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首次意識到:面對同樣的資訊,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內容。這或許是我養成多年泛閱讀(非功利閱讀純粹愛好)後帶來的最大好處。
下面我舉下生活中的各種例子看看,對於一個普通人、另一個熱愛閱讀知識淵博的人,兩者看到的資訊究竟有多大不同:
比如,我們逛街時如果留意下賣女生首飾的那類精品店,通常會發現牆面、隔板間裝滿鏡子。店家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方便顧客照鏡子、另外還能感覺空間更大。但對於熱愛閱讀,學過心理學的人,他就會挖掘到更深入的原因:這是為了降低“盜竊率”。
精品店的商品細小、人流量大,失竊物累積起來損失很大。怎麼辦呢?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看見鏡中的自己時,會產生“自我”覺察,更在意對自己的評價,看到鏡中的自己時會更厭惡自己不道德的一面。這已經是經過大量實驗驗證的有效預防偷竊的措施。
這才是這個現象背後他人“看不到”的資訊。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社會心理學-映象效應-認知一致理論
又比如,前陣子我跟財務同事在某連鎖快餐吃飯,當天他們在賣一種優惠券,10塊錢,包含12種不同的優惠(很實在不坑人那種)。同事買了之後,發現這個優惠券有12種,每種都不同,且分12個月用。於是他大笑這優惠券設計的迂腐愚蠢。
但這個優惠設計真的很“迂”麼?
如果你閱讀過網際網路運營或者營銷方面的經典,就能解讀出一般人看不到的精妙:
它充分符合餐飲的行業特性,顧客容易吃膩,吃膩了就幾乎不再過去,所以分12個月導流,還能在推出新品後重新挽回吃膩的客戶——很優秀的運營策略。竟與《進化式運營》中提出的“使用者養成運營框架”不謀而合。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網際網路運營-場景-使用者習慣培養
再比如,我們以前看電視上那些國際品牌的廣告,會發現它們哪裡有個廣告的樣子?不僅不“吹”產品(商品),從頭到尾連個產品名都沒出現,整個廣告影片更像是一部文藝微型劇,充滿想象空間。比如,以Nike的某個影片為例:
一個女孩很早起床,繫上鞋帶,戴上耳塞,在微弱的Sunny中獨自晨跑。期間畫面強調單獨的腳步聲、呼吸聲、臉頰的汗水,一直跑到Sunny曬在安逸享受的臉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記得自己以前對這類廣告不屑一顧,做這種廣告,錢太多沒地方花?
但自從閱讀涉獵了人格心理學、精神分析之後,才從當年這個看不起的影片廣告中解讀出妙不可言:
這個廣告其實直接跳出語言符號思維,讓品牌直接與心智認知對話,用隱喻的方式傳遞語言完全難以傳達的認知。此外,它針對的不是個別的短期的“顧客”,而是一整個時代的擁有共同集體潛意識的人(背後非常專業)。而我時至今日還能清晰記住這個廣告恰恰是它成功的證據。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人格心理學-集體潛意識、認知科學-具身認知
又或者,如果你看到一個新聞:美國某常青藤大學對大量已婚跟單身人士進行跟蹤調查,權威統計資料顯示:已婚10年的人士其情商比同齡的單身人士平均高30%。看到這個可靠的資料,你會怎麼解讀?
普通專家的結論往往是:婚姻生活能提高人的情商。這個解讀靠譜度有多高呢?
如果你閱讀過批判性思考的知識,就會知道這個解讀很容易犯一個常見的謬誤,難道不存在另外一個更大的可能:彼此高情商的伴侶更容易維繫長久幸福的婚姻麼?這個統計資料完全沒法排除掉這裡面的資料。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哲學-邏輯學-批判性思維-倖存者偏差
……
此外還有大量看似荒謬的現象,背後都有深奧的道道(常人看不到的內容),這些都唯有透過大量閱讀、淵博的知識才能夠“看到”:
比如,一些正兒八經的公司,他們的銷售團隊也會向傳銷那樣每天早晨喊一些洗腦式喊口號,這些真的是傻帽無腦的行為?
不是,它確實對員工整體計程車氣起到重要的效果。這背後蘊含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跨界綜合應用,我這裡就不詳細解說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我以前的文章:我們常說儀式感,但儀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總之,我們讀的書越多,體系化知識量儲備越大,就能從同樣的資訊中挖掘更多的“金礦”。
最後,我們不妨再看看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查理.芒格(巴菲特最重要商業夥伴),他對股票的選取技巧,買賣經驗雖然豐富,但這不足以成為頂尖投資人,因為具備同等條件的人也不少。真正讓芒格脫穎而出的是什麼?
閱讀,不可思議的淵博知識,芒格面對一項業務,能夠從數學,經濟學,工程學,心理學以及其他學科多角度一併審視,運用多模型結構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資訊。
這才是芒格為世人所知的根源。
這就是讀書最有用的價值之一:面對同樣的資訊,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內容。
當然了,讀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發自內心的虛懷若谷、心態開放,思維的內省、與自我的融洽共處,看到一個更美的大千世界,這些都是隻有讀書才能真正學會的。
想想我們這短暫而忙碌、困惑且寂寥的一生,除了現實中接觸到極其有限的人事,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狹隘淺薄?
而唯有讀書,才能在你極其有限的生命閱歷之外,給到你一個接近無限知識的可能性。
*答主簡介*
李少加,科技作家,偶入網際網路,著書《進化式運營》,離行。
現專注認知及教育領域的「未知的未知」,以摧毀“常識性真理”為己任,偶亦涉獵美、色、死生、理論物理。
作者一切研究成果均釋出於公號(少加點班),受讀者偏寵,我幸,被藏著掖著,我命。
當我首次意識到:面對同樣的資訊,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內容。這或許是我養成多年泛閱讀(非功利閱讀純粹愛好)後帶來的最大好處。
PS:這也是真正區分人與人之間能力高低的要素之一下面我舉下生活中的各種例子看看,對於一個普通人、另一個熱愛閱讀知識淵博的人,兩者看到的資訊究竟有多大不同:
比如,我們逛街時如果留意下賣女生首飾的那類精品店,通常會發現牆面、隔板間裝滿鏡子。店家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方便顧客照鏡子、另外還能感覺空間更大。但對於熱愛閱讀,學過心理學的人,他就會挖掘到更深入的原因:這是為了降低“盜竊率”。
精品店的商品細小、人流量大,失竊物累積起來損失很大。怎麼辦呢?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看見鏡中的自己時,會產生“自我”覺察,更在意對自己的評價,看到鏡中的自己時會更厭惡自己不道德的一面。這已經是經過大量實驗驗證的有效預防偷竊的措施。
這才是這個現象背後他人“看不到”的資訊。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社會心理學-映象效應-認知一致理論
又比如,前陣子我跟財務同事在某連鎖快餐吃飯,當天他們在賣一種優惠券,10塊錢,包含12種不同的優惠(很實在不坑人那種)。同事買了之後,發現這個優惠券有12種,每種都不同,且分12個月用。於是他大笑這優惠券設計的迂腐愚蠢。
但這個優惠設計真的很“迂”麼?
如果你閱讀過網際網路運營或者營銷方面的經典,就能解讀出一般人看不到的精妙:
它充分符合餐飲的行業特性,顧客容易吃膩,吃膩了就幾乎不再過去,所以分12個月導流,還能在推出新品後重新挽回吃膩的客戶——很優秀的運營策略。竟與《進化式運營》中提出的“使用者養成運營框架”不謀而合。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網際網路運營-場景-使用者習慣培養
再比如,我們以前看電視上那些國際品牌的廣告,會發現它們哪裡有個廣告的樣子?不僅不“吹”產品(商品),從頭到尾連個產品名都沒出現,整個廣告影片更像是一部文藝微型劇,充滿想象空間。比如,以Nike的某個影片為例:
一個女孩很早起床,繫上鞋帶,戴上耳塞,在微弱的Sunny中獨自晨跑。期間畫面強調單獨的腳步聲、呼吸聲、臉頰的汗水,一直跑到Sunny曬在安逸享受的臉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記得自己以前對這類廣告不屑一顧,做這種廣告,錢太多沒地方花?
但自從閱讀涉獵了人格心理學、精神分析之後,才從當年這個看不起的影片廣告中解讀出妙不可言:
這個廣告其實直接跳出語言符號思維,讓品牌直接與心智認知對話,用隱喻的方式傳遞語言完全難以傳達的認知。此外,它針對的不是個別的短期的“顧客”,而是一整個時代的擁有共同集體潛意識的人(背後非常專業)。而我時至今日還能清晰記住這個廣告恰恰是它成功的證據。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人格心理學-集體潛意識、認知科學-具身認知
又或者,如果你看到一個新聞:美國某常青藤大學對大量已婚跟單身人士進行跟蹤調查,權威統計資料顯示:已婚10年的人士其情商比同齡的單身人士平均高30%。看到這個可靠的資料,你會怎麼解讀?
普通專家的結論往往是:婚姻生活能提高人的情商。這個解讀靠譜度有多高呢?
如果你閱讀過批判性思考的知識,就會知道這個解讀很容易犯一個常見的謬誤,難道不存在另外一個更大的可能:彼此高情商的伴侶更容易維繫長久幸福的婚姻麼?這個統計資料完全沒法排除掉這裡面的資料。
*洞察背後內容所需知識點:哲學-邏輯學-批判性思維-倖存者偏差
……
此外還有大量看似荒謬的現象,背後都有深奧的道道(常人看不到的內容),這些都唯有透過大量閱讀、淵博的知識才能夠“看到”:
比如,一些正兒八經的公司,他們的銷售團隊也會向傳銷那樣每天早晨喊一些洗腦式喊口號,這些真的是傻帽無腦的行為?
不是,它確實對員工整體計程車氣起到重要的效果。這背後蘊含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跨界綜合應用,我這裡就不詳細解說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我以前的文章:我們常說儀式感,但儀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總之,我們讀的書越多,體系化知識量儲備越大,就能從同樣的資訊中挖掘更多的“金礦”。
最後,我們不妨再看看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查理.芒格(巴菲特最重要商業夥伴),他對股票的選取技巧,買賣經驗雖然豐富,但這不足以成為頂尖投資人,因為具備同等條件的人也不少。真正讓芒格脫穎而出的是什麼?
閱讀,不可思議的淵博知識,芒格面對一項業務,能夠從數學,經濟學,工程學,心理學以及其他學科多角度一併審視,運用多模型結構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資訊。
這才是芒格為世人所知的根源。
這就是讀書最有用的價值之一:面對同樣的資訊,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內容。
必須宣告下,所有問題都不止一個解釋,但總有一個解釋會更接近於“真相”。而我們應該努力去做的就是找到那個最接近真相的答案。當然了,讀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發自內心的虛懷若谷、心態開放,思維的內省、與自我的融洽共處,看到一個更美的大千世界,這些都是隻有讀書才能真正學會的。
想想我們這短暫而忙碌、困惑且寂寥的一生,除了現實中接觸到極其有限的人事,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狹隘淺薄?
而唯有讀書,才能在你極其有限的生命閱歷之外,給到你一個接近無限知識的可能性。
*答主簡介*
李少加,科技作家,偶入網際網路,著書《進化式運營》,離行。
現專注認知及教育領域的「未知的未知」,以摧毀“常識性真理”為己任,偶亦涉獵美、色、死生、理論物理。
作者一切研究成果均釋出於公號(少加點班),受讀者偏寵,我幸,被藏著掖著,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