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島小老虎

    本來就沒有血緣關係,你對媳婦的好,是因為你兒子,媳婦對你好,是因為她老公,你把你自己該做的做好,無愧別人,無悔自己就好,沒有必要想太多。

  • 2 # 小寒知秋

    公婆和兒媳本身就是毫不相干的兩個人,之所以成為一家人。那是由於一個男人決定的。本就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怎麼能跟有有血緣關係的女兒比呢?你能有這種感覺太正常不過了。

    你對兒媳一定是很好,所以你才會有心理落差。你覺得兒媳跟你有隔閡。讓你感覺心裡不平衡。為什麼我們掏心掏肺卻得不到你像女兒一樣的親情呢?那就你這個問題,假如說你的女兒對你說任何話,都是不用考慮,甚至與你們又矛盾,話不投機可能都很快彼此忘掉,根本不在心上。那麼你假設一下,如果兒媳也像女兒一樣,口無遮攔不加考慮,你真正不會在意,不往心裡去嗎?答案是一定會往心裡去。兒媳婦就是兒媳婦,女兒就是女兒。

    反之,同理。兒媳婦把你們當成自己爹媽,有啥說啥,在你們面前跟在自己父母面前一樣,不做任何事情,被父母慣著,被疼愛著,當公主一樣寵著,試問你們能跟人家父母一樣嗎?

    怎麼可能一樣呢?

    所以說,親媽就是親媽,婆婆永遠就是婆婆。婆婆永遠不是自己的媽。兒媳也永遠在你們的心裡。不可能是女兒。

    婆媳之間就是你好我好,兩好嘎一好,互相包容和理解,互相體諒和關愛。共同經營好自己的家。愛屋及烏的道理,也就是如此。你們婆媳都是愛著同一個人。那這個人就是你們的兒子。所以為了你們的兒子儘可能的做你們自己吧。不要過多苛求。

    你們對兒媳好,兒媳保持距離也是對的。所以好好想想也就釋懷了。

  • 3 # 肯拼的夢魘

    經常也有人覺得兒媳對公婆再好,公婆跟自己也有隔閡。在此很開心來分享一下我的淺見。

    公婆之與兒媳,兒媳之與公婆,距離產生美,都彼此擁有關懷,又不強行參與生活,隔閡的說法自然不存在。大部分兒媳不可能如在孃家一般肆無忌憚的生活處事,而大部分公婆也不會如瞭解兒子知悉兒媳的一切,所以不能蓋棺定論彼此之間有隔閡。

    公婆不必糾結兒媳是否跟自己有些隔閡,你們對她好,她慢慢會感覺到,並內心感激,但想讓她跟你們親密無間,可能需要的時間,可能需要的是鍥機,也可能不能實現。

    我們不必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越關注越猜疑,我們對別人的好,發出去的善意,會被接收,彼此關係會良性發展。那麼我們注意力該多放在自己也得過得充實,不管多大年齡,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們經常爭論: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庭的事;還是說婚姻真的就是兩個人的事,而不是兩個家庭的事。但我想說分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婚姻將兩個人組成一個家,那麼他們彼此就將會多出兩位父母及其他親人等等。公婆對外來的新成員,大部分都表現出客氣而熱情的態度,會想著讓她體會到已是一家人,好好跟兒子過日子。而大部分兒媳是隻身來到新家,除了枕邊老公,其他家人都會有認識,熟悉,瞭解等等過程,她們一般希望被接納,能夠很好的經營自己的婚姻。

    生活中人們常說:“婆婆不是媽,兒媳不是親閨女”,真的處得關係融洽的婆媳,基本相處模式都是大度的雙方,彼此退讓遷就的氛圍。而大部分婆媳關係不錯,則是適當的距離產生美,良好的經濟基礎之上,她們基本不會碰觸到對方的長期生活空間,即便常常見面,反而關係不錯。可是,婆媳矛盾在中國普遍存在,因為婆婆的不願放手,因為婆婆的強勢介入,因為婆婆的區別待遇,因為兒媳的新生活理念,因為兒媳的強勢勁,因為兒媳的顧孃家表現……反正各說各有理,結果鬧得不歡而散,甚至有為此一拍兩散的結局。

    那麼公婆與兒媳關係也是如此,當距離恰當,父母得以在過好自己的同時,還能幫襯小夫妻兩,這樣的兩代關係,肯定不會太差,父母自己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也不會有時間去思考是否和兒媳有隔閡。

    最後我希望衷心每個家庭都有很好的相處氛圍,和和美美的生活才有利於我們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不好,煮小米粥吃養胃的話,是每天吃一頓還是偶爾吃呢?