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urmm38195

    你看到的可能不是氣泡 是葡萄糖的結晶 蜂蜜結晶是在食用蜂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隨著時間的延長及氣溫的變化,往往蜂蜜會從液態變為結晶狀態,顏色由深變淺。蜂蜜的這種變化常常會引起一些人的誤解,認為這是由於蜂蜜摻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實這是蜂蜜的自然變化,不是摻糖的結果。 蜂蜜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葡萄糖、果糖過飽和溶液。由於葡萄糖具有容易結晶的特性,因此分離出來的蜂蜜,在較低的溫度下,放置一段時間,葡萄糖就會逐漸結晶。其結晶的速度與其含有的葡萄糖結晶核、溫度、水分蜜源有關。 蜂蜜中的葡萄糖結晶核非常細小,存在於花蜜中和貯存過蜂蜜舊巢脾中。在一定條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圍繞這些細小的晶核長大結晶。蜂蜜內含有結晶核越多,結晶的速度就越快。 蜂蜜結晶速度的快慢也受到溫度的影響,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若低於此溫度,由於蜂蜜的粘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結晶遲緩;若高於此溫度,由於提高了糖的溶解度,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因此在儲存蜂蜜的過程中,就要控制好溫度以延緩蜂蜜結晶的過程。 蜂蜜的結晶還與蜂蜜的種類、含水量有關。如紫雲英蜜、刺槐蜜、棗花蜜則不易結晶;而油菜花蜜、野壩子蜜、棉花蜜、向日葵蜜就易於結晶。全部結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較低,宜長期儲存不易變質。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於溶液的過飽和程度降低,結晶速度也會變慢或不能全部結晶。使結晶的葡萄糖沉到底部,其它稀薄的蜂蜜浮在上層,這種半結晶的蜂蜜其營養成分也未發生變化,只是未結晶蜂蜜含水量相應增加,因此這種蜂蜜不宜長期儲存。 總之,蜂蜜結晶是蜂蜜的一種物理現象,其化學成分、營養價格都未發生變化,更不會影響蜂蜜的質量。結晶的晶體是葡萄糖,並非蜂蜜中摻入了白糖,其實真正摻入白糖的蜂蜜不易發生結晶現象,易於結晶的蜂蜜才是純正的蜂蜜,結晶並不影響質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路上晾曬小麥容易引發交通事故,該如何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