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俺們村大蔥花
-
2 # 瑞豐131
別人家孩子,自己家孩子,都一般般,大富大貴的一個也沒有!
以前的父母教育子女,總是說“你看人家的孩子”;或是當他人孩子的父母說“你看你的孩子”怎麼怎麼樣……
這是以前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是一種謙虛,更是一種“驕傲”,也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社會風氣。以前,從未有父母表揚自己的孩子。縱然自己的孩子再好!在人面前,也是自己的孩子差點。如同,孩子打架,錯的總是自己的孩子!不同今天,一切的錯都是他人,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好的!
在這種社會風氣下,個人的孩子自然繼續按自己的方式成長!好的自然繼續好下去,弱的也只能繼續一如以前的發展,最起碼,違紀違法的,入獄的一個也沒有。在我的記憶中,我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不滿意的孩子,雖然我一直努力!可是,哪些“別人家的孩子”也沒比我強多少!(我是從為人、能力上說。當然,富裕的比我多)。
我村小,學生少。和我彷彿大的,都是依然故我!當時好的,差不了哪兒去;當時差點兒的,也沒不好多少!這就是社會!可見,父母的教育,總與社會緊密相連!子女的成長,並不依賴父母的說法。但是,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的為人有著千差萬別。
-
3 # 珍w惜oo
從小到大,感覺就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我媽的口頭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行,你怎麼就不行? 你比別人多花那麼多錢,怎麼還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學的好? 別人家的孩子有本事出國,你怎麼就沒本事呢? 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生孩子了,你怎麼還不找物件?
現在看來,那時候媽媽說的好孩子,現在也都一般般,沒什麼大富大貴之人,所以我想告訴現在做父母的,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被人家的孩子比,平平安安的最重要
從我個人,以及身邊的真人真事來說。
我自己從小到大都是中等生,上高中以後數學成了老大難,因為偏科嚴重,差點沒考上大學,最後幾經周折,上了一個很普通的二本,畢業後回家透過考試,有了現在穩定的工作。
我堂妹表姐,都是優等生,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先說妹妹。高考全市第四,全省三十多名,上了劉強東的母校,學習法律,後來出國讀研,研究生畢業後在北京律師事務所工作,工作後又想追逐夢想學習傳媒,現在在讀新聞學的博士。她以後不出意外的可以留在北京,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姐姐就有點坎坷了,雖然從小都是三好學生,而且擔任各種班幹部,學生會領導等等,但是兩年高考失利,最後上了師範大學的大專。雖然如此,但上大學後,依舊是學校紅人,也通過了英語八級考試,成人本科自考。畢業後,在外企工作了幾年,因為看美劇,突然想重新開始追逐理想,就用三個月時間準備司法考試,然後,她居然考過了,拿到了律師資格證。現在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針對外資企業的法律諮詢等。
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總之,學生時代的學習,綜合能力,基本上可以代表將來的成就。我的親朋裡,基本上學習好的,上了好大學的,現在境遇都很好。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也基本上都擁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
讀書不能代表一切,可是,讀書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人來說,好好讀書,上好一些的大學確實是改變人生最容易的途徑。
也有曾經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後墮落的。也有曾經樣樣不行的孩子,最後功成名就的。但是,我認為那都是個例。
歲月最終會用無數毫無新意的結局告訴你,請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其實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