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過眼凝眸
-
2 # 歪詩邪對劣酒廉煙
文字和語言的區別在哪裡?哪樣更重要?
不去考證文字的起源是否是甲骨文,或許在之前亦有簡單的符號產生。那麼,問題的核心部份來了,那就是文字的作用:記載和傳承!除了遊吟詩人口口傳唱的詩歌,其他文獻、詩詞歌賦,人物傳記,都得靠文字記錄下來,倘不然,後人哪裡能得到傳承。嚴重點說,文字的斷代及傳承的斷代!
語言呢,通俗點就叫做說話,這得面對面進行交流,透過語言來表達各自心中所思所想。
至於區別,那就跟記憶有關。說多少話,說過什麼話,時間久了,自然容易遺忘。倘記錄下來,忘了又有啥關係呢?大不了翻翻曾經記載的東西,不就想起來了嘛!
至於哪樣更重要的的話題,擺明就是個坑。兩者相輔相成,哪個不重要!
-
3 # 維雅聰兒
要說語言和文字的區別,我覺得幾句話說說不清楚的。只能粗略地談談自己的見解:
語言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特殊現象。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就算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域,也存在語言上的差異。包括俗語、俚語等等。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需要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換句話說就是語言的記錄方式和保留系統。語言說過就沒有了,文字則不同。千秋萬代可以流傳下去。
要說二者的關係,應該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某種語言不一定有文字,但沒有語言就不會有文字。語言可以讓人們直觀地感知到一種音樂的美感抑或是表達出來一種傷感的氣氛,所謂的“喜怒哀樂”,大抵都是透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文字雖然沒有聲音那麼直觀,但好的文章或者藝術,都是透過語言來表現的,為什麼我們看小說會入迷?我想應該是透過故事情節的渲染,讓讀者透過文字的魅力身臨其境。
-
4 # 如去佛
文字是記載語言的圖形化的載體,而語言是文字的聲像化表述。
其實文字和語言根本就是同一個東西,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一個用圖形符號,一個用聲音和表情、動作來表達。
總之,文字和語言都是為了表情達意而存在的。
但文字的表達更抽象,而語言的表達更具象。文字的表達更呆板,而語言的表達更活靈活現。
這兩種表達因不同的場景而存在。文字可以跨越時間空間,而語言則時空距離有限,需要聽者用記憶儲存。
為了記錄或傳承,所以用文字。為了更直觀準確,就用語言交流。
所以為了解決各自的一些不足,比如文字難以全面記載表達的各種細微的資訊,所以產生了書面語,產生了修辭,語法等等,力圖用符號準確地記載和傳遞、描摹當時的景象。
但文字畢竟是描述,而不是語言本身,用文字描述聲音,必然會丟失某些資訊。
用語言表述,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暴露了不想表達的東西,比如因缺乏深思熟慮而遺漏了一些東西。
所以,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兩者交替使用。是為了適應不同的場景和場合。比如重要的簽名之類,這種嚴肅的場合,還是要用合同、協議等等,而閒聊娛樂則用聲音(其實語言的表達不僅僅是聲音,還有表情、語氣、動作等)。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當今,有時候可以用錄音、影像或實時的其他交流方式來代替文字,取代文字跨越時空的一些特點。即使書寫文字,文字的書寫方式也早已改變。
但科技的進步並不能反證文字比語言更不重要。語言可以因不同地域文化而產生諸多方言,導致交流的障礙,因此正式的、更大範圍的來看,必須統一文字。在文字統一的前提下,去規範各地的語言,才能使語言的交流更準確一些。
無論如何,文字和語言都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或缺,文字是無聲的語言,語言則是有聲的文字,既對立又統一。適應不同的場景和需要而同時構成人類的交往、生活生產的重要工具。
同樣的一段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對聽者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正體現了語言相較文字的豐富性,因為不同的聲音特質,不同的語速語調,不同的環境的細微差別,以及表情動作,都會導致表達的意思和效果發生畸變。也反證了文字的重要性。可見語言是流動的,而文字相對固化。即使同一個人說同一段話,也會因當時的心情而導致效果發生變化。
無論如何,文字和語言都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或缺,文字是無聲的語言,語言則是有聲的文字,既對立又統一。適應不同的場景和需要而同時構成人類的交往、生活生產的重要工具。
回覆列表
言為心聲,單從這一點而言,個人覺得文字和語言都很重要,只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已。
相較而言,語言更為感性直觀一些,配合語氣及聲調的運用,所表達的情緒會更加富於感染性。而文字則因為需要一定的歸納組織才可落諸於筆端,所以顯得更加理性及有邏輯。
另外,從思想性而言,文字的優勢要略勝一籌,也更易於傳播及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