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控(MC)的KPI考核指標,可能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庫存週轉率,也確實有很多企業以庫存週轉率為物控的核心績效考核指標。但我覺得這其實走進了一個誤區,庫存週轉率是最關鍵的指標不假,但用來考核物控,並不太合適。
庫存週轉率非常重要,但它並不適合當作物控的考核指標。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也很直接。因為,企業的庫存看起來是物控在管,但實際上,一些物料的購入,一些庫存的留存和庫存總量,物控往往無法控制。比如與庫存週轉息息相關的採購提前期和最小起訂量的確定、比如批次採購、比如風險採購(或投機採購)、比如幫客戶或供應商處理呆滯料等待。
物控無法控制庫存總量,我們卻要拿庫存週轉率來考核物控,這顯然不太合適。
庫存週轉率適應對供應鏈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考核,適合對供應鏈整個部門進行考核,甚至適合對企業財務的考核。或者說,庫存週轉率是一個適合對企業整體績效考核的指標。
既然庫存週轉率不適合當作物控的KPI考核指標,那麼,物控(MC)月度KPI考核指標有哪些呢?採取何種方式進行考核呢?我建議採用兩個指標,既然是KPI,對於物控來說,兩個夠了,如果嫌少,那最多再加一個主觀的考核指標。
另外,對於考核來說,確定拿哪個指標來考核只是一個方面,這個確定了的指標如何進行計算即如何進行考核,是同樣重要的另一個方面。
下面,我詳細介紹我建議的兩個KPI指標和增加的一個主觀指標。。
不斷料是物控管理最基礎最起碼的要求,也就是說,物控,第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物料供應,不斷料。所以,缺貨比率(斷料比率)是物控人員需要考核的第一個指標,是物控人員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建議這個指標占50%的權重。
缺貨斷料比率的計算,我建議以缺貨斷料次數與發貨總量進行對比,即月度缺貨斷料比率=當月缺貨斷料總次數/當月發貨總金額*100%。
庫存週轉率可以不考,但呆滯比率一定要考。因為,我們不能為了不斷料,而大量進料,從而造成呆滯。
在說呆滯比率的計算公式之前,我們先要選擇呆滯庫存的確定方法,即什麼才叫呆滯庫存,我們需要提前確認。關於呆滯庫存具體的確定思路與方法,大家可以參考我的原創文章《確定呆滯庫存的三種方法》,我建議採用往前後的方法,即將在未來一定時間內不能消耗或消耗不了的庫存認定為呆滯庫存。未來一定時間,可以根據物料和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個人建議為一個月(當然,得小於物料的保質期或臨保期)。
呆滯比率計算公式,期末的呆滯庫存金額/本期的平均庫存總額*100%。
建議呆滯比率考核的權重為40%。
缺貨斷料比率和呆滯比率都是定量的客觀指標,而上級評價則是典型的定性的主觀指標。
對於考核來說,定量的指標顯然比定性的指標更靠譜,但定性的指標同樣有其作用。所以,我不建議全部採用定量的指標,定性的指標還是需要一部分,當然太高的權重也沒有必要,我建議給予10%的權重。
定性的指標,上級評價如何考核呢?上級主觀的感覺就可以,即對於一個考核週期內(一般為一個月)的表現,上級給個主觀分。
MC物控月度KPI考核指標有哪些?首先,我不建議使用庫存週轉率來考核物控。其次,我建議以兩個定量的客觀指標和一個定性的主觀指標來考核物控,分別是缺貨斷料比率(50%權重)、呆滯比率(40%權重)和上級評價(10%權重)。
物控(MC)的KPI考核指標,可能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庫存週轉率,也確實有很多企業以庫存週轉率為物控的核心績效考核指標。但我覺得這其實走進了一個誤區,庫存週轉率是最關鍵的指標不假,但用來考核物控,並不太合適。
庫存週轉率非常重要,但它並不適合當作物控的考核指標。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也很直接。因為,企業的庫存看起來是物控在管,但實際上,一些物料的購入,一些庫存的留存和庫存總量,物控往往無法控制。比如與庫存週轉息息相關的採購提前期和最小起訂量的確定、比如批次採購、比如風險採購(或投機採購)、比如幫客戶或供應商處理呆滯料等待。
物控無法控制庫存總量,我們卻要拿庫存週轉率來考核物控,這顯然不太合適。
庫存週轉率適應對供應鏈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考核,適合對供應鏈整個部門進行考核,甚至適合對企業財務的考核。或者說,庫存週轉率是一個適合對企業整體績效考核的指標。
既然庫存週轉率不適合當作物控的KPI考核指標,那麼,物控(MC)月度KPI考核指標有哪些呢?採取何種方式進行考核呢?我建議採用兩個指標,既然是KPI,對於物控來說,兩個夠了,如果嫌少,那最多再加一個主觀的考核指標。
另外,對於考核來說,確定拿哪個指標來考核只是一個方面,這個確定了的指標如何進行計算即如何進行考核,是同樣重要的另一個方面。
下面,我詳細介紹我建議的兩個KPI指標和增加的一個主觀指標。。
1、缺貨斷料比率。不斷料是物控管理最基礎最起碼的要求,也就是說,物控,第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物料供應,不斷料。所以,缺貨比率(斷料比率)是物控人員需要考核的第一個指標,是物控人員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建議這個指標占50%的權重。
缺貨斷料比率的計算,我建議以缺貨斷料次數與發貨總量進行對比,即月度缺貨斷料比率=當月缺貨斷料總次數/當月發貨總金額*100%。
2、呆滯比率。庫存週轉率可以不考,但呆滯比率一定要考。因為,我們不能為了不斷料,而大量進料,從而造成呆滯。
在說呆滯比率的計算公式之前,我們先要選擇呆滯庫存的確定方法,即什麼才叫呆滯庫存,我們需要提前確認。關於呆滯庫存具體的確定思路與方法,大家可以參考我的原創文章《確定呆滯庫存的三種方法》,我建議採用往前後的方法,即將在未來一定時間內不能消耗或消耗不了的庫存認定為呆滯庫存。未來一定時間,可以根據物料和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個人建議為一個月(當然,得小於物料的保質期或臨保期)。
呆滯比率計算公式,期末的呆滯庫存金額/本期的平均庫存總額*100%。
建議呆滯比率考核的權重為40%。
3、上級評價。缺貨斷料比率和呆滯比率都是定量的客觀指標,而上級評價則是典型的定性的主觀指標。
對於考核來說,定量的指標顯然比定性的指標更靠譜,但定性的指標同樣有其作用。所以,我不建議全部採用定量的指標,定性的指標還是需要一部分,當然太高的權重也沒有必要,我建議給予10%的權重。
定性的指標,上級評價如何考核呢?上級主觀的感覺就可以,即對於一個考核週期內(一般為一個月)的表現,上級給個主觀分。
小結一下。MC物控月度KPI考核指標有哪些?首先,我不建議使用庫存週轉率來考核物控。其次,我建議以兩個定量的客觀指標和一個定性的主觀指標來考核物控,分別是缺貨斷料比率(50%權重)、呆滯比率(40%權重)和上級評價(10%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