小部族卻被現在的院長、大學士、木都統、瞎子俠客,因為一個傳說中的寶藏,把整個部族用麻藥放倒,拷打,最後丟進茅草屋,活活燒死。四五歲的蒙放和妹妹,因為母親在大火中提前醒來,用盡全力,把兩人推了出去,自己也葬身火海。兄妹兩人,揹負著血海深仇,此滅族之仇,焉能不報。然而,即使他們殺人的手段設計的再巧妙,還是被包拯一層層剝去假象,找到他們的殺人罪行。然而,包拯雖然破了案,但是,死在自己懷裡的案犯卻是自己的知音蒙放、視如妹妹的常雨。
卓雲
隱逸村一案,楚楚父輩七人,原本是結拜兄弟,但因為意見分歧,六兄弟反目,把老二的一家人活活燒死在磚窯裡,燒成了乾屍,卓雲做為被害人的兒子,一方面親生母親灌輸報仇的觀念,另一方面,養母吃齋唸佛,讓他學會寬恕,他左右為難,如何是處?他為何最後拿起了兇器,因為如果他真的吃齋唸佛,熄滅了報仇的念頭,那他真不是寬容大量,而是懦弱無能。包拯同樣,揭開謎底破了案,卓雲是楚楚指定的未婚夫,包拯的情敵。然而卓雲不能報仇嗎?
明睿從容
陷入牢獄還如此帥
八賢王斥責他貪戀權位時平靜回對
殿前揚名一案中,崔明衝就是包拯最完美的政治理想的楷模,也是他的理想和抱負,即不阿附權臣的太師一黨,太師一黨權傾一方,而且是他岳父,但他也不卑不亢,保持中立。也不阿附皇親國戚的八賢王一黨,八賢王有賢王之名,貌似很值得投靠,但是有皇上在,你一個王爺賢明名聲比皇帝還高,算什麼。所以,崔明衝在黨政之外,團結一些真正有能幹的人,成為一個為國做事的中間派。然而,即使他的能力和品德再好,兩個小小的應試書生,和一個店小二的威脅,就毀滅了他。這正是正直能幹之人的悲哀。正面的人,哪怕做的千好萬好,只要一個汙點,就死無葬身之地。而壞人呢,千壞萬壞,只要一個優點,就馬上能增色很多,比如龐太師,可謂是上遮皇帝,下踏黎民,無惡不作,然而,只要他對自己的女兒好,很多觀眾就覺得龐太師還是很有人情味的。是的,包拯的政治抱負人生理想的偶像,也在他抽絲剝繭中死了。
是的,包拯破案了,出名了,立功了,然而,他的少年同伴死了,他的青年知音死了,他的情敵死了,他的政治偶像也死了。這些死的人,何嘗不一一對映著包拯自己的喜好,他和沈良一樣的善良,站在遼華人的立場,包拯也會做同樣的事。他和蒙放一樣的曠達,但是,如果包拯自己揹負了一個部族的仇恨,他也一樣會選擇復仇。如果他們卓雲一樣的境況,自己的母親毀容、自己的外公,外婆、姨媽,一家活活燒死,而作惡的人,你還要天天喊著伯父、叔叔,如何能忍。如果包拯自己是崔明衝,他的理想和抱負,豈能為兩個妄想靠要挾上位的書生,以及一個想不勞而獲的店小二所要挾一輩子的。如果,換位,是包拯自己處於的立場,自己也會一樣,寶慶故事會(pinpaihulianwang)認為,包拯發現,自己雖然擁有破案的天賦,卻沒有破開受害人遭遇的能力,漠然心死。人生如此,如何開笑,不如黑臉一默吧。
然而,反觀那些原始犯罪的人,高麗太子,姦汙了高麗郡主,姦汙小夭。扼殺了一個部族的四人,一個成了書院院長、一個成了大學士、一個成了都統、一個成了俠客。隱逸村的六兄弟,活活燒死老二一家人。還有要挾崔明衝的兩個自詡能高中的才子書生,以及弱勢者存在的店小二,一旦有一點點機會,就握之把柄,要挾飛黃騰達。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壞人,除了以死的,還活著的人中,竟然沒有要求制裁的,而是說,他們因此愧疚了二十年,這就是最大的懲罰。可笑不可笑?
面對這樣一個世道,包拯無法去改變,這骯髒的吃人世道,那隻能,以“不笑”面對。
這大概就是包拯不笑的原因吧,何其悲哀是吧,然而這就是社會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